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加入WTO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墨西哥加入WTO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墨西哥加入GATT(WTO)后宏观经济状况变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墨西哥论文,经济状况论文,GATT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墨西哥于1986年加入GATT,是加入GATT较晚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它加入GATT时的国际环境与我国当前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墨西哥加入GATT(WTO)8年后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分析墨西哥加入GATT(WTO )前后的经贸状况、政策调整,以及危机发生的根源,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西哥加入GATT(WTO)后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

墨西哥加入GATT3年后,从整体上看,宏观经济状况开始好转,GDP明显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储备资产增加。加入GATT当年,增长率为-3.1%(见表1),1989年达到4.2%(见表2),此后3年分别保持了5.1%、4.2%和3.6%的较高增长率。在1982—1988年间,墨西哥通货膨胀率高达60—130%,1989年骤然降至20%,从1991年后又逐年下降, 一直降到1994年底的7.0%(20年以来的最低点)。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1982年的11.9%降为1993年的0.3%。

近两年,墨西哥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增长,越发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199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4%(实现年初预定目标), 失业率下降到1994年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2.6%(杨茂春,2000年), 财政赤字规模相当于GDP的1.25%(实现预定目标),通货膨胀率降至12.3%(低于年初设立的13%的目标,1995年危机时曾急剧升至35%),外汇储备超过300亿美元,比1994年年底的61亿美元增长392%。非石油出口继续显示出上升趋势,1999年增长13.1%,制成品出口占出口的90%(注:墨西哥总统顾问卡洛斯·乌尔塔在“新千年的墨西哥”讨论会上的讲话,《至上报》2000年5月4日。),严重依赖单一商品出口创汇的局面已得到缓解。浮动汇率制对1999年初巴西货币贬值的冲击起到了缓解作用,对币值的稳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加入GATT前经济金融指标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GDP增长率% 6.15.6

4.23.4

8.3

9.28.3

赤字占GDP% … …… ……… …

通货膨胀率%

23.8

15.2 15.8

29.0 17.5 18.2

26.4

外贸余额(亿美元)

… …-31 -21.4 -30.6 38.8

70.5

外汇储备(亿美元)

9.6

11.7 11.9

15.9 17.9 18.79 26.9

19811982198319841985

1986

GDP增长率% 8.5-0.6-3.5 3.4 2.2

-3.1

赤字占GDP% … 11.9 8.2 7.2 7.6

13.1

通货膨胀率%

27.958.9 10265.557.7

86.2

外贸余额(亿美元)

141

131.9 8450.2 … …

外汇储备(亿美元) 37.1 8.338.072.749.1

56.6

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有关年份年报。

表2加入GATT(WTO)后经济金融指标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GDP增长率% 1.7

1.3

4.25.1

4.2

3.6 2.0

赤字占GDP% 14.2

9.1

4.7

2.63

0.2

1.4 0.3

失业率% …2.5

… …2.2… 2.4

通货膨胀率%

131.8 114.2 20.0

26.7 22.7

15.59.8

外贸余额(亿美元)

87.9 26.1

4.1

-8.8

-73

-159

-135

外汇储备(亿美元) 117.6 48.9 59.5

94.5 171.4 183.9 248.9

汇率(比索/美元)1.38 2.27 2.46

2.81 3.02

3.09

3.1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① 2000①

GDP增长率% 4.4 -6.2

5.2

6.7

4.8

3.4 …

赤字占GDP% 0.7

0.8 0.46

1.4 1.25

<3 …

失业率% …

4.7

3.7

2.7

…2.6①

通货膨胀率%7.0 35.0 34.4 20.6 15.9

12.3

9.8②

外贸余额(亿美元) -1857165

6.2

-77… …

外汇储备(亿美元) 61.0 152.5 191.8 281.4

… …>300

汇率(比索/美元)

3.38 6.42 7.60 7.92 9.14… …

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1999年报。①数字(除另有注外)来自巴曙松:《全球化进程中的墨西哥经济金融改革》,《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4月14日;2000年为当年预测值。 ②杨茂春:《一枝独秀的墨西哥经济》,《拉丁美洲研究》2000年第2 期及卡洛斯·乌尔塔在“新千年的墨西哥”讨论会上的讲话。

墨西哥加入GATT(WTO)后最突出的问题是贸易赤字问题和1994 年陷入金融危机。加入GATT第二年,墨西哥的对外贸易顺差就开始减少,从1990年起出现逆差,随后逐年增大,到1994 年, 对外贸易逆差高达185亿美元,1995年转为顺差后,1996年出现顺差下降趋势,1998 年又出现77.4亿美元的逆差。

