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林顿论文,任期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外政策虽有调整,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始终不变;雄心勃勃却无力“回天”,到头来可能落得个事与愿违。
克林顿的第二任期已开始四个月了。从克林顿总统、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新任国家安全顾问伯杰、新任国防部长科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等的一系列讲话,以及几个月来美国一些重大外交行动,已经可以大体看出克林顿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趋向。
在总结了第一任期对外领域得失的某些经验教训后,实际上克林顿从1995年开始已对一些政策做法进行调整了。
几个趋向
(一)克林顿政府强调,美国对外政策总目标是维护和加强美国在世界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领导地位,防止、遏制任何全球和地区性竞争对手,建立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体系”。也就是说,要建立美国一家控制的单极世界。
克林顿在今年1月20 日第二任期就职演说里指出: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将领导一个全部由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他在当天的《华盛顿时报》上发表文章说:美国在“使20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后,要“进入一个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的新的美国世纪”。
从今年2 月科恩和沙利卡什维利的讲话以及美国国防部新的防务战略报告内容看, 美国当局对今后世界局势发展的估计是:从现在起到2010年有一个“战略间歇时期”,在这期间,美国不会有过去苏联那样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仍然面临一些“严重挑战”,“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各个重点地区都存在威胁美国利益的敌对政权和不稳定因素”,美国“很可能面临从恐怖分子到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无赖国家,再到潜在的地区大国的一连串威胁”,而且“由于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内部或者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对贸易和稳定的其他破坏活动,可能威胁到我们未来的利益”。也就是说,美国认为,从现在到2010年,它主要面对的是地区性竞争对手和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为防止2010年之后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新的全球大国,美国的对策是:要建立“保持美国领导地位的框架”(奥尔布赖特语),防止、遏制这些全球和地区性竞争对手。
(二)复活和加强美国冷战时期建立的军事联盟。用奥尔布赖特的话来说,就是“保持美国领导地位的框架的中心是我们的关键性联盟和关系”。沙利卡什维利今年2月26 日在美利坚大学的讲话中也说:为了迎接美国面临的挑战,美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保持它目前在欧洲、亚洲的重要联盟和在中东结成的联盟”。
美国要使冷战时期的军事联盟恢复活力并加强这些联盟有多重用意:占有和扩大势力范围,防止、遏制当前和未来的地区和全球性竞争对手,其中也包括控制其盟国及地区国家。如北约东扩,不仅会扩大美国在中东欧以至中亚的势力范围,而且会削弱俄罗斯,又继续控制欧洲盟国。加强美日、美澳等联盟,既可对付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崛起,也可继续控制日本等盟国。
美国当今全球战略的重点仍在欧洲。但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正在上升。美国认为,维护其世界霸权,至为重要的是保持它在欧洲和亚洲的主导地位,同时控制中东和中亚。
(三)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对付中国崛起,在美国政策部署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克林顿第二任期的首要任务是抓北约东扩,意在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同时,美国强调,“同中国的关系是我们大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世界稳定的关键因素”。
(四)更加依仗其军事实力优势,强调“武力和外交相配合”。奥尔布赖特在一次讲话里露骨地称,“武力以及使人相信可能使用武力,对保卫我们的重大利益至关重要”,“武力和外交必须相互补充和加强”。事实上,90年代以来,美国除直接进行军事干涉外,以“维持和平”等名义出动军队的次数大量增加。据统计, 1990 年以来美军已参加200多次维和行动。在今年2月的一次谈话中,沙利卡什维利承认:在某周的七天之内,有4万多名美国军人参加了在全球范围的14 次军事行动!
(五)经济因素仍在美国对外政策考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美国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
克林顿今年3月6日向国会提交的《1997年全球贸易政策安排》报告中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我们对世界出口猛增的趋势。”美国对世界出口过去四年增加了35%。美国经济增长正更多依赖扩大出口,美国对外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只有13%,1992年为25%,现在已几乎达到30%。克林顿指出:“在其他国家着手建立新的、排他性经济联盟时”,美国在本世纪结束时要“建立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联盟”,“通过加强贸易关系,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发挥美国的领头作用”。他强调,美国要“在一系列贸易集团——尤其是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贸易集团中处于中心地位。这是战略性问题”。
克林顿在今年2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说:“现在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扩大出口,特别是对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两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的出口,不然,在这些新兴经济与其他国家结成新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就会落在后面。”今年5月克林顿访问拉丁美洲后,计划今年10月和明年3月还将连续出访这一地区,今年4 月美国提出促进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倡议,表明美国在加强对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及资源的控制和争夺。
同时,克林顿政府声称,在全世界“扩大民主”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美国要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来推广美国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
面临矛盾
克林顿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虽已大体成形,但执行起来所面临的矛盾也不可忽视。
美国对外政策面临的根本矛盾是,美国一厢情愿要建立它领导下的单极世界同现实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国要在世界各个领域、各个地区都发挥领导作用的意图同它的力量间存在着矛盾。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力量和优势增强,但它外部受到世界多极化的挑战和制衡,内部受到国内多方面日益突出的问题,如种族问题、犯罪问题等等的牵制和削弱,特别是美国公众要求更多关注国内问题、反对肆意对外干涉的内向情绪的制约。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更加力不从心,连奥尔布赖特也承认:“我们并没有无限的资源,我们也不能承担无限的责任。”
从美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来看,美国坚持北约东扩,就在俄罗斯同北约之间,尤其俄美之间形成互为战略对手的格局,美俄间的根本矛盾势必加深。
美中关系经历一场危机后,去年来出现改善和发展的势头。美国重视中国迅速发展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寻求同中国合作。但美国对华政策还有另一面,即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防范,它要对此加以遏制,继续在一系列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干涉和压力。美国表明它对中国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就像柏林墙最终倒塌一样”。今后美中关系发展还会有麻烦和波折。
美国既要更多依靠其盟国,又要继续控制它们。现今经济竞争主要是在美欧日之间进行。欧美在北约内部争夺领导权,在欧洲及其他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当前欧日仍在不少方面仰赖美国,但随着今后欧日力量逐步增强,欧洲盟国将进一步在欧洲和全球加强同美竞争,日本也会进一步在亚太加强同美竞争。
美国坚持借民主、人权、劳工、环境等问题干涉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美国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也将加深。
中国、东盟及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美国在亚洲的主导作用受到更多挑战。去年以来,美国在中东接连受挫,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一再陷入危机,美国在海湾战争时的联盟已濒于瓦解。在美国一向视为后院的拉丁美洲,美国加强封锁古巴的行径遭到普遍反对,拉美国家正发展同欧洲和亚洲的关系。
美国意图复活和加强冷战时期的军事联盟,但已难做到像冷战时期那样,对外形成一致,抗拒、遏制对手,对内控制盟国,自己说了算。因为世界力量组合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美国谋求主宰世界的行径,促使世界不同力量进行配合协调来抗衡美国。美国竭力要建立单极世界,到头来却促进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20世纪并不是“美国世纪”,21世纪更不会是“美国世纪”,而是将形成新的多极世界的世纪。
标签:美国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