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对照组与实验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1周、2周、4周时的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方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缺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以一侧肢体乏力、偏瘫及活动不便为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目前临床主要用药物治疗本病,本研究就此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状况,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7.7±4.5)岁;病程3~9h,平均病程(4.5±0.4)h。入组患者均无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溃疡,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近期手术史、外伤、水杨酸过敏、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出血体质以及肝功能衰竭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严格卧床静养,开展饮食管理、强心和吸氧治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次74~100mg,1~2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用药期间根据血脂水平变化来调整用药量。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文献[2~3]标准评价治疗效果:(1)痊愈:NIHSS评分降幅超过90%,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病残程度0级;(2)显效:NIHSS评分降幅为60%~89%,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有显著改善,病残程度1~3级;(3)有效:NIHSS评分降幅为30%~59%,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4)无效:NIHSS评分降幅低于30%,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用药前对照组与实验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1周、2周、4周时的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 讨论
脑血栓可引起语言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问题,大部分脑血栓患者早期存在程度各异的面部瘫痪、中枢性偏瘫以及晕血等表现,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其中动脉硬化是导致脑血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大脑及颈内动脉血栓,此外劳累过度、吸烟酗酒、情绪过激以及过度降压也是诱发脑血栓的重要因素[4]。目前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调脂治疗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主要手段。阿司匹林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解热镇痛剂,其抗炎效果确切,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研究表明,一旦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发生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受外部刺激的影响而活化[5]。此种情况下应用阿司匹林可对核因子产生抑制作用,阻滞炎性递质以及黏附因子传达,最终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人体限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对细胞膜表面产生反馈性刺激,提高LDL-C受体表达水平并增强其活性,抑制胆固醇水平。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用药后1周、2周、4周时的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优势突出,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璟,赵亚洲,陈路.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48-50.
[2]吴丹.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02):155-157.
[3]王敦敬,朱芳芳,牟英峰,吕水清,董菁,周梦超,林小千,李金梅,耿德勤.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01):7-14.
[4]岳新胜.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2):104-106.
[5]吕清林.脑血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血小板参数影响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63-64.
论文作者:裴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脑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