墨西哥加入GATT后,尽管宏观经济发生明显好转,但还是于8 年后再度陷入金融危机。外资纷纷逃离墨西哥,外汇储备从1994年12月19日的110亿美元降到22日的60亿美元。到1995年1月初,比索已贬值30%,股市下跌了50%。

二、墨西哥加入GATT的背景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墨西哥受世界经济环境、债务危机及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极不稳定的时期,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台高筑,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危机接连不断。

第一次危机(1976年)。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内储蓄增长缓慢和私人投资停滞的情况下,政府靠财政拨款增加公共投资,财政连年赤字,通货膨胀率上升。当时,墨西哥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自1954年实施),汇率明显高估。随着石油危机的冲击,贸易逆差到1976年高达31亿美元。1976年8月,政府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将比索一贬再贬, 结果私人资本大量外逃。

第二次危机(1982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墨西哥的国际收支状况好转,大量的国外私人资本开始流入国内,政府又开始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因此加剧,实际汇率不断上升,出口受阻。结果只有石油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从1976年的15%剧增至1983年的78%)。然而,到80年代初期,国际油价又大幅度下跌,政府此时不仅不采取相应的结构性调整措施,反而大量举借外债,使公共部门的外债高达520亿美元。到1982年, 政府不得不宣布将比索贬值70%,并宣布暂缓支付800亿美元的外债, 债务危机因此而爆发。

第三次危机(1985—1986年)。1985年经济增长下滑,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前景持悲观态度,通货膨胀预期加重。1985至1986年通货膨胀再度失控,为此政府不得不增加预算赤字,结果墨西哥比索再次猛跌。1986年国际石油价格的继续下跌使墨西哥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资本大量外逃,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

在第三次危机期间,墨西哥国内经济出现负增长,进口需求不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石油出口收汇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外资,出口的扩大更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因而加入GATT的问题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早在1979年,墨西哥政府考虑到加入GATT可能带来的好处和迫于美国的压力,曾同GATT就墨西哥的加入问题进行了谈判,但由于国内工商界的强烈反对,谈判中止。这次,政府考虑,既然墨西哥已经在80年代初采取了较为自由化的对外贸易体制,就应该通过加入GATT使墨西哥的出口商品免受或少受其他国家单方面的限制,从而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墨西哥于1985年底向GATT正式提出了申请,并于1986年加入GATT。当时,墨西哥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有很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加入GATT有损于国家主权,对民族工业会造成冲击。赞成者认为,民族工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提高效率,加入GATT可以使墨西哥出口商品的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对外贸易由国家管理改为关税管理,进出口企业有较大的自由权,有利于国内企业提高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墨西哥加入GATT(WTO )后宏观经济状况变化的原因分析

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是构成墨西哥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柱,金融体制改革等也为宏观经济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墨西哥汇率制度不合理,币值一直存在高估问题,外贸逆差始终得不到解决,结果靠外资的大量流入去弥补,为墨西哥经济埋下了隐患。

(一)贸易自由化及出口政策的调整推动了出口增长

墨西哥对外贸政策和外贸体制的调整并不是在加入GATT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二战”后,墨西哥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控制进口的措施主要有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关税两种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墨西哥政府开始进行贸易自由化的改革,逐步降低关税和减少进口许可证的使用。到1987年底,墨西哥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关税代替进口许可证的贸易改革。到80年代末,需要进口许可证的商品只占进口商品的17%。墨西哥对关税较大的调整是从1985年开始的(见表3)。到80年代末, 墨西哥的平均进口关税降至10%,最高关税减到20%(侯书森、张婧妍,1999年)。

表3 墨西哥关税减让过程

关税档次 最高关税的调整(%) 平均关税(%)

1982年16级100 28

1985年10级75 …

1986年 7级45 22.7

1988年①

5级30 17.3

80年代末 20 10

①当年实现了加入GATT时的承诺。

资料来源:根据侯书森,张婧妍(1999年):《入世后的中国》第八篇第四章的数据整理。

在出口方面,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墨西哥发现石油后,经济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起落而动荡,因此政府开始加强对制成品出口的鼓励。具体措施主要是:对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进口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给予免税待遇;设立专业外贸银行和促进出口基金,为出口部门提供信贷支持;开辟出口加工区;对出口实行退税,对某些制成品的出口实行补贴。但是,制成品的出口一直没有起色。1986年以加入GATT为契机,加大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外贸银行实施“间接出口计划”专门资助为出口生产提供原材料、部件与设备的企业;政府对出口企业免征增值税和部分特别税,对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进口商品免征进口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等。

