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展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他要求全党同志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历史任务 而奋斗。这不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般性强调和简单重复,而是对我国改革开 放20多年最新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更深理解和新的发展。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抽象为三个阶段,即 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 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上,我 们党曾经有过重大失误,就是在很长时期内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短暂的过渡阶段。在这 种错误认识指导下,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脱离了我国基本国情,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实际,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其结果是给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 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认真总结社 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在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问题上取 得了重大突破。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此为立论,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党制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确立的时候,我们对于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经过党的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深化。江泽民同志 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 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 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 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 护社会主义。”这段精辟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产生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在十五大的基础上对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的新认识、新发展。
具体来说,十四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化 了、发展了。一是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转变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 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 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新体制。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 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这种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任务, 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开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初级 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形成,包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 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这一系列改革带来社 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向多样化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 方式、分配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到20世纪末,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 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个伟大 的创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增添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对社会矛盾 的认识拓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拨乱反正中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据此作出全党全国工 作中心转移的伟大战略决策。经过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对主要矛盾 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江泽民同志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他说,我国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 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 这个中心。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他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 提出要“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这个 重要论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正确观察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范围 内的阶级斗争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第二,要正确观察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和社会矛盾全 局的论述,对分析和解决新时期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使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更加丰富。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十一 届三中全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摆脱教条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思 维模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这种深化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 程特点的认识上。对此,十三大报告概括为五条,十五大报告增加到九条。这不是简单 的量的增加,而是表明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江泽民同志在这里增加了 关于人民生活、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关于地区差别、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等特点的论述, 涉及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人 民生活状况变化、地区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自我完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等方方面面。江泽民同志对初级阶段发展进程特点的概括,勾画出我 们国家在这一阶段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更加全面了。四是制定和完善了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的制定,表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 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十三大首次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十四大完整地把它写入党章。十五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丰富的实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这个基本纲 领主要是由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展 开,是我们党在总结贯彻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经验的基础上,把这条路线变为指导我们各 项工作的、便于操作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拓展。五 是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中 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发 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 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过程。要完成 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江泽民同志站在总揽全 局的高度,多次对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而全面的论述。他在十 五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这是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我们处理重大关系的新思路和重要准则。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具体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认清中国的国情国力,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现阶段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 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另外,我们对一些 规律性的认识还有待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预想不 到的艰难险阻和突发事件的考验,难免会受到来自“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干 扰。这一切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 、社会化、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都属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四大报告重申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 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五大在高度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的历史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 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提出三个长期性,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 史过程”;“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他用三个长期性为我 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定位,来分析新时期人们面临的种种矛盾和认识上的种种疑惑,阐述 我们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强调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根本目的在于面对新的世纪,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力量,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迎接新的挑战。
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长期性时,江泽民同志特别指出了对实现共产主义的 认识问题。他说:“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 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由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中弄清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看法。我 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我们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之间的现实 联系。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我们只能从基 本国情出发,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工作,为进入更高的发展阶 段创造条件。
长期性是由阶段性构成的,并寓于阶段性之中。江泽民同志在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的长期性的同时,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他在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 代化的历史长过程,总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长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 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 阶段,这既是对于我们20多年建设过程的总结,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展望。只有通 过实践,身临其境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之后,才能准确、现实、深刻地把握历史发展 的这种规律性。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发展过程阶段性的认识来源于邓小平同志一直主张的一个重 要思想,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邓小平同志就制定了中国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在80年代以1980年 为基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实现这 个目标就意味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21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番,中国就达 到中等发达水平。如今,20多年过去了,经过努力,我们提前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 的任务,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泽民同志继承和进一步发 展了邓小平同志的阶段性发展理论。在十五大报告中,他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 步又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经济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第十个五年计划期 间,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针,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规划。
历史发展过程总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共产主义是通过完成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 的具体目标逐步实现的,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距离最终目标更近了。我们把 长期性和阶段性结合起来,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 项工作。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程和共产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容易头脑 发热,犯急躁冒进的错误;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程和共产主义发展的 阶段性,容易丧失理想和信心,犯“共产主义渺茫论”的错误。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把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最低目标称为“小康”,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12月6日会见当时 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来的。后来,他把“小康”作为到20世纪末实现中国式 现代化的目标。他说,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任务和党在新世纪实践“ 三个代表”的重大举措提出来,强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在“5·31”讲话中,他把这 个新阶段称之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指标。首先,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 史长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过,不 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第二,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 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改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向中等发达国家不断接近的社会发展阶 段。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里程碑,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象化、具体化,使这一理论更有说服力、更有凝聚力、更有吸引力 、更有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进一步分解为经 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方面。在经济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 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 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台阶。江泽民同志还特 别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实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 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在政治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适合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 面。江泽民同志还强调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坚持这三者的 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文化方面,江泽民 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 的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还强调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 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始终 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江泽民同志突出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进入新世纪的头一二十年。在“5 ·31”讲话中他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 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一二十年 ?首先,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各国之间经 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由于苏美争霸格局瓦解,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的发展。其次,当前和平与发 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 在,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仍然占据优势,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没有改变,竞争的规则往往有利于发达国家。第三,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不愿意社会主 义中国强大,处处阻挠我们的发展。这样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 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加快我们现代化的进程, 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说我们可以大 有作为?首先,我们党确定在新的历史阶段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第二,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持续较快发 展,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我们的经济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我们胜利完成 第九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为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奠定了基础。第三,我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尤其是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有条 件而且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和更深刻的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这些都是我 们的优势。新世纪头一二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 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 与一些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遵照邓小平同志“抓住时机,发 展自己”的思想,及时改革开放,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得来当前举世瞩目的大好局面 。今天,我们一定要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号召,牢牢抓住世纪之初的历史机遇,坚持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 的奋斗目标。力争到建国百年的时候,让一个现代化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的国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本文课题组成员:严书翰/肖贵毓/陈荻/范俊峰/许素亭/刘彦/刘彩丽)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