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214061)
摘要:电力系统基础工程是整个电力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的质量、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用电。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管理对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系统基础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以不断推动电力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基建项目;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深度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各个方面。合作关系复杂,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管理难度较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
1.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基建项目工程施工环境的影响
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法规、政治文件、竣工项目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区的局部气候和天气,土壤类型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电力系统建设项目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项目承包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内部环境可以与工程承包单位协商和沟通,然后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因此,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影响较小。由于外部环境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政策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电力系统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难以规范和控制。
1.2电力系统体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在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体系的实施方面有很多改进。电力基础设施施工企业没有在管理体系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电力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没有根本性的变革,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大背景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难以达到电力发展的节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1)对工程造价管理和施工资质审计、施工监理没有相应的验证。定额和施工能力是无效的。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掩埋隐患;其次,放宽工程合同的质量评价。建设项目产权不清、手续难的问题。
1.3电力基建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验
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序实施与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者的实施密切相关。现阶段,在中国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身职业技能考核体系,新的技能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综合素质也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例如,在施工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根据应急处理方案,不可能在施工现场首次处理与电力相关的问题,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突出,导致增加了工期。
1.4物资设备因素
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的材料和设备因素是指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物质资源和设备资源,包括基础资源和设备,如混凝土、电缆、工具、电气设备等。
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为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低质量的资源和设备甚至可能给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造成不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监管不力导致市场质量和设备质量的大问题。许多不合格的资源和设备被用来弥补这个数目。一旦这些劣质材料和设备流入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工程,将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并给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项目带来严重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验,严格检查质量。
2.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1优化电力系统基建工程的外部管理环境
客观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具有不可抗力特征。因此,为了有效减少客观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消除客观因素对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主要途径是优化项目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一是要加强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违约责任追究,确保供方能够按期履行合同,严格按照规定提供建筑材料和设备,其次,供电企业应重视项目的建立和准备,尽快安排和部署。该项目每年的停电工作,促使电力系统建设项目尽快实施和实施,使供电企业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2.2材料设备选取的标准工艺以及材料设备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项目中一些主要设备的选择,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参数设备。对生产厂家的要求比较严格,设备的选择周期较长,相应的生产过程半年以上。设计单位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的技术规格。物资采购需要甲方统一,物资的选择和采购过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只有在设备需要时间和设备完工日期明确的情况下,施工阶段才能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因设备延误导致施工质量的标准降低。设备和材料完工后,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及时纠正不合格的设备,严禁残留材料进入现场。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库存信息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流程和规范,合理配置物资,充分落实质量管理要求,确保项目质量要求。
2.3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结构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项目经理职位,主要负责沟通和执行项目质量管理部门的内部要求,并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此外,还应设立项目经理职位,作为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同时,也是项目执行的总干事,直接负责整个工程质量。此外,还需要成立一批技术队伍和质检小组,使质量管理工作得以细化,技术小组负责编制质量检验工作和质量问题。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同时由质量检验小组负责工程的质量监督。完成项目后充分参与验收和质量检验与评估。
2.4施工方法优化
施工方法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施工图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并通过仔细分析具体的环境,对其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其次,在配电网基础设施各子项目的具体施工环节中,具体实施了严格有效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第三,严格执行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具体标准处罚施工操作行为。
结语
电力系统建设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基础设施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电力系统的管理。将该机制的研究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相结合,对建设项目的细节进行优化,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方案,有效地提高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斐凯,扈红蕾.强化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5,(24):18-18.
[2]黄先武.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
[3]郑元煌.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项目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解[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1):221-221.
论文作者:陆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项目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设备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