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 湖南省 415001
【摘 要】目的:探究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显著好于治疗前,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有鉴于此,本文特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男性患者例数为38例,女性患者例数为34例,患者年龄在38~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25±10.43)岁。其中L2/L3为8例,L3/L4为9例,L4/L5例数为43例,L5/S1为12例,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27例,腰痛合并单侧下肢疼痛患者45例。术前腰椎CT和MRI检查并结合胡有谷区域定位方法确定突出位置及分型[1]:椎间孔型28例;椎间孔外型21例;混合型23例;本次研究已经向我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已被批准,患者皆为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的方法,腰部中度屈曲,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手术操作。在C型臂X线及透视引导下,采用克氏针在患者腰椎棘突中点标记纵线,在责任腰椎间盘中心标记横线,使相交位置为正位像中心点,采用侧位X射线,对关节突上缘线进行标记,若患者为L5/S1,应加以标记髂嵴最高点。根据不同责任间隙,突出位置及椎间孔大小标出穿刺点与中线的距离、角度与方向。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局麻后采用18号穿刺针沿水平50~60度穿刺椎间盘,当穿刺针穿刺至椎弓根中点位置时,微调其穿刺方法与角度,穿刺针尖置于患者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纤维环上,并进入椎间盘,推注1ml亚甲蓝+4ml碘海醇混合液1~2ml行椎间盘造影,观察患者椎间盘突出部分的显影和纤维环破裂情况,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切开皮肤7mm,沿导丝将锥状导棒置于患者安全三角区纤维环上,拔出导丝,将锥状导棒使用骨锤击入椎间盘中,同时,沿导棒击入工作套管,锥状导棒取出,C型臂X光机正位和侧位证实已到靶点位置。连接椎间孔镜设备,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使出口神经根完全松解,采用双极射频使破裂的纤维环皱缩成形并止血,通过工作套管注射倍他米松7.5mg和利多卡因1ml,然后取出内镜及工作套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意义分析
将患者的临床对比数据进行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表示,经行T检验,当P<0.05,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对比
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T=16.2610),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显著好于治疗前,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16.4780)如表1 所示。
表1 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数据对比
3.讨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类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根性疼痛往往比较剧烈,经椎间孔穿刺放置套管过程中往往易挤压突出的髓核,从而导致出口根神经更加严重的受压,甚至损伤,或术中患者疼痛加剧,难以继续手术,因此术前穿刺靶点和穿刺途径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术前结合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责任间隙,突出位置及分型、患者胖瘦体型情况,制定了区域定位,个体化靶点治疗方案,确保椎间孔镜在相关区域内彻底摘除突出物,松解神经根。
针对L2/3、L3/4椎间孔外型和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其椎间孔较大,一般不需要磨除部分上关节突,椎间孔外型突出和混合型突出,穿刺靶点正位位于椎弓根中点连线或小关节外侧区域,椎间孔型突出,穿刺靶点正位位于椎间孔区,达上下节段椎弓根内缘连线,侧位均位于椎间隙后缘或稍内。而L4/5、L5/S1由于椎间孔小,放置工作套管易挤压出口神经根,我们用磨钻磨除部分上关节突外侧,使椎间孔空间增大,以减少放置工作套管时对出口根的刺激。并可使工作套管达到移位突出椎间盘平面。
针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采用半YESS技术和半TESSYS技术相结合,即工作套管正位到靶点,侧位工作套管尖端稍进入椎间隙后缘,按照周跃等[2]的报道方法,采取“由内到外”的技术,先将内镜置入盘内,用髓核钳夹取蓝色退变髓核组织,减轻盘内压,再退出盘外,调整工作套管方向及角度,这样有利于对椎间隙、上关节突、黄韧带等解剖结构的辨认,术中不易迷失方向,更有利于发现突出的髓核和出口神经根。
YESS技术穿刺相对容易,主要适合于外型突出及部分椎间孔内型突出,术中不需要磨除小关节,直接通过穿刺引导达突出物靶点[3]而TESSYS技术,通过工作套管在椎间隙外摆动,可直视下摘除突出物或移位的突出髓核。我们在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的基础上采取半YESS技术和半TESSYS技术相结合即达到了操作的简单性又达到了彻底减压的目的。
极外侧型腰椎间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易出现痛觉过敏以及灼烧样神经根疼痛等不良反应,术后将患者的神经根进行封闭以及消炎镇痛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4]。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考虑术中工作套管挤压或操作刺激出口神经根,神经节有关,经研究发现,手术减压完毕后,通过套管注射倍他米松7.5mg以及浓度为10g/L的利多卡因1ml,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5]。另外,对于椎间孔外型突出,由于工作套管的角度变大,几乎垂直,术中一定要小心,钳子不要向头侧及腹侧太深,避免损伤腰椎节段动脉和腹腔内脏器。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脊柱微创的新型手术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其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
经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有效减少,从而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云鸿,陆廷,周诚恩,等。腰椎及盘突出症胡有谷区域定位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8):68-70。
[2]周跃,王建,初同伟,等。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4):241-247.
[3]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4]曾月东,苏建成,谢伟,等. 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实用骨科杂志,2016,22(3):201-204.
[5]刘俊良,镇万新,高国勇,等.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8):477-484.
论文作者:宋海,刘段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患者论文; 套管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评分论文; 椎间盘论文; 工作论文; 腰椎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