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国际人类学的责任--访2008年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荣世兴教授_人类学论文

中国对国际人类学的责任--访2008年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荣世兴教授_人类学论文

国际人类学的中国责任——访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荣仕星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类学论文,民族学论文,副主席论文,中国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这个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奥林匹克大会”,我想先请您介绍一下“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情况。

荣仕星(以下简称荣):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英文缩写IUAES )组建于193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的国际学术团体,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最具影响的世界性组织,汇集了社会、文化和生物人类学家以及致力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机构,同时也吸纳了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联合会本身包括了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与组织,个人会员遍及全球。该组织的目标是加强世界各地区学者间的联系,共同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促进自然与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并在自然与文化和谐共存基础上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目前IUAES下设27个委员会。IUAES通过每5年举办一次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形式,为本领域提供一个讨论和传播研究成果的国际讲坛。第16届世界大会将于2008年在中国昆明举行。

徐:中国为什么要申办2008年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并且能得到国际人类学界的支持呢?

荣:中国的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相比确实差距很大,但是,正因为有这个差距,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申办2008年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简要的说就是中国是人类学研究的大宝库。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历史连绵五千多年而未中断过的国家:民族众多,从古到今无数的民族或族群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许多民族互动、融合、整合、认同的历史活剧;文化多样,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吸纳、融合、凝炼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学民族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申办2008年的世界大会。另一方面,国际人类学的发展需要中国经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除此以外,中国申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还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我们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按照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在筹备工作会议上所讲的那样,一要切实做好学术准备工作,写出能进行世界性对话,能与各国学者交流的一些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二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宣传力度。不仅要让学术界的学者们广泛知晓、积极参与,还要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通过宣传对公众进行一次人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

徐:最后,我想请您讲一讲中国主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目标是什么?

荣: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国主办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目标,就是筹委会主席牟本理在筹备工作会上提出的:把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真正办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世界大会,为中国的人类学争光、为中国争光。

标签:;  ;  

中国对国际人类学的责任--访2008年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荣世兴教授_人类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