由于多方面的努力,80年代中期墨西哥的制成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总额中制成品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由1982年的16%升至1988年的56%(侯书森、张婧妍,1999年),目前已经上升至90%。这为摆脱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对出口造成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外,出口行业的繁荣为墨西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为促进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墨西哥政府先后加入了经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墨西哥政府与美国、加拿大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促进墨西哥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进口增长过快,加之币值高估,外贸逆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二)外资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80年代以后,逐步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1989年颁布了新的促进外国投资条例。1993年又颁布了新《外资法》,扩大了对外资开放的领域。1994和1995年又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改,取消了外资企业产品必须部分外销、进出口额相挂钩等导致外资行为扭曲的规定。较完善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外资的大量流入。外商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对生产部门投资的加大,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就业水平,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目前, 在墨拥有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雇佣了正规经济部门将近20 %的劳动者(贸研,2000年)。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又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墨出口增长主要是利用美国来料进行加工的制造业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投资的汽车工业),引进了高新技术,从而在前景上增强了出口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潜在可能。

然而外资大量流入的同时也使一些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其中有价证券投资的比例高达70—80%,尤以美国互助基金的短期投资为多,这无疑为经济埋下了隐患,以致促成了1994年底金融危机的爆发。近几年政府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抑制短期资本流入,设立了一个目标,即确保外国直接投资和经常项目赤字的规模相一致。1999年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07亿美元,占经常项目赤字的82.3%(巴曙松,2000)。

(三)非国有化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

从1983年债务危机后,墨政府开始实施私有化计划,关闭、清理、兼并、出售和转让了一批国有企业,国营企业从1982年的1155家减少到了1993年的209家。 私有化的过程是在保证透明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带来双重收益,一方面,政府从出售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另一方面,原来经营状况不好的国营企业在私有化后,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减少了对政府财政补贴的要求和占用银行资金的问题,政府的税收也随之有所增加。财政支出减少和收入增加,使政府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条件。

(四)金融自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8年以后,为了适应整个经济体制向自由化方向的转变和提高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率,墨西哥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政府解除了对利率的控制,银行投资采用国际标准,允许外国资本在金融机构中拥有少量的股本。1989年政府通过法律,允许建立从事综合金融业务的金融集团。1990年成立了银行非国有化委员会,以推动银行私有化进程。1995年允许外资在墨西哥开办独资银行或金融公司,1996年允许外资收购墨西哥内资银行的股份和兼并墨西哥银行,允许合资银行通过扩大外资股份比例扩股增资。1998年政府从法律上对有关外资入股商业银行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外资进入墨西哥银行体系,对加强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减少危机风险起了很大作用。

近些年墨西哥改变了过去不让外资参与证券市场的做法,全面开放了金融市场,放开了对资本流出、流入的种种限制,允许外国公司和个人以多种形式直接上市交易或筹资集股,废除了从境外进行商业借款以及外资进入本国货币市场的种种限制。

针对墨西哥证券市场证券品种少的特点,政府已经开始开发新品种国债。还建立了期货和期权市场,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促进金融市场向深度、流动性及稳定性发展。

(五)进口增长过快造成贸易连年赤字

对外贸易逆差状况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第一,进口增长过快。进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进口体制的自由化,使国内企业可以较为自由地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市场信心加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刺激其他国家,纷纷来墨西哥投资开厂,国外投资者大量投资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进口能力的提高;国内企业担心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会使美国和加拿大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打入墨西哥市场,因此不失时机大规模进行设备更新和扩大生产规模;国外商品尤其是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第二,汇价高估。1988年墨西哥采取的是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度,实际上等于固定汇率制度,该制度下比索一直存在定值过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进口,抑制了出口。

近年来,为了解决对外贸易逆差过大的问题,墨西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除了继续使用对出口商的各种鼓励措施外,政府还通过改善国内的生产条件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控制进口方面,政府加强了贸易立法,并对国外的不公平贸易进行报复。由于墨西哥在这些方面的实践刚刚开始,其总体效果还不好做出判断,但从1997、1998和1999年的出口额看,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分别为1104亿美元、1175亿美元和1367(注:墨西哥总统顾问卡洛斯·乌尔塔在“新千年的墨西哥”讨论会上的讲话,《至上报》2000年5月4日。)亿美元。1999年贸易赤字大幅下降。

