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援非洲毛里塔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是我国政府在2013年援建的农业项目,该项目包含了房建、机电安装、农田水利灌溉等,本文作者作为该项目的经援专家组技术组长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过程,该项目在2013年7月开工,至2014年12月竣工。本文主要阐述了农田水利灌溉专业的施工过程,从开始的土地平整、农田划分、水利灌溉、农田道路分布、重点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经援 农田土地平整 农田水利 道路与灌溉
一、土地平整
1.土地现状
现场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凌乱及高低不平,土地质量低,原水利设施陈旧老化,需要拆除,雨季和旱季均无有效灌溉面积。年久荒芜,乔木灌木遍地,需要移除或砍伐。
根据图纸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土地质量,为示范区的推广,繁育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地进行平整与复垦,便于水利配套。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以修筑平整为主,为节省田块平整工程量,在满足田块设计规格大小的前提下,田块划分尽可能结合原有渠道、道路及田埂,并依据道路布设情况进行划分。田面平整主要是按田坎设计高度和一定的设计坡度将原坡地和台田整平、复土,便于灌溉和机耕。
项目区土地整治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地复垦两项内容。土地平整为按照设计划分对田块进行平整,为保护利用现有耕作田面的耕作土壤,平整开挖前对原地表表土按200mm进行收集,待田块平整后重新摊铺于田面。土地复垦为对设计田块中的少量荒地或部分沙化土地进行平整,根据实际情况,平整后对原荒地或沙化土地区域复土200mm厚,以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进行田埂整修。
为保证规划耕地区域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农田土地平整工程必须与道路工程、灌排水工程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内地势较为平坦,高程相差不大,只有个别地块的高差较大。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前提下,在进行土地平整时,采取整体土方平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水流方向重新确定和满足田块设计标高。
2.土地整治工序
土地平整:现有耕地表土收集于设计田埂边缘→按田面纵横设计坡比进行田面平整→收集表土重新摊铺于田面→田埂整修。土地复垦:对设计田块中的部分荒地或沙化土地按田面纵横向设计坡比进行田面平整→外运土料进行复土,保持与本田块中平整区域的高程衔接→田埂整修。土地平整工作主要是通过挖高填低,是土地表面在满足设计坡度条件下尽可能地达到较理想的平面效果。土地平整要满足田块灌溉的要求,提高水肥利用度和灌水均匀度,有利于耕作、作物生长和水土保持,从而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平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地整理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条件下,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本工程场地平整工作拟安排地面二人,一台挖土机和一台自卸车配合工作。
农业水利区域东西方向长580米,南北方向长865米,南侧地块平整后的场地标高平均为+21.51m,北侧地块平整后的场地标高平均为+20.67m。
首先沿着田间道路的中心线放出各路白灰线,根据图纸上各个地块的标高要求和各地块的边界线,沿纵横方向每隔30米,用1.2米长的钢筋打入地下,通过测量仪器,测设出钢筋上的标高,用油漆或胶带做出标高标记,此标高标记比此地块农田最终标高高出800mm,此标高作为此地块农田平整场地的参照数据,来确定挖土还是填土高度的数据。根据农田水利图纸的设计说明要求,首先将每块区域的地表土的200mm厚挖出,堆置于临边场地,待本区域平整达到标高后,将此200mm厚的地表土重新运回,覆盖在本区域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在机械平整过程中,由地面人员用卷尺随时丈量,将此地块挖或填的高度数据信息传递给挖土机或装载机的操作手,在地面人员的指挥下,由挖土机来完成此地块农田标高的最终平整工作,由一台自卸车配合土方运输。由于田间道路的标高比周边农田高出500mm,在挖方区域挖土时,可将土方分散堆置与田间道路上,以便后续田间道路施工取土需要,同时也减少了土方运输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田间道路的分割来划分平整范围的大小,每次平整的农田地块尺寸大致为200×200米,不足200米的仍然划分为一块,场地平整首先从挖方区域开始,平整的方向由北侧开始,依次向西侧推进,完成二块地块后,逐步向南推进,由A、B、D、E、F、I挖方区域挖出的土方,运至G、H、J、K填方区域,余土运至农田东、西侧边界线以外堆放。
二、农田水利
1.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缺少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决定土地整理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可供水量,根据农业需求,进行水土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以求得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项目所在区内主要水源为南面的塞内加尔河(本项目所在地与塞内加尔仅有一河之隔),距项目所在地约1.2公里。
2.灌排方式
项目区农田不能自流排灌,需要外力的参与,通过土地平整后,项目区灌溉方式为提水灌溉,灌排都是采用分区方式来实现。铺设管道将水引至于田间,采用畦田续灌的灌水方式。项目实施后,旱地按设计高程平整为具有一定坡降的田块,并通过对沟、渠、路、林、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项目区原有的旱地几乎能保证灌水排水。
3.取水输水系统
(1)根据设计,本项目取水池设在北岸边,为了保证在旱季的最低水位+15.50时,仍然可以取到水,取水口设置在比最低水位还低500mm的标高处。
(2)一级提水泵站设置在距离取水池40m远处,安排两台水泵抽水,一用一备。
(3)一级提水泵站与压力水箱联通,并经过沉砂池过滤后进入灌溉泵站,出灌溉泵站后与农田灌溉系统相连接。
(4)农田灌溉系统中的φ315主干管,在到达农田灌溉区域时,分成φ200的三路分干管,沿田间道路边布设,分干管在经过农田各个分区时,再分出φ110的末端支管,承担最后的灌溉任务,各路管线在分支处均设有阀门,来控制各路水管的开启和流量大小,从而起到调节农田灌溉水量的作用。
(5)管道的埋深取90cm,开挖沟底宽为0.5m。
(6)排水沟布置,排涝标准按照十年一遇,一日暴雨(150mm)三天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7)过路涵管设置,涵管根据通过道路类型均为穿过5米田间道路涵管,过田间道路涵管铺设于沟渠与田间道交汇处,置于田间道路面之下500mm,基础用C10砼铺设。另一方面,考虑到节省投资,将田间涝水由农沟通过涵管直接排到斗沟,同时为防止沟坡冲刷,修建砖砌泄水槽导流于沟,涵管长度和管径尺寸依上下级排水沟设计流量和路宽而定。
4.农田道路系统
农田道路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农田区域内新建部分田间道路,农田区道路系统规划中田间道路与项目区内的居民点及项目区周围干道连接,构成项目区的主干网络。新修田间道路规格为:路宽5m,均不设路肩,路面高出地面0.50m,横断面为50cm厚素土夯实,路面横向坡度3%。
5.施工重点分析
(1)农田水利系统施工的重点在取水池和一级提水泵站,因为在最高水位时,取水池和一级提水泵站都在水下,在最低水位时,取水池的取水口也必须在水下500mm处,因此,在进行取水池施工,必须赶在枯水期,并且需在施工开挖前,在取水池的外部四周至少五米远填筑土方围堰,待将河水截断后,用水泵将围堰内的河水抽干后,再行施工。同时,在围堰内一角,开挖一米见方,深度低于取水池基础底面标高还低一米的集水坑,将四周渗透进的河水和雨水,引入集水坑,再用水泵排出。
(2)在枯水期,同时进行一级提水泵站的施工,最低水位低于一级提水泵站基础底面2.6m,不会影响该泵站的基础施工,该泵站可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在枯水期内,完成与取水池内的设备连接安装和调试,避开河水对施工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以及该项目的农田水利设计说明
论文作者:穆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土地论文; 农田论文; 标高论文; 田间论文; 道路论文; 泵站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