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思想效应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效应论文,思想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活动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活动,它时时处处都在向整个社会发送着催人诱人的思想效应。正是这种思想效应,左右着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本文试从精神文明的微观视角,即人们思想深层的某种变化,论及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故为“探微”。
对于近十多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趋向的总体估价,理论界有过截然不同的评论。一种论者认为,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全面更新,从而带来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另一种论者认为,市场经济导致人们的私欲膨胀,从而带来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水平的明显下降。这两种观点都注重于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效应,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市场经济的正面思想效应,后者注重市场经济的负面思想效应。依笔者之见,把这两种观点引向极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妥的。但这两种观点,却给了我们一个极有价值的启示:市场经济思想效应的正负两面,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或者进步或者退步的双向推动。当前的任务就在于,充分展现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抑制负面效应,努力促成精神文明建设正态发展、避免反向衰变。
社会上流行的种种新文明和反文明现象,归根结底,来之人们思想深层的一个东西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这是精神文明微观领域的深层原因,也是一条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是一块折射个人思想情操的精神底板,是向社会展现自己道德风范的“总开关”。
任何价值观念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利益导向在人们文化观念上的反映。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受多种经济利益趋动和多种经济关系约束,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在所难免。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动,通常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相适应,而社会主义的利益要求则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协调。当市场经济模式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嫁接时,必然要有一个两种价值观的冲突、磨合的过程。即使将来市场经济完备化了,也有这个两重性,即既有它的正面效应,也有它的负面效应。因为,它毕竟不是社会经济运动的终极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尚不完善的阶段,其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都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无序化,从而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向发展。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几个惯常原则上来分析,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自主原则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精神文明的双向推动
市场经济通行的是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负盈亏的自主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突出了人的自主地位,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价值,它激发了价值主体的自尊自重,表现出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我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自我创造力。这是市场经济自主原则的正面思想效应。由于这一效应,人们走出了盲目信仰、绝对服从的迷信状态,抛弃了端“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依赖思想、懒汉思想,确立了追求民主、开拓创新等自主自立意识,因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性获得了巨大的发挥,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也使社会的精神生产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一股讲人权、讲民主、讲贡献的正气新风和前进动力。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主原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这种带有盲目性的自主原则,又会诱导人们滋长自我中心主义、本位主义,乃至目无党纪国法的无政府主义,淡化全局观念与社会责任感,使人们的价值主体趋向个人主义。这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思想效应,也是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深层障碍。现在确有不少人走向这样的极端:只看重个人成就、个人得失,却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只要索取,不要奉献。将权力或利益的获得视为天经地义的,是社会欠了自己的;而对责任和义务的付出却视为可有可无,或根本上认为就是与己无关的事。历史证明,个人主义一旦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必然呈逆转趋势。应该说,目前个人主义的流行与膨胀,是造成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部分人思想滑坡以致精神文明建设受阻的重要原因。
二、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向推动
市场经济通行的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趋利原则,而且是一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时时处处敦促人们重效率、讲效益,真抓实干,不搞“空对空”的东西,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趋利原则强化了人们的务实精神、时效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市场经济的这一正面思想效应,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精神文明进步,都是十分有益的正向推动。
市场经济中趋利原则的负面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它会诱导人们重利轻义、唯利是图、唯钱是举,导致拜金主义,使人们的价值标准货币化。所谓“价值标准货币化”,就是对人对事,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一切都用货币、钞票来衡量。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基本上是“重义轻利”,加上受“左”的思想干扰,走了一个极端。在那时,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超过了对物质的追求,不能说一点合理性没有,但走了极端就有片面性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表现为重利轻义,甚至只要利不要义。物质欲、金钱欲压倒了一切。什么“理想”、什么“主义”、什么“做人的道德”、“社会的责任”,统统抛在一边了。古人云:“淤泥塞流水,人欲塞天理”。受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支配,有些人把人格、良心、权力商品化、金钱化,大搞权钱交易、色钱交易。受这种观念的支配,什么“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还有什么“一切为人民币服务”,便堂而皇之地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铭。应该说,这种现象的广泛蔓延,以致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方面的局部性滑坡,与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负面思想效应的诱导是分不开的。
三、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精神文明的双向推动
市场经济通行的是“争强好胜、汰劣留良、锐意进取”的竞争原则。由市场经济竞争原则引发的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意识。竞争原则打破了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的僵化意识,敦促人们不断更新自我,奋发成才,争创佳绩,鞭策着无数个体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思想效应对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无疑是进步方向的,也是旷日持久的。
竞争原则也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为,竞争的目的是压倒对手,竞争本身包含着手段的多样化,这势必会诱导人们为了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地投机钻营,为了显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而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实用主义化。一切从自我主观需要出发,不讲道德、不顾人格地欺上瞒下、打击他人、抬高自己。这是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给精神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根子在于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实用主义化了。
四、市场经济等价原则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精神文明的双向推动
市场经济通行的是“等价交换、互通有无、确保信誉”的等价原则。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几千年来,人们孜孜追求的道德理想是——公正、平等。市场经济等价原则倡导的就是办事公正、交往平等。市场经济等价原则敦促人们平等待人、互利互惠、热情服务,废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强化了人们价值目标中的公正意识、平等观念。尽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正和平等还只是有限度的,甚至如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是“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比起人分数等、官分数级的封建等级观念,毕竟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巨大进步!这些由等价原则引发的新思想、新观念都是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市场经济等价原则的这一正面思想效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市场经济等价原则的负面效应,更值得我们注意。主要表现在,它会诱导人们把商品交换法则渗透于党内生活和机关工作,淡化了同志感情、党性立场、组织原则以及工作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特殊的调节作用,使人们的价值实现手段庸俗化。过去我们找人办事,或给人办事,靠的是同志感情、党性立场、组织原则和工作责任感,现在靠这些往往行不通了。受这种价值观的支配,同志间的工作关系、不同单位之间的交往关系以至协作关系,变成了等价交换的商品化关系。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一旦变成了处理党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的方法,就庸俗不堪了。原来那种同志之间的温情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冷漠的物物交易、钱权交易以及一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交易关系。人际关系的如此演变,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一个苦果,很多人正在不知不觉地、甚至津津有味地吞吃着这个苦果。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确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力地斩断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羁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以往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对于市场经济的正负效应,尤其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所起的促进作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充分的肯定!这把“双刃剑”的这一面,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有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又击碎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割断了一些优良的传统,从而使一些人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价值实现的庸俗主义倾向,这是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思想深层障碍。社会中那些真伪不辨、善恶不明、美丑不分、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反常现象,都是一些人价值观念的迷乱造成的,都是人的精神底板上的“总开关”出了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十分重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尤其是价值观的矫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特别强调要搞好这“三观”教育。这“三观”教育,是一场涉及到人们思想深层的革命,困难很大,但不搞不行,不搞好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