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在服务中实现新的跨越——浙江省湖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州市论文,浙江省论文,文明城市论文,启示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省湖州市在近几年每年一个主题、逐年推进的基础上,2002年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总目标,按照“服务发展抓创建、服务群众抓创建”的总要求,建设、教育、管理三管齐下,积极开展了声势和力度都空前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是创建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
1.牢固树立服务思想,是创建工作实践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毫无疑问,如果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就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时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能否发挥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能否让多数人获得切实的利益,使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完成党的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一致起来。湖州市对照“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强调了“重心下移、位置前移”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了三方面工作:抓设施景观建设,为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抓思想道德教育,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也为提高市民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丽和有序。
2.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充分体现了创建工作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
以人为本抓创建,就是强调创建最终目的要着力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通过抓一些具体事情,不仅要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而且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教育贯穿于抓具体事情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围绕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来设计活动,既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主题,又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具体内容,把群众吸引到活动中来。湖州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把《纲要》、《规范》作为核心内容来抓,开展了“文明,从我做起”的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建设抓创建,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做好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一步一步去积累,一点一滴去创造。2002年湖州提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龙头,同时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打造四张“城市名片”,形成大创建的思路、大创建的氛围、大创建的合力、大创建的效益。四项文明创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起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
3.牢固树立服务思想,能够更有效地使群众性创建活动由“虚”变“实”。
精神文明建设不像物质文明建设那样直观、形象,弄不好就容易空泛。如果只是笼统地抓,一般化地抓,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创建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从具体事情抓起,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搞活动、办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虚功实做,使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湖州2002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重从具体事情抓起,把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排出的涉及城市建设、管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33个问题全部标在指挥图上,注明整治时间、责任部门、整治时限,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有目的地引导和组织人们投身创建实践,使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服务发展抓创建、服务群众抓创建,必须从具体事情抓起,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
1.多办实事,从那些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事情抓起。
湖州在2002年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特别把河流、桥梁、道路、城市出入口、市场、社区等城市的重点部位和重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重点工程。市文明委专门为此进行研究,确定了创建思路计划,在不断增加城市亮点、消灭城市灰点工作中,紧紧围绕“河、桥、路、口、场、区”六个字下功夫,组织力量,攻坚破难,高标准、严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道路建设为例:湖州是座多水的城市,三年前,市区没一条直路,没有十字路口,红绿灯也很少。这几年通过创建,目前中心城市道路达到28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0.03平方米,形成了“外成环、内成网”的城市道路框架,为湖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多办实事,从那些与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密切相关的事情抓起。
2002年初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从湖州依山傍水、山水清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出发,突出个性化,建设一个特色鲜明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2002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应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仁皇山新区三中心—广场已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历时3个多月时间,5.53公里长、61万平米水域的环城河“五清”工作即清河道淤泥,清河内所有网簖,清河内停靠船只,清河岸边及桥下违章建筑,清两岸垃圾等,已经顺利完成;亮化工作已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实行“三统一”、做到“三同步”,主要公园、绿地、桥梁、标志性建筑已全部实现亮化,从线到面,形成了亮化带和亮化群,60%的城区范围已实现全年亮灯;绿化工作,今年新增绿地达13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7.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7%。
3.多办实事,从那些与广大市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抓起。
