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审计定位方法在投资审计中的应用_投资论文

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在投资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合理地进行审计选址,能使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力量,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一般情况下,在审前调查阶段对项目进行过程监控所获得的信息、数据,经过分析判断已基本能满足审计人员形成最终选址意见。然而面对目前复杂多变、风险逐渐加大的审计环境,仅有经验的应用与定性的描述明显不足,定量的模型分析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2012年,丹尼·朱利安、萨夏·萨比发明的“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正是这样一种可量化的选址方法。本文尝试探索如何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简称“投资审计”)应用该方法进行审计选址。

在投资审计领域的适用范围

丹尼·朱利安、萨夏·萨比所面对的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横跨5个地区,共有10多个主要办公地点和40个服务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两人改进了传统的选址方法,增加了模型指标的风险评估、加权对比分析,贯彻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该方法最初应用于经营性客户的内部审计,其理念及应用前景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广泛性。本文认为,该方法经过修正后适用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审计选址。

(一)适用于点多面广的审计项目选址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审计机关联合参与、同质项目多地区同时开展审计日趋增多。某些工程项目的所在地遍布全国各省市,各项目从立项到具体实施均相对独立,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中发现,部分领域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获得对该领域的整体性认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审计力量有限,对这些领域无法开展全面的审计工作。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适用于这种风险日趋增大且无法全面开展的审计项目。

(二)适用于需要持续进行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需要对项目具有较深入的了解,而且经过适当的修正后,该方法甚至可用于需要持续监控、周期性规划的审计项目。在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中,相关数据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上一阶段认为微不足道的风险因素,在后续工作中有可能变成监控的重点。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提供了一种量化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也便于实现监控的自动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建设项目的审计中,该方法对于审计抽样、确定审计重点等工作仍有借鉴意义。如,同一建设项目不同的单项工程,其隐蔽工程数量、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单位自身情况等信息,均可进行量化,并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估。

操作的基本步骤

本文以上述第一种范围为背景,探讨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方法在某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应用。该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检查并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项目信息,根据审计目标,确定与选址相关的信息。根据对行业主管部门及部分地区项目审计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假定投资的经济效益、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应该成为选址关注的主要信息。

步骤二:将上述选址相关信息转换为指标,并将所有潜在审计场所的指标值进行量化和标准化。通常可以用综合性指标反映某一类问题,也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一指标来推测实际情况。如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可以通过对相关审计、调研以及媒体报道所得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排序,以获得各地区量化对比结果。

步骤四:生成风险调整矩阵。该步骤要求根据前面收集到的信息及所做的风险评估,确定风险事件(RE),即在某个设定的条件下,变动会对被审计项目造成应该引起注意的影响事件。根据这些RE发生的概率、后果以及当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进而设定每个RE的风险系数(所有风险系数的范围为),并分别将上述各指标与最能描述它们的RE相关联。

针对该工程建设领域,一系列风险事件中与投资的经济效益相关联的,如市场化运作程度,一般认为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得该地区整体经济效益较好,而中西部地区项目建设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准竞争领域的弱点及其公益性特征,使项目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再比如项目重复建设问题,如果某地区已有类似的项目存在,应注意后续项目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经过评估后,假定上述两个RE的风险系数分别为

主要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该方法贯彻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将选址信息指标化后进行风险调整是该方法的重要特征,这也是风险导向理念的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现代风险导向模式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开展主要集中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领域。我国政府审计的内外部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迁,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化、复杂化,适时适当引入现代风险审计理念与方法成为必然。基于风险的审计选址模型为我们提供了适当的工具。

该方法特别强调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会使双方受益。从审计人员角度看,可以更好地了解被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发现审计线索。沟通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需求。在政府审计中,这种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微观的具体项目或单位,另一方面来源于相对宏观的政府主管部门,有时甚至是基于审计人员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将审计风险评估与对方相关数据结合,能够满足微观、宏观主体的需求,充分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这些对于形成标准量化的选址指标及风险调整系数至关重要。

应用该方法应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要特别注意选址指标确定与量化方面的质量控制。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最初用于创建指标的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这也是丹尼,朱利安、萨夏·萨比一再强调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重要原因。但对于大型或涉及多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说,审计对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存在,哪些信息可转化为选址指标、如何对其量化才能保证科学合理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选址指标的内容及各指标重要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质量。

其次,风险调整需要做到科学合理。和其他许多涉及风险的经济学模型一样,最终选址结果的可靠性也取决于审计风险评估的精确性。丹尼·朱利安、萨夏·萨比提出,可在风险调整矩阵之后再进行过滤性操作,但这显然会使模型复杂化,不便于操作。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评估方法及结果的精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水平。对审计机关来说,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必须注意培养具有相当信息技术能力的审计人员。

第三,应注意相关基础数据的整合。本文提到的方法适用范围均需要基础性数据的支持。在投资审计中,审计人员经常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即某一项目审计完成后,在未来的数年内不会再涉及相同领域,即使作为具有连续性的跟踪审计也不会持续很久,此时共性的基础数据的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风险指标、确定调整系数提供重要的参考。

标签:;  ;  ;  ;  ;  ;  ;  

基于风险的审计定位方法在投资审计中的应用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