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杨超

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杨超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也有了很大提升。就传统的电网管理而言,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极大地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如今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

引言

随着互联网对个各行业改革的推动,传统电网管理逐渐难以满足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引进多种科学技术势在必行,对我国电网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调控一体化顺应时代潮流而生,在电力行业应用广泛,尤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实际效果。调控一体化技术一方面完成电网调度,一方面与变电站监控结合,充分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极大的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1调控一体化概述

所谓调控一体化,其实就是电力系统一种运行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系统变电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设置。结合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要求,调控一体化可以实现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系统分工体系,促使系统各部分得到较好的衔接和配合。所以实现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力系统人员劳动强度得到降低,同时促使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从本质上来讲,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控”和“调”的功能实现集成处理,促使系统自动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满足系统开发的集成精益原则。借助该技术,即便系统发生突发状况,依然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进行控制指令的发出,确保电网可靠、安全运行。

2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力设备,如电脑、手机、电视、通信网络等都需要依赖电能的输出供应。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在生活上对用电设备的使用,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供电企业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常常要排除电机故障或者要更换新的装置设备,但是这个过程对人力和物力的需求较大,给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合理高效率进行电网管理,实施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的有效管理应用,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实现了电力系统的网络化,进而清晰地对电力装置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能高效的做出指令,比之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有着快捷、高效、智能的优势,在电力企业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化管理模式的建设

3.1基础的硬件平台设施

硬件平台的建设是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基础,运用服务器群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网调度和变电站监控的共同需求;此外,硬件平台还可以配置冗余设施,以提高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系统的基础平台,同时运行电网调度和变电站监控,采用分层和分区的方式能有效实现应有的功能,对不同范围的电网管理都可进行全程优化配置,而前置服务器与系统可进行资源共享,保持数据一致。历史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前置服务器以及SCADA服务器共同对冗余进行配置,更加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3.2构建硬件平台

构建一体化设计时,需要考虑监控和调度的工作分配,这样才能保证服务器对硬件的利用和整合,而调控一体化系统在硬件平台上主要是进行变电监控和电网调度工作,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计算完成该平台多元化的配置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在硬件监控上面的监控功能。充分保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和满足不同范围的管理,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让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变的更加的高效快捷。此外,为了调控一体化系统功能的实现,应当配置2台服务器、5台SCANA服务器等,落实硬件配置从而实现硬件平台的有效管理和调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有效的功能集成构架

功能集成构架是调控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构架部分,建立将软件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实施的统一的技术平台,可优化系统整体配置,加强对功能模块化的设计,从而体现出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开放性、灵活度。功能集成软件构架除了一体化的调度与监控图模库,还包括一体化的图形服务、数据服务、报警服务、报表服务及曲线服务等。建设有效的功能集成构架,有机结合了电网调度、运行控制和维护操作三方面管理工作,实用性功能得以灵活配置,同时有效实现了不同业务的不同信息发布功能。

4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调控一体化应用

4.1电力设备建模中的应用

针对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管理实现中,可以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设备模型建立,确保新设备监控业务能够得到全方位开展。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设备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二次设备描述,才能使设备模型得到不断优化,满足系统自动化控制需求。在实际建立设备模型时,还要实现对建模技术的科学引用,加强对系统全部设备的分析研究,将设备模型划分为设备层、站控层和间隔层三类。针对设备层模型,需要完成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建模分析。针对一次设备,考虑到设备在间隔层、站控层等应用广泛,设备控制体系相对完善,无需进行再次建模。针对二次设备,则要进行重点分析,结合设备信号点和周围测量点位置实现二次建模。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利用模型获得设备相关信息,则能确保设备得到较好的管理。

4.2数据信息中的应用

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建模层可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应用于数据信息管理则可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下主要依靠电力工作人员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工作强度高、任务复杂繁琐,消耗相当的人力资源。调控一体化自动收集并响应各个站点端数据,确保电力数据正常管理运营。总的来说,调控一体化技术可对大量的电力数据智能采集、分流,还可整合分析,从而做出综合判断,体现了智能决策性。

4.3人机结合信息采集处理的应用

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上面,有着多样化,信息化的特点,在调控一体化技术层面上,要求严格按照调配工作的相关力度进行分配,做到对各类关键技术的合理分配,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运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协助控制。设备在信息采集分流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人工在调度各类设备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利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调度,在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到各司其职。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合理有效的完成自身工作范畴。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以便完成电网电力监控和调度的一体化设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为此,还要加强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核心技术的把握,继而更好的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金霞.探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06):53+55.

[2]谭敏.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91

[3]龚祥.刍议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6):62-63.

[4]沈凤杰,张伟,张浩,等.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安控装置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与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23):143-149.

论文作者:杨超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