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图书馆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一项具有超前意识的事业,是社会公众普遍受益的一项长久事业,具有提高社会群体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公共非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职能和功效。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指出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创新
前言
1.以人本理念引领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图书馆形式日趋虚拟、馆藏结构日趋多元,图书馆服务方式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新的驱动力使公共图书馆亟须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组织行为。从实践中看,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方式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重物轻人的管理模式,将图书管理和管理制度放在突出位置上。一方面,以保护文献为中心,强调图书管理的规范性,与读者的沟通更多集中于图书保护、归还期限和处罚措施等方面;另一方面,以科层结构为主体,注重组织中的层级结构,强调命令的有效执行,管理中的决策权集中于少数管理者手中,大多数馆员只是按照上级指示照章办事,缺少对图书馆管理和运行的发言权和建议权,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在死板僵化的工作过程中被消耗殆尽。新时代呼吁新思维,新思维创造新模式,因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必将借此革新,制度的落后不应当成为广大社会读者追求真知的阻碍。如何通过人本观念的植入来改变过往重物轻人的管理方式,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人本主义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一种双向维度的价值追求,首先要求图书馆以读者为本,充分尊重读者的诉求和愿望,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则要求图书馆管理者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接受馆员的管理意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得以改进,尤其是在服务质量提升和服务流程简化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大部分图书馆在理念上依旧没有把人放在首位,忽视了主体的重要性,既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漠视了馆员的个人诉求。这种认识上的落后,在无形中对图书馆功能作用的发挥产生了消极影响。
首先,重馆藏,轻读者。从当前的公共图书投入情况来看,馆藏支出依然在总支出中占据着较大比例,这直接说明了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仍然没有调整好或厘清人本理念下馆藏与读者之间的先后顺序。对于依托人本精神的公共图书馆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识图书馆收藏的价值和最终目的是在于使用,因此,在收藏上投入较大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次,重技术,轻技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普及,当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开始转型考虑集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建设,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建成了图书馆大数据库,为广大师生读者借阅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馆员技能培训则稍显落后,更多依靠的是馆员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摸索。
2.2 服务模式陈旧
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都是人,因此服务是给予人的服务,其根本是要体现出服务的人性化追求。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时代环境下,读者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的变迁,但是由于人本主义认识不到位、不深入,这就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依然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服务方式依然没有从被动变为主动,服务模式依然没有从僵化转向灵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馆员管理不科学
从图书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来看,服务的质量与品质与图书馆馆员的受重视程度相关,无论是从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角度出发,任何人都会更加愿意在受重视程度高的组织工作,在越受重视的组织,其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更高。馆员的人本理念管理是促进馆员健康发展、推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待遇制度安排不合理。本文一直强调图书馆馆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要突出奉献和人本主义的精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馆员在社会中首先还是以“经济人”的身份所存在,对物质的需求是任何馆员最基本也是合理的需求,而且物质激励与人本管理本身也是不冲突的。从笔者多年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图书馆馆员对于待遇的追求是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不在于对待遇绝对数额的追求,而在于横向之间相互比较所形成的公平感,在行业系统内部的比较中,不可否认的是图书馆馆员的岗位工资和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其他部门,这也是造成馆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其次,管理体制行政色彩浓重。管理体制决定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员意识,而人员意识的形成则是构建起组织文化的基础要素,想要实现人本化的管理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行政倾向过强的问题。
3.人本理念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究
3.1 建立“馆员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
馆员参与到决策制定、计划形成、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有助于培养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真正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命令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决策的制定者。这样可以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同时,要引导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鼓励馆员参加继续教育,提升文化素质水平。另外,要加强馆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导向,人本精神的馆员管理体制不能够脱离思想教育而存在,因此,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来对馆员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训。馆员是图书馆的一线工作者,在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同样重视培养馆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馆员真正献身于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
其次,提高图书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任何组织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组织目标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高低密切相关。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想要实现高效管理,需要从自身做起,做到严以律己,以坚强的意志和正派的作风影响馆员,让馆员从内心真正地尊重管理者,认同管理者的决定,从而更好地执行管理者所下达的任务。
最后,增强组织内部的协调能力。在构建图书馆内部的沟通平台时,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岗位轮转的方式让所有馆员了解到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另外,也可以召开馆员工作交流会,让馆员相互借鉴经验。
3.2 建立“读者导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由“馆藏导向”向“读者导向”转变不仅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着力构建人性化借阅环境。图书馆的内部环境要以“人书合一”、“情致高雅”为最基本的建设依据,重视读者的感受,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静下心、省下心、放下心,给读者提供较好的阅读体验。当然,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不是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太过华丽的装饰,在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内部环境的改善要尽量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其次,图书馆的设施摆放要体现人性化的要求,当前很多
图书馆设施齐全,从表面看来已经可以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往往事与愿违,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简化书库方位指示库的标识,尽量减少代码类的指示方式,保证读者能够看得懂、找得到。(2)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在不破坏整体安排的情况下,尽可能考虑到较为极端情况下的读者情况,书架、书桌、座椅之间的间距必须以让读者感到舒适为基本标准。(3)在自习区设置插座,方便读者在借阅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
3.3 建立“人本精神”的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
人本精神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为了监测管理体制的人性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以量化的方式加以衡量。
首先,读者满意度评价标准。该项评价标准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阅览室设置(书架和阅览桌的设置);馆藏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光盘和数字化资源)的质量;馆内温度和湿度;书籍摆放的整齐程度;馆内环境的清洁度;馆内照明状况;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文献的更新速度与新技术电子设备的引进等。
其次,员工满意度评价标准。该项评价标准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员工职业规划、发展状况;员工培训制度以及领导对员工的重视度等。
再次,信息资源质量评价标准。该项评价标准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信息本身的权威度、准确度、客观性以及新颖性。
最后,完善结果反馈机制。该项评价标准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1)正式的反馈机制:通过设置意见箱、意见簿,网上建QQ群、BBS等方式收集读者的信息需求;(2)日常的反馈机制:成立读者委员会、举办读者座谈会,获取读者对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信息;(3)主动的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主动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通过这几种形式搜集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形成报告,全面、公正地评价人本管理实施的结果,进而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4.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一个窗口,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重要,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如果依旧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内部管理,很难实现各类知识之间的互通互融。只有树立人性化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勇于创新,整合信息资源,以读者为上,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创设显著效益,促进公共图书馆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静.人本管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新思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09期
【2】于晓峰.图书馆管理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6期
【3】周剑梅.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4(03)
【4】徐景浩.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12)
论文作者:钟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馆员论文; 图书馆论文; 读者论文; 公共图书馆论文; 人本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