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探究论文_苏涤非

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探究论文_苏涤非

苏涤非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中学 65410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展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落后,这要求教师转变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构建有效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掌握思考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67-01

引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阅读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语文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较之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1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写作文时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和描述,不善于议论说理,写出来的文章东拼西凑,没有条理。在学校外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毕业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交际中时常出现概念不清、前后矛盾等逻辑混乱的错误,与“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提高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是语言产生的基础,没有思维就不会有语言。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思维水平决定着语言的使用水平,善于思维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强,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叶圣陶说过:“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有理,其实就是头脑里要想得正确,有条有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生活与人生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掌握思考的方法。然而,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常常是散乱的,没有逻辑的,这就需要有效的训练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更条理,更有品质。

2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教学的有效策略

2.1以生为本,激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

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互为主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有效互动。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悟、认识,并针对某些问题深入思考,这与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主体是教师,学生没有个性化思考的空间,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达成的一致。但强制的共识是有违学生认知规律的,对于同一个阅读对象,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各不相同,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而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悦纳、赏识、肯定和激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执教《刻舟求剑》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你认为,文中那个人能不能找到他的宝剑?为什么?2.你有没有办法帮助这个人去寻找他的宝剑?3.你是怎么看刻舟求剑这件事的呢?4.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和当事人说?学生们对这件问题的思考可谓各具特色,个性化阅读思维自由驰骋。

2.2以学生为中心,发散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素质教学理念提出的,而素质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组织设计互动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开放的阅读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点”组织设计互动活动,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词句的深度理解,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全面把握文章宗旨。

2.3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情景。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将已有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并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策略,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问题是引起求知欲、诱发思维的内在动力,但是中学生思维是有局限的,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慢慢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设计一些能诱导学生质疑探究的问题,营造一个思维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会积极思考,又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思辨、比较和推断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语文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激发思维,满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需求,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充满生机、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情景。

2.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思与议,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向来比较注重阅读,但忽略了思与议,造成阅读教学僵化,教学效果普遍偏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思、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应在坚持读的基础上突出思与议,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教师基于初中语文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思维过程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互动式教学,引领学生思考分析,掌握阅读技巧。第二,教师立足于读、思,围绕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会“议”,提高阅读质量。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层次、角度和要求启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改进》,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

[2]曹甫臣.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6,14(28):104 -106.

论文作者:苏涤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探究论文_苏涤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