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验方概述论文_莫冬梅1,魏绍斌2

中医名家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验方概述论文_莫冬梅1,魏绍斌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成都 610072)

摘要: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异常的病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为崩中,淋漓不尽者为漏下。崩漏一病,其因多端,病机复杂,中医大家们各执真知灼见,临床治疗用药不一,临床疗效均显著,遂将各大名家关于崩漏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指南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崩漏;生理周期;规律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青春期的少女和绝经前的妇女,常属于疑难重症;崩漏在临床常表现为崩中和漏下两种形式,并且二者常相互转化。面对崩漏病症,各家认识和治疗不一,现作一简要概述。

1崩漏重症之病因病机

之所以会造成崩漏,主要是机体内部发生了变化;《素问》说:“阴虚阳博谓之崩”,罗元凯教授[1]认为阴虚为本,崩漏本质为“虚”,“热”或“瘀”只是一种兼见现象 。哈荔田教授[2]认为先天藏精和后天生化之源的脾胃是崩漏病机关键之所在,哈老认为病机尽管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中。崩漏见证,大凡从火热立论,而何少山教授[3]剑走偏锋认为崩非但有虚寒证,而且在大出血后,阴损及阳,呈现一派虚寒征象者更为普遍。何子淮教授[4]认为血热、气虚、血瘀是崩漏最基本的发病机理,临床分为血热沸腾、中虚气陷、胞络瘀滞三个证型。王子瑜[5]教授认为崩漏之证,临床以虚、热、瘀较多见。于鹄忱教授[6]根据地域特点,认为造成沿海地区崩漏病多属湿热。

2各家学术思想

各大医家均公认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异常,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者诊断为崩漏;针对崩漏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止血;澄源即审症求因,治病求本;复旧即血止因除后的巩固治疗,及恢复人体的生理周期;循此道在临床上大获全效的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思路的名家也大有人在。

2.1遵循古训,三法治崩漏大获全效

罗元凯教授[1]认为“阴虚阳博”所致之崩漏,阴虚为本,即肾阴虚,阴不维阳,从而导致肝火、心火偏亢,虚热则迫血妄行;或阴损及阳,崩漏病症,“虚”是病变的本质,“热”或“瘀”只是病变中的一种兼见现象。在暴崩久漏之际,认为止血必先固气,而兼顾血热或血瘀,自拟二捻汤;出血已缓后,当以固肾以治本,自拟滋阴固气汤治之,血止后,需以复旧固本之法,着重补肾健脾,调理阴阳,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自拟补肾调经汤治之;而王子瑜教授[5]认为崩漏之证,多以虚、热、瘀多见,与罗老学术观点不尽相同,并且王老在血止后,结合生理月经周期特性调护,更能有效恢复按期排卵的生理常态。

笔者发现,罗老治崩漏擅用制首乌,认为其为妇科出血症补血的理想药物,使用剂量之大,且贯穿于崩漏治疗的各个周期,笔者认为首乌苦、甘、涩,性微温;有毒。虽经炮制,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在治病之余恐对人体肝脏产生不良损害。并且,罗老在血止后澄源阶段,使用阿胶,笔者认为阿胶虽为补血良药,但也要注意体质和地域特色,如痰湿体质或四川多湿地域,使用阿胶似为不妥。

对于崩漏,古人有漏轻崩重的看法,而卓雨农教授[7]则认为不够全面,主张临床必须根据症状及病程新久分别寒热虚实不可轻重倒置,贻误病情。卓老很是赞同“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就减一分上升之火”的观点,因此,认为止血相当重要,但也不是一味的专事止涩,而是辩证止血,并且在复旧阶段,主张以调理脾胃为主。

哈荔田教授[2]认为崩漏之证,往往气血同病,累及多脏,在三法的基础上,主张治疗须从脾胃入手;另外,哈老擅从特定穴位的反应来辩证并指导治疗和预后病情,如: 关俞穴(督脉腰俞与腰阳关穴之间的下三分之一处)的触痛感与崩漏的预后息息相关; 肝脾肾(太冲、公孙、太溪穴)三经的穴位皮温变化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若太冲穴高于其他两穴,则诊断肝郁化火,若公孙、太溪穴温度偏低,则诊断为脾肾亏虚。血止后,若穴位温度升高,则预后良好;若温度不高甚至更低,则病情如故,甚至加重。哈老对崩漏关于关俞穴和穴位皮温的认识,给崩漏的辨证治疗及预后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

朱南孙教授[8]和班秀文教授[9]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的基础上,均注重年龄差异,主张根据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的不同特点,着重调补肝脾肾的主次。

陈伯祥教授[10]认为崩漏之证,病情危急,莫可等闲视之,主张塞流为先务,急则治其标,当血流受到控制后,再审症求因,辨证施治。主张重用参芪益气、血肉有情之品相随、先后两天兼顾、气陷少佐升提;炭类介类不轻易投放、止血之品不单独使用;陈老主张复旧善后摄身:重胃气、重睡眠、避风寒,防外感、远房帷,慎摄生。