(六)不合理的汇率制度引发金融危机

本来钉住汇率政策的初衷是通过稳定的汇率来促进墨、美之间的贸易,并藉此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这项政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美国经济不振,美国对西方主要货币大部分时间处于贬值状态。在此期间,墨西哥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通过钉住汇率的作用,使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经济增长较快。但1994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利率开始上调,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开始逐渐升值。墨西哥比索因为是钉住美元汇率,故也随之对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形成高估,从而使出口进一步受阻。同时,高估的货币又增加了进口支出,而墨西哥出口工业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进口。这样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使经常项目产生巨额逆差。其实,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汇率调整提供了好机会,但政府担心通货膨胀上升,因而迟迟不敢调整比索币值。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圈内,在外国商品尤其是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墨西哥的情况下,比索汇价极度扭曲,结果,政府不得不一方面依靠巨额资本项目顺差来抵补经常项目逆差,另一方面不得不消耗外汇储备支撑比索。此外,美国从1994年1 月开始上调利率, 而墨西哥不仅不参考美国货币政策相应调整本国货币政策, 反而从1994年5月将短期利率逐月下调,国际资本流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汇率制度的相对保守、货币政策失误是导致1994年底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1995年危机后,政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成功而有序地消化了外部冲击、抑制了短期资本的流入,对增加长期资本的流入,减少投机性冲击,阻止市场汇率与实际汇率水平的偏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1999年初巴西货币贬值的冲击起到了缓解作用。与此同时,币值自动向下调整对扭转贸易逆差状况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比索汇率近年来贬值幅度比较稳定,并在1999年升值5.4%(巴曙松, 2000年)。

四、我国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及采取的对策

加入GATT前墨西哥接连三次发生危机,而且每次危机都离不开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汇价的扭曲以及外贸的巨额逆差,因而不能说1994年的危机与加入GATT有直接关系。从爆发危机的次数看,加入GATT后只发生一次,而加入前发生了3次。但墨西哥的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钉住汇率制的维持不仅取决于实行这一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情况,还取决于央行协调本外币政策的能力。只满足第一条,钉住汇率制度是很难永久维持下去的,而且经济开放度越高越难维持。墨西哥加入GATT3年后,整体经济明显好转,经济基本面远比加入GATT前好得多,如果注意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可能会避免1994年的金融危机。但在钉住汇率制度下,墨西哥一味追求汇率稳定,使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受到极大限制。当外资大量涌入时,为维持名义汇率的稳定,政府要在市场上大举买进外汇,结果,导致货币供应量持续扩大。此时,本应提高利率,实行外汇“冲销”政策消除货币供应量的不当增加。但在钉住汇率制和金融自由化情况下,提高利率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外资流入,进而难以实现稳定名义汇率的目标;另一方面会造成股市下跌、市场波动。在进退两难情况下,墨西哥错误地下调了利率。显然那些正在开放、外汇管制弱化、国内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必须注意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的选择上,要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采取较为灵活的措施。

第二,贸易逆差靠外资的流入弥补,持续下去必将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为资本流入最终会在未来某个时期流出,而经常项目则在长期内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起决定性作用。发展中国家不能长期靠外国资本流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办法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失衡一般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调造成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不失时机地调整经济政策,纠正这种失衡。墨西哥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直拒绝货币贬值,以致到无法维持的地步。

第三,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以开放国内证券市场作为引进外资的主渠道。外国资本的流入有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这不仅指短期资金,而且指那些随时可以兑现逃走的证券投资。这些证券投资在瞬时内便会逃之夭夭,从而对一国的对外支付造成严重压力。

第四,如果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增长,汇率的变化又缺乏弹性,贸易逆差问题便难以解决。因此在实施更开放的贸易体制的同时,必须首先保证出口产业的快速增长。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规律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管理浮动方式下我们采用了强制性结汇、货币当局无条件买卖外汇供求差额、限制汇率每日变动幅度等外汇管理及汇率调节措施。这些措施在9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时具有积极意义,在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措施存在的问题也是缺乏灵活性,不能有效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从而难以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对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时机成熟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外汇管理及汇率调节措施。比如增加可以保留外汇的企业和提高保留外汇的比例,逐步实行自由结汇制;适当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每日变动幅度的限制,以建立汇率调节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此外,我们要在鼓励出口方面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利用WTO 协定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加强对出口产业的支持。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墨西哥加入WTO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