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4)11-0053-02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产业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发展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对世界贸易格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带来了人口就业结构和社会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科技产业化水平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一国就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因此,各国政府和经济组织都相当重视培育科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要依靠科技产业的发展来增强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换时期,与科技产业化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应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与完善。所以,科技产业化面临着诸多困难。
1 国内外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对比研究
在世界上,美国及以色列是公认的科技产业化较为成功的国家。如美国在通信、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生物和医药卫生等高新技术领域大量投资,造就了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如数字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等。几十年来,创业融资在促进美国科技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加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国外创业融资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政府的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这是对融资顺利进行的最大支持。(2)便利的撤出渠道和活跃的股票市场。(3)良好的社会化服务。(4)以商业化为目的的研究开发活动。(5)大量流动性极高并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在科技产业化发展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基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技术、经济、体制、国情等诸多原因。不尊重我国国情,此问题很难得以根本解决。国内外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实践证明,融资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市场机制和发挥政府积极作用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市场机制,才能形成风险投资价值的良性循环,才能摆脱单一依靠政府出资的局面。目前我国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缺乏合格的融资人才。(2)缺乏融资所必须的法律、法规等。(3)缺乏创新氛围,如制度创新,渠道创新等。(4)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等,从而使撤出渠道不通畅。
2 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研究
各项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是能否顺利进行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宏观因素。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下,科技产业化中的融资政策问题成了我国经济政策中的一个弱项。如何加大政府对融资服务的力度,建立和发展各种支持和服务体系,是解决融资难的首要任务。
现阶段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过程。科技成果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小试中试,再到批量生产和产业化,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越到后期,即产业化、国际化阶段,资本投入量越大。因此,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与产业政策综合配套的财政、税收、投融资和进出口政策,应当始终围绕支持、鼓励、促进科技企业不断加大资本投入为中心,不但在成果转化阶段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而且在产业化、国际化阶段,更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贯彻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全过程,贯穿于科技企业壮大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不断的、更大的科技投入,才能有不断的、更大的科技产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后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在实践中,为推进科技产业化,首先,可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重大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但要以中央政府的政策为主,并逐步把它们纳入法治、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良好的政策合力,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政策效率。其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促进科技产业化,政策重点应放在投资环节,即鼓励科技企业牢固树立投资理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后,对我国现行的税制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如目前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企业购置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抵扣,实际上抑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加重了企业包括科技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又如外资、外商企业所得税属于地方税,但由国税部门征收,税收征管与税收归属交叉税,管理矛盾增多,漏洞增多,必须深化改革。
3 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融资基本模式研究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分配稀缺资源就成为资源配置中首当其冲应解决的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一般科技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3.1 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对企业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创立之时,由于市场需求狭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企业十分重视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的负债经营,从而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摸的逐步加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
3.2 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在经济日益市场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的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的交替变换过程。当生产规摸逐步加大后,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融资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企业通过竞争,以资本集中的方式扩大自身的资产规模,提高生产和竞争能力,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社会闲置和低效资金加以改造并充分利用,使得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流动扩张,不断增大社会有效资本。外源融资无论对某企业的微观经营还是社会的宏观资源配置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内源融资无足轻重。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又可分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直接从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流动,而不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具有与间接融资不同的特性,即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和流通性。
就一般企业而言,是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间接融资方式,应由企业的经营规模特点,所涉足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前景而定。对于科技产业类的企业而言,由于其经营风险较大,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技术含量也较高,可主要进行直接融资。尤其,应加大对科技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风险投资运用在我国的科技产业化发展中,确是困难重重。众所周知,风险投资要求有高回报。在国外取得回报的方式主要是产权转让或公司股票上市。我国目前的股票上市和流通制度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在于:我国企业股票上市条件较高、法人股不能流通、没有“第二板市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资本的变现。所以,大量的科技企业被拒于我国的证券市场之外。在进入公开资本市场受到限制,科技企业发展对资金的渴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上闲置资金寻求投资路径的双向作用下,给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运用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取得所需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得看到,搞好风险投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科技产业化发展中诸多问题特别是融资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投资人才与管理人才的不断成长和成熟,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收稿日期:200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