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的影响分析论文_胡月玲

胡月玲

新疆伊犁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835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前和护理30d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开展睡眠质量临床评估。结果:开展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亦显著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措施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

在人体各种生理现象中,睡眠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1]。优质的睡眠为人们保持高效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尤其对于内科住院患者,低质量睡眠不仅降低了治疗效果,而且易加剧患者悲观、焦虑的消极情绪,降低生存质量。笔者针对110例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患均为内科多发病或内科常见疾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在对照组110例患者中,女57例,男53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2.3±7.8)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69例,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41例。观察组110例患者中,女54例,男56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1.8±7.1)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65例,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4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环境干预

营造舒适、安静的病区休息环境,禁止大声喧哗,关闭不必要的医疗器械以减少噪音,控制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严格控制患者家属探视时间此外,护士的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白天进行,同时夜间巡房或护理时也应保证动作轻缓,减少夜间实施护理对患者睡眠的干扰。

1.2.2 生活指导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并监督患者实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和身体状况,建议患者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其中需注意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大脑兴奋[2];对失眠症状较轻患者,减少或不再使用安眠药物辅助睡眠,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程度,对失眠程度较重患者用药也应适量;向患者传授情绪减压方法、逆向导眠法、音乐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心理和身体,避免睡前强迫自己入睡的紧张或焦虑情绪降低睡眠质量。

1.2.3 调整饮食结构

调整饮食,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多食清淡少盐食物和新鲜蔬果,但告知患者晚餐前食物摄取不宜过多,同时禁餐后用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摄入香烟、咖啡等对精神具有刺激性的物品。

1.2.4 心理干预

患者住院期间做好疾病宣传教育工作,缓解患者因认知程度不够造成的焦虑、恐惧情绪,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分担内心情感并给予支持建议,尤其对家庭条件差的患者,尽最大可能给予精神安慰和经济照顾,减轻经济顾虑和生活负担,指导患者积极释放心中情绪,尤其对治疗应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和护理30d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开展睡眠质量临床评估,由医师指导下研究对象自行填写,评定分值范围0~21分,分值在5分以上者均为低质量睡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护理后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指标数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质量低下是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以患者受到自身心理、疾病、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3]。内科住院患者受到疾病困扰,其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休息,将阻碍体内正常新陈代谢运转,造成免疫力降低、精神紊乱、器官功能恢复缓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严重者治疗效果较差,住院时间被迫延长,有可能可造成患者经济负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病情恢复[4]。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对内科住院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联合应用心理干预、环境干预、调整饮食和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指标数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区环境,加强护患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问题和社会压力,纠正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这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措施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海,张惠文,陈秋云,等.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65-666.

[2]张萍.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影响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5):139.

[3]袁苏红.护理干预对心脑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145-147.

[4]诸婧,葛利莉.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特别健康:下,2014,51(6):251-252.

论文作者:胡月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的影响分析论文_胡月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