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为一门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中关键的就是概念。只有全面的了解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的深层涵义,才能真正的掌握,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创设合适的物理情境是学生学好物理概念的第一步。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性,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对物理概念深入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创设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情境。
引入概念是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形成概念做好准备。
创设的情境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带有趣味性,只有生动具体有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找到学生想要获得新知识的兴奋点,让学生形成一个适合物理概念建立的思维意向。
【案例一】
“摩擦力”的概念:
教师在上课前拿出一瓶没开盖的矿泉水(教师事先在瓶盖上面抹好了油),让一个很壮的男生帮着拧瓶盖。教师让这个男生谈谈自己拧瓶盖的感受。接着教师将油给擦干净,让一个女生来拧拧看。教师也让这个女生谈谈自己拧瓶盖的感受,制造男生拧盖和女生拧盖之间的矛盾。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瓶盖抹了油和不抹油拧起来就不一样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案例分析】
在引入概念时,教师通过一个矛盾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摩擦力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制造矛盾,可以激励学生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案例二】
“力的合成和分解”概念:
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概念时教师先创设情境:
情境一:
教师先让学生将一个重物挂在两根平行的绳子上,每个绳子上承受物体一半的重力,绳子没有断。这时教师让学生将双手向两边张开,发现绳子断了。
情境二:
教师先拿出一根细铁丝,问学生有没有人可以将这根细铁丝拉断的。教师可以让班上最强壮的男生上台去用手拉,让学生试,其实这样学生是很难拉断的。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说:“我内功深厚,我一个手指头就可以将铁丝断开。”设计如下图的装置,教师当场实验,一根手指断开了细铁丝。教师也可以喊班级的一位女生来试试,让她来单指断铁丝。
通过这两个情境从而自然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一和情境二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冲突,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显示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学生碰到的情境和知识是新的,而且与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不一样时,这时就会打破了原来的认知平衡,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就非常想把新的情境和知识顺应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创设的这两个情景让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和活跃,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最大程度的调动探索的潜力。
创设情境时要关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到同化和顺应的作用,便于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概念。
【案例三】
“洛伦兹力”的概念: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安培力”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提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若是导线现在不通电,它还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接着再提问:“导线通电和不通电在受力方面有什么不同呢?”“从之前的问题可以看出,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大量的电荷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那么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是不是也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呢?”“安培力和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这种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安培力和这种力之间是有关系的,安培力是这种力的宏观表现。”教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书上的演示实验,从而得出洛伦兹力的概念。
【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之前学过的旧知识“安培力”来一步步引出新的知识“洛伦兹力”,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起新知识更加的容易,更有利于建立新的概念,并且因为有旧知识为基础,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论文作者:武 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安培力论文; 物理论文; 磁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