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王静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1300

【摘要】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00例患儿纳入观察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Flacc量表评估患儿穿刺时疼痛度,并掌握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穿刺时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良好率为88.6%,一次穿刺成功率98.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3.2%、86.5%(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穿刺疼痛度,提高患儿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是儿科病症治疗中常用方法。但因患儿年龄小,浅表血管细嫩,再加上畏针易哭闹,使得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差,大大增加穿刺难度,易造成一次穿刺不成功,而多次穿刺可能会引起患儿家长不满而发生护理纠纷[1]。对此,必须重视和强化小儿输液护理干预,以提高患儿依从性,确保输液顺利安全完成。本文主要对我院接治的300例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剖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等患儿,家属对护理知情并配合。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其中,研究组:男患儿78例,女患儿72例;2~6岁,平均(3.7±1.1)岁;病症类型:肺炎38例,肠胃炎32例,下呼吸道感染51例,腹泻20例,其他9例。对照组:男患儿81例,女患儿69例;1~6岁,平均(3.9±0.5)岁;病症类型:肺炎43例,肠胃炎31例,下呼吸道感染48例,腹泻18例,其他10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病情等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输液前对患儿病症类型、所用药物及用法用量等进行核对,对家属常规宣教,并指导协助穿刺,穿刺时转移患儿注意力,做好输液中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等,输液后适当压迫穿刺口,并告知家属做好患儿饮食、睡眠等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心理干预:针对患儿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和干预,以消除患儿紧张感、恐惧感、陌生感,应用昵称、鼓励性语言及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取得患儿信任。输液前与家属沟通,了解患儿性格,再给予针对性干预。对于胆小害怕患儿,可向介绍成功治疗患儿作为榜样法,给予患儿鼓励和支持;对畏惧疼痛哭闹患儿,责任护士应耐心、和蔼,语言温柔,对患儿抚慰,以缓解其恐惧心理;对于好胜心理的患儿采取赞扬方法,多给予鼓励、表扬,激发患儿勇气。

(2)环境护理:可在输液室墙壁张贴小儿喜欢动物图片、动漫画报或绘卡通壁画,使输液室能充满童趣,消除患儿陌生感。同时,在输液时可播放儿歌、播放动画片,或放置小儿喜欢的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确保穿刺成功,并让患儿身心得以放松。

(3)输液宣教:在输液前需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输液方案、应用药物名称及输液瓶数、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等,并嘱家属不得私自调整输液速度,指导其保护好输液针头,以免松脱,语言通俗易懂,并耐心解答家属疑问,以提高家长认识,让其更好配合输液。

(4)穿刺护理:在输液时责任护士应选用小号穿刺针,穿刺动作应做到“稳”、“准”、“快”,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如需多次输液可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确保依从性;在穿刺时多和患儿语言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在拔针时动作轻柔,拔出后对穿刺点持续按压3~5min,可有效减轻疼痛。

(5)加强巡视:在输液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输液情况,及时续接药液,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密切注意针刺部位有无肿胀,药液入速度有无减慢,检查穿刺针头位置有无变化,如出现须及时处理,如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当即报告医生处理。同时,还应做好其他护理工作,比如:协助患儿排便排尿、递送开水等。

1.3观察指标

应用Flacc量表对患儿穿刺时疼痛进行评估,针对肢体动作、哭闹情况、面部表情及安慰性,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疼痛;并掌握一次穿刺成功率;评估患儿依从性,患儿哭闹小或无哭闹,能较好配合,但对穿刺无明显影响视为依从良好,如哭闹不止、肢体动作大,影响穿刺,需家属或其他护士协助完成穿刺视为依从性差。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通过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评估,研究组患儿穿刺时Flacc评分(1.16±0.05)分,对照组为(3.48±0.3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t为1.283);研究组患儿依从良好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

3.讨论

小儿对穿刺适应性不佳,绝大部分在静脉输液时会因恐惧、不安而出现哭闹、抵抗、排斥等心理,可能导致反复穿刺,损伤到血管。研究表明,情绪和疼痛度有密切关系,消极、悲观情绪对外部刺激敏感性高,痛阈下降,反之积极、稳定情绪可提升痛阈,对患儿给予关怀可减轻疼痛度[2]。因而,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是小儿静脉输液有序有效完成的关键。

在输液护理中首先应争取患儿信任,再通过沟通了解患儿情况开展个体干预。小儿的心理有很强可塑性,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所以通过环境护理、心理干预可缓解患儿不良心理,和患儿形成互信、良好护患关系,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3]。同时,护理人员穿刺操作要熟练,动作轻柔,且快、稳、准,确保一次到位。还应加强巡视,做好家属宣教,确保输液有序进行[4]。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依从良好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由此表明,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儿穿刺时疼痛度,提高依从性,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值得临床实践[5]。

参考文献:

[1]何影.浅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6,08:40-41.

[2]孙小双.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175-176.

[3]朱岩.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9):107-109.

[4]张占妮, 王莹.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2).

[5]任玮, 李晓庆, 毛文霞.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3(10):80-80.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