2.2不循古法,另辟蹊径

2.2.1蔡小荪教授治崩,先别阴阳,塞流勿使留瘀

蔡老[11]治崩,先别阴阳,同时详察有瘀无瘀,在具体用药方面,强调“求因为主,止血为辅”。临症时,阳崩宜养阴凉血,常用凉血类药物炒炭以增强凉血止血功效,如丹皮炭,生地炭等加炒当归,白芍等养血止血,热甚则阴伤,加龟板或固经丸,效果显著。阴崩宜温阳止血,常用参芪归术益气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炮姜温阳止血。血瘀宜化瘀止血,蔡老指出,炭类药虽然为治崩常用药,但临证只能适量选用,而且必须辩证,不能盲目堆砌,尤其血瘀所致的崩漏就不适合使用炭类药,反化瘀调摄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2.2.2何子淮教授女科九法治崩显奇效

何子淮教授[4]认为血热、气虚、血瘀是崩漏最基本的发病机理,临床分为血热沸腾、中虚气陷、胞络瘀滞三个证型,分布采取清、补、攻之法。根据女性月经生理周期经前、经期、经后的特点分别用药,提出其充分显示何氏女科特色的“何氏女科九步法”。

2.2.3王渭川教授治崩分虚实,并提“治崩四要素”

王渭川教授[12]分虚漏和实漏,王老治疗暴崩,以补气固脱为主,用独参汤加童便急救或者重用参芪加收敛止血的炭类药以固气防脱;王老将治疗崩漏分为六法:益气补中法、温肾通阳法、滋肝补水法、调气疏肝安神法、逐瘀活血法、祛痰除湿法。另,王老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及胎前产后,提出“治崩四要素”,独具匠心,表明治疗青年血崩注意柔肝解郁,凉血安神;老年血崩宜滋肾为主,调气运脾为辅;胎前血崩,多先安胎,其次才是塞流止血;产后血崩宜急调气固脾,急塞其流,总以肝脾肾为主。

2.2.4于鹄忱教授以清热除湿贯穿崩漏始终治沿海崩漏

于鹄忱教授[6]认为造成沿海地区崩漏病多属湿热。在治疗方面,清热除湿药贯穿整个崩漏证治疗之始终,即使患者有瘀、虚的表现,亦是在清热除湿的基础上加化瘀、补虚之药,寓意湿热祛除,则气血运行有序,血不止而自止。对除湿药的选用,于老首推白术,可重用至30~50g,次选翻白草、地锦草,黑栀子,炒黄柏、车前子,以清热除湿止血。2.2.5柴岩松教授治崩主张标本同治

柴老[13]诊病重视辩证,不可见痛止痛,见血止血,要根据舌脉、症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证、病位进行辨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崩漏属于出血难症,病人就诊往往以出血为症,历代医家秉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而柴老则认为秉以此法,对病人而言则始终处于治“标“阶段,无法顾及其“本“。故柴老提出“标本同治”的独到见解,于临床治病时,针对出血期和血止后,在标本兼顾的同时亦有所侧重。柴老善用生牡蛎和生地黄以2:1的比例治疗青春期功血,意在清热凉血,固涩止血,常能获得奇效。

2.2.6梁学林教授通因通用反治崩漏

梁学林教授[14]在前人“久漏多瘀”的基础上,认为崩漏的病机为瘀,而气虚、肾亏、气滞、血热均可致瘀,瘀阻冲任,胞脉留瘀,旧血不去,新血难安;崩漏日久,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则瘀结更甚,而形成恶性循环。故梁学林教授出血期善用通因通用之反治法,非出血期则以补益肝肾为主,同时结合中药周期疗法,加减化裁,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疗效。2.2.7祝谌予教授衷中参西治崩漏

祝谌予教授[15]治疗更年期崩漏时重视西医的检查和诊断,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服药与手术的利弊。

3治疗崩漏之专方、验方

陈淑音[16]拟以固冲汤加减(白术、山茱萸、北芪、锻龙骨、白芍、锻牡蛎、茜草、海螵蛸、五倍子、棕边炭)治疗,效果较好。黄性灵教授[17]提出以补气摄血法治疗崩漏,选以举元煎加益母草、炒红花、旱莲草、茜草、黄芩炭、贯众炭、三七、生地榆,如果是因为上环后导致出血淋漓不尽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漏下不止者加三棱、水蛭等,临床疗效甚佳。李清瑞[18]拟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获得满意效果。周常昆教授19]自拟抑崩止漏汤(黄芪、太子参、白术、柴胡、白芍、牡丹皮、黑荆芥、黄柏、续断、黑蒲黄、仙鹤草)随证加减治之,临床效果显著。李惠宝[20]自拟止血固冲汤和益肾固冲汤随证加减治疗“室女崩漏”,临床效果显著。陈筱宝教授[5]以黑蒲黄散随证加减治疗崩漏。 陈雨苍教授[21]认为崩漏失血致阴虚,生内热;离经之血,阻于胞络,致血不归经,故陈老认为当以补益肝肾,化瘀泄热,固涩冲任,自拟固本止崩饮配伍化瘀止血药物,起补虚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多向调节作用。

