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阳高三中 王文军
摘要:物理和数学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通过数学函数思想能帮助学生很快理解并记住一些物理常量间的关系,但过分依赖数学思维的应用,有会对学生掌握物理意义、规律带来些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化;成因分析;矫正策略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对物理研方法、目的、意义等概念都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辅助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宜与理解物理公式的定义与内涵,过分依赖函数思想还有可能对一些比值定义式造成误解。
一、解题“数学化”原因分析
(一)物理思维不足
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增加了学习的迷惑性,使学生在解析物理题目时,会按照直觉从数学角度入手进行解答。而且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进行引导,使很多学生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公式记忆、应用方面,而不是理解和分析。如在学习力学时,很多学生做受力分析也只是为公式应用提供计算数据,并没有细究这些力背后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了物理思维不足的学习困境。
这种思考模式虽然短期内对正确率影响不大,但容易让学生产生物理学习不过是套公式的观念,降低了物理的可学性与工具性,学习兴趣也会慢慢下降;而且长期缺乏物理思维的锻炼,会加大后期学习难度,影响学习状态,造成畏难情绪。
(二)公式理解不到位
除了思维锻炼不足外,公式意义的理解不到位,也会让学生选择应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物理问题。初中物理是基础学习阶段,因此会涉及大量的公式学习,教师在上课时也会从含义入手,帮助学生加强理解[1]。但很多物理练习题目的考察重点都放在了公式计算上,促使很多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了公式记忆上,并会按照数学比列思想来进行物理分析,加大了理解偏差,以致于这类学生选择、填空类题目失分率较高,不能活学活用感受物理学习乐趣。
二、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矫正策略
(一)提升学生题目分析能力
学生“数学化”思维集中表现地就在题目分析方面,会想当然按照数学惯性去理解一些物理公式,从而忽略题目分析过程,因此教师可通过以下两方面,提高学生物理分析能力。
首先是积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对于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学习“电阻时”借用“能否作用、能否缩小、能否调整”这类语句在课堂上进行模型式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变阻器的金属丝”等系列问题,加强对于R=U/I的物理含义理解,明白电阻的阻值与电压电流不是单纯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其不会随电压、电流的改变,只与其材料、横截面面积等参数变化有关。教师还可以每节课留出分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互相进行提问,进行思维拓展,从而加强对物理思维的锻炼[2]。
其次教师应灵活教学手段,加强学习实践。学生由于物理学习经验不足,因此在题目分析中会靠惯性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求解,教师可以按照题目类型给学生布置物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实践加强对于各物理量的感知,而不只是单纯的观察数字变化,从而增加物理学习经验,养成物理学习惯性。如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做一些力学实验,充分感受重力、浮力等作用影响,继而联想到物体的受力过程,在练习题目时也会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分析,而不只是计算数字,提高题目分析能力。
而且有意培养学生提问、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发现学科乐趣,增加自主探究能力。
(二)加强体系构建的完整性
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打破“数学化”思维惯性,加强物理思维引导,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如教师在教授“测量”一节的内容时,长度测量内容与数学知识重合,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加强概念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的角度发现两门学科的区别性,不要混淆学科学习目的。第二要从习题评讲入手,加强物理思维的塑造。很多学生在练习题目时,会受数学思维影响过度关注物理量与数值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要注重思路启发。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课堂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一步引导纠正其“非物理”的惯性思维模式,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思。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直接引入物理环境中进行思考,从而根据题目建立正确清楚的物理模型,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与定义的意义。
(三)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学生进行题目解答的过程,应是综合利用各项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但目前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答题思路,在答题时既没有规范的物理语言,也不注重公式与物理现象的联系性,因此加强了对于数学思维的依赖程度,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培养,逐步转变其思维模式。
首先从审题开始,要弄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接下来是列出解题条件,如机械守恒定律只适用于重力、弹力做功的系统内;第三通过画图、标明数值确定题目中的已知量与待求量,并确定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关系;第四步分析列式,并注意物理语言的描述;最后计算并检查答案,确定计算结果单位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合乎物理意义。
总结: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各项思维能力还没发展成熟,因此不易抓住学科特点进行学习。物理学科注重研究物质间的规律,教师在授课时要帮助学生强调这点,使其注重含义理解避免出现知识点混淆、死套公式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郭德军.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分析及解答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9(08):49-50.
[2]向斌.如何能够培养初中物理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11):120-121.
论文作者:王文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题目论文; 公式论文; 教师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