按照市委书记杨仁争提出的“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创建工作的首位,作为创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求,湖州的文明城市创建特别注重从那些与广大市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抓起。以老城区近1000余只铁棚为例:部分居民因为没有自行车车库而违章搭建的铁棚,严重影响社区交通、消防安全且有碍观瞻,但要拆除违章铁棚,涉及不少人的切身利益,有关职能部门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没有简单就整治而整治,而是一手抓小区封闭和“拆铁”试点,对每位铁棚户主上门做工作达5次以上,一手抓“反窃车”专项整治,积极稳步推进。公安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窃车”专项整治斗争,查获、追缴盗窃车辆万余辆;在市区建立自行车看护点、改扩建停车棚、落实车辆看护人员;专门推出“绿色便民车”服务项目。多管齐下,使全市的窃车案件发案率下降了64%,有力地遏制了盗窃车现象,从根本上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在从最贴近群众的事情抓起的同时,还重视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湖州市区原有的城市小巴士和旧款夏利出租车价廉物美,方便群众出行,但从长远看都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为提高城市品位、创建文明城市,2002年湖州市政府下决心提前一年多时间全部淘汰了城市小巴士;全部更换了夏利出租车:公交部门增设公交线路,使市区所有新村和主要道路都通了公交车;运管部门淘汰了大部分开往郊区、县城的低档中巴车,成为全省第一家全线开通“城市便捷巴士”的城市。
三、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提高素质,需要破旧立新、创新载体,真正把任务落到实处。
1.在服务中教育,要做到堵疏结合、有情操作,切实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帮助群众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当前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起的,而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到利益的调整、涉及到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必须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切实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把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让群众从中领悟到大道理,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增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湖州2002年的创建始终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着眼于大多数群众,使大多数群众在“破旧”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环城河内原以捕鱼为生的35户渔民每人得到上万元的安置费的同时,子女的入学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白雀乡原以为“无家可归”的6条流动渔船也被改装后,作为旅游捕鱼船重回环城河“派上新用场”;被取缔的马路市场中部分摆地摊的下岗困难职工,在专业农贸市场里享受了“特殊政策”,市区北街夜市一条街上百个摊位全部照顾下岗职工经营;公安部门在反窃车专项整治中,对一些无法退还的自行车统一整修后喷成绿色,借给外来打工者和部分被窃居民使用。这一“堵疏结合、有情操作”之举,还专门上了中央电视台。
2.在服务中教育,要针对不同群体不断创新载体,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湖州在2002年的创建工作中不断创新载体、激发创建活力、增强创建实效。一是丰富群众的文化载体以增强文化的渗透力。今年湖州启动了社区文化“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社区文化组织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批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一批社区文体设施、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区文体团体、开展一批社区文体活动和培养一批社区文体活动示范户,为此在全省首创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各街道社区的“月月有主题”广场文化活动因此也办得红红火火,真正起到了“小广场带动大社会”的作用。二是丰富群众的教育载体以增强公德的感召力。月河街道吉山一社区把平时收集到的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等事例通过黑板报及时加以表扬或曝光,创造了“公德榜”、“曝光台”这一教育新载体,前不久在全市社区得到推行,并且做到了“四定”:规定统一名称、固定地方公布、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监督;金泉社区的“金泉论坛”,从把一个个不文明的事件和行为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已发展成为许多社区推行的公德评议会;当地媒体推出的“湖州人新风采”栏目,让群众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和道德榜样,让群众上媒体、唱主角,既延伸深化了“榜样就在身边”活动,又创造了一种群众自我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好形式。
3.在服务中教育,要注意重心下沉、面向基层,不断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这是湖州市在抓创建工作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湖州的创建真正做到了“重心下移、位置前移”:一是以结对共建为抓手,机关向基层延伸。市级机关积极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100%的机关都与社区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95%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4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二是以社区创建为重点,街道向社区延伸。市政府出台《湖州市中心城区社区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理顺了管理社区工作体制;合理调整社区规划居委会使其减少49%;公开招聘近300名年轻同志;安排200万元解决社区办公问题;解决了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二是以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行业向单位延伸。全市100多家商业门店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纷纷自觉参与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擦亮城市窗口形象;工商银行在创建文明行业过程中,一手抓创建、一手抓业务,员工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该行各项业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月实现封闭利润2278万元,甩掉了连续五年的亏损帽子。
创建文明城市是“三大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一个地方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湖州市2002年之所以能够组织开展声势、力度乃至成效都空前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除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外,另一关键原因在于一线领导深入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真抓实干解决具体问题,紧扣“服务”这一主题,在服务发展中获得了更强大的动力,在服务群众中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创建,真正使城市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使群众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湖州市的创建工作水平也在服务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作者:李显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