4治崩的常用药和慎用药

崩漏出血重症治疗时,止血是关键,炭类药是崩漏止血最常用的药物,而各大名家关于崩漏止血思想不一,故对使用炭类药物的态度不尽相同。因罗元凯教授认为虚为崩漏本质,故在暴崩久漏之际,认为止血必先固气,以大补元气为主,少量配伍炭类药物即可。卓雨农教授、朱南孙教授、哈荔田教授、陈雨苍教授、陈伯祥教授主张在辩证的基础上少量配伍止涩药品,禁一味止涩。 班秀文教授[11]主张炭类药最好不用或少用。蔡小荪教授[12]治崩,先别阴阳,同时详察有瘀无瘀,临证只能适量选用,而且必须辩证,不能盲目堆砌。何子淮教授[4]临床治崩,不能盲目的堆砌炭类药物,仅中虚气陷之崩漏,在摄血塞流方剂中,重用炭类药物,使漏下之血速止,而血热和血瘀不能盲目使用炭类药物,以免离经之血不能畅下反生弊端。

崩漏失血之际,宜止血补血,而四物汤为妇科补血圣方,方中除了熟地补气养阴,填精益髓外,尚有当归、川芎两味补血活血药,针对崩漏出血之际,归芎二药之使用,颇受争议。如:罗元凯教授[1]则认为当归、川芎补血之余,活血之力亦强,故在出血期间应慎用当归、川芎、恐增加其出血量。卓雨农教授[7]指出在治疗崩漏出血较多之时,指出最好不使用当归、川芎等品。陈雨苍教授[9]治疗崩漏擅用全当归,当归补血之余虽有活血之功,但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剂量(5g)内,既可引血归经,且无留瘀之弊。将当归这味慎用药的功效进行扬长避短,发挥的淋漓尽致。蔡小荪教授[12]治崩善用当归,不避出血期,蔡老认为治崩止血之时,残瘀滞留,故常少掺活血药物,当归虽走而不守,但用炒当归,即养血,又活血止血。

5问题与展望:

崩漏难症,在西医无非激素和诊断性刮宫,效果不论,而副作用、禁忌症确是很多;而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辨证论治,无明显副作用和禁忌症,应大力推广。中医治崩效果显著有目共睹,但临床真要将其广而推之实有难度,因为治疗崩漏的各位名家学术思想不一致,且崩漏临床研究过多,过于分散,定量指标少,发病机理研究明显不足,用药纷繁复杂,没有大家统一公认的辩证和治疗方案,使得后者学习和发扬难度剧增,以后需要更多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广泛筛选疗效确切,辩证又精准的方药,以开发中医的特效药,以便后生晚辈更容易的学习和继承祖国的经典医学,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玉珍,罗颂平.老中医经验集,岭南妇科名医罗元凯教授论治崩漏特色[J].新中医.1998(09)

[2].哈荔田.扶正固本与临床.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3].何嘉琅.何少山治崩用温阳[J].浙江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09)

[4].严宇仙.何子淮治疗血崩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1673-7717(2008)01-0023-03

[5]从春雨.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6] 包素珍.妇科病名家验案精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 ISBN978-7-5091-1966-2

[7].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M].第1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8]朱南孙.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9]杨美春,肖夏清.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总结[J].时珍国医国药2011VOL.22NO.6

[10]张正海.陈伯祥中医妇科经验集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 ISBN 978-7-117-13979-3

[11]周翠珍.血崩须辨阴阳塞流不可留瘀——蔡小荪辨治血崩证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

[12]王渭川.王渭川临床经验选[M].第1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13]滕秀香.柴岩松妇科思辨经验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 ISBN 978-7-5091-3113-8

[14]孙晶.梁学林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

[15]祝谌予.施今默临床经验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16]陈淑音.固冲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1例观察[J].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2006,12(9):71—72.

[17]黄性灵.举元煎加减治疗崩漏226例[J].河南中医,2006,26

(6):76.

[18]李清瑞.朴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肾气虚崩漏86例临床观察[J].光明

中医,2012,27(12):2437—2439.

[19]钱锐、杨丽萍.周常昆老师治疗崩漏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007-2349(2013)12-0014-02

[20]李慧宝.王辉等.塞流固本法治疗青春期子宫出血68例临床报道[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4):20~21

[21]谢德聪,陈应钟 .陈雨苍中医妇科临床经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 ISBN 978-7-03-037893-4

作者简介:莫冬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女性盆腔疼痛病症;魏绍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女性盆腔疼痛病症。

收稿日期:2015-11-12

论文作者:莫冬梅1,魏绍斌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中医名家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验方概述论文_莫冬梅1,魏绍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