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困惑与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陈白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困惑与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陈白莉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龙白九年制学校 723200

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一方面他们要花费时间去尝试新理念新思路,另一方面却因功利性的应试的需要又不得不放弃尝试。在此,笔者谈谈小学语文新课改下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给学生语文营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课堂培养“语感”、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进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到中去,那如何去备好课。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呢?这需要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从教材难引到实践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的模式。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实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论文作者:陈白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困惑与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陈白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