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规范”_创新管理论文

“创造”与“规范”_创新管理论文

“创造”与“规范”的跷跷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跷跷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于1902年的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简称3M公司)素以拥有繁多的产品种类和高效的创新能力著称,在其106年的历史中,开发了6万多种产品(如今正在生产的有15000多种),平均每年开发500多个新产品,取得500多项专利。如今,3M依然如初创企业一样富有青春活力。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威廉·休利特评价说:“你永远不知道他们(3M)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东西来,甚至,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东西来,但可以确定,它会继续取得成功。”

世界上无数追求创新的企业都把3M作为创新的典范加以研究和学习。那么,它创新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创新能力又来自何方呢?研究发现:其看似漫无边际的创新背后是一个条理清晰的规范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让它的创新文化得以落实和传承,也使它不至于偏离作为一家企业的发展轨道,从而在创造力和规范性这个跷跷板上能够不断找到合适的平衡,促使千万种新产品不断问世。创新文化的支撑

1929~1966年,任CEO的威廉·L.麦柯尼特(William L McKnight)就一直进行着为3M公司建设“一种能够激发普通员工建功立业的组织环境”的努力,一系列组织政策和管理实践为3M创造了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如今,“为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已经成为了3M公司的DNA之一。3M公司创新的文化包含对员工的尊重、包容、激励以及对创意源的知识平台共享等几方面。

尊重:3M公司信任员工,尊重个人的尊严和创造。3M有一个著名的“15%规则”,即允许员工每天可自由支配15%的时间“干私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创意,不管这些工作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这极大地促进了员工创造力的发挥。“15%”决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这源于3M公司对于创意源泉的深入理解,这一规则使得创意从员工身上源源不断地产生,之后,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从3M走向全球市场。

包容:3M欣赏有创意的员工,鼓励公司中每个人都进行创新实践。有新的创意可随时申报,而且能很快获得公司的“起源”、“开拓”等基金支持。公司宗旨明确规定“绝不可扼杀任何有关新产品的设想”,一个高层说“尽管你很想取消某项创新活动,但你必须克制,忍受直到结束”。在这里,个人的创新活动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员工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3M公司有一个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3M认为失败是革新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允许失败,包容犯错,鼓励员工尝试,直到成功,使得员工能不断地“试错”。不是每一个创意都能产生结果,更不是每一个产品都会成功,其实,3M失败的创意、失败的产品比成功的更多。但创新人员失败后,薪金、待遇,甚至晋升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员工创新冒险无后顾之忧。

激励:3M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根据客观的衡量标准,给表现优秀的员工以公平合理的奖励。员工的收入、职位与其创新成果效益相联系。比如,一位开发了某个新产品的基础工程师,当产品进入市场时,他就变成了一位产品工程师,当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他已成了产品系列工程经理,在达到5000万美元时,3M就成立一个独立产品部门,他成为部门的开发经理。这同时是3M公司自下而上、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形成新部门的组织设置方式,不同于那些严格的矩阵结构。

知识共享:3M公司的创新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每年成功开发出千百种互不相关的新产品,意味着必须将一个领域内的理论、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没有“发散性思维”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此,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的贡献功不可没。成立于1951年的“技术论坛”由员工自发组织、管理运作,公司仅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作为3M的创新活动的知识共享平台,技术论坛相当活跃,仅2007年就举行了近200次活动。

鼓励创新的积极的文化氛围、柔性的组织结构无疑是3M拥有创新力的保证。正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技术创新管理专家陈劲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企业想不断创新并在商业上更有创意,它就必须不断地激励员工每天都发挥其最佳的水平。”

牵引创造力的方向

如果想当然地认为,3M公司宽松的文化氛围、“无为而治”是不需要规则的,创新是偶然的发现,那么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对企业管理来说,经营的目标是获利。试想,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入,如何保证3M宽松的文化氛围?怎么可能造就3M那些漂亮的数字?其实,3M积极创新的宽松的文化环境是由一系列的规则维系着的,正是这些规则保证了3M创造力的方向和创新的市场价值。

目标导向:3M宣言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创新力的公司”,为了使得创新活动能够持续顺利地开展,3M规定,无论效益如何,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研发费用(2007年投入的研发费用13.68亿美元,占3M公司净收入的1/3)。另外,3M明确规定,创新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目标要切合实际,所以,员工会用很多时间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然后再回到实验室,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3M对创新的解释是“新思想+能够带来改进或利润的行动”,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思想,而且要能够实行,并产生实际效果和效益。公司明确规定,每年销售额中至少有30%来自过去4年中发明的新产品的收入(如今,这个数字是35%左右)。30%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一个目标,一个冷冰冰的近乎严苛的目标,显然,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支撑体系和管理程序。尽管3M的高层都说,3M没有管理,只有领导。但显然无法否认,没有管理和程序就无法保证持续达成严苛的目标。

规则:不要以为3M的员工都可以自由地玩耍,自由申报任何的项目都能获得资金的支持。在3M,既要有个性又要符合系统,公司更欣赏那些在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后保持创新的员工。3M允许失败,但决不允许重复同样的失败。公司会充分利用失败的价值,要求创新人员对每次失败深入地挖掘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提供借鉴。

为防止分散化的个人创新产生混乱无序的状态,3M努力使员工的能动性与公司的总体发展保持一致,在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培养员工的自律意识。这样一来,15%的自由时间不会造成我们所说的开小差,因为,这里有的是对于职业的热爱、奉献精神和对组织的忠诚。

财务判断: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风险的,没有风险控制是难以想象的。经营着上万种互不相关的产品,多元化做得十分离谱的3M,对于创新的风险控制尤其谨慎。大家知道,企业内的财务人员都是保守派,他们总担心钱不够花,是企业的刹车。在3M公司,风险管理的领导者都由CFO担任,他们通过精确计算,分析新产品的盈利状况,判断收支情况和风险性,通过设置目标,优化流程,应用各种管理工具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和核心竞争力。

跷跷板的支点

过分宽松的氛围、不计投入的创新做法曾给给3M带来过不小的伤害,使它一度陷入了危机。2001年第一季度,除消费品和办公产品外,3M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亏损。销售额下降,利润下滑,股价下跌,失败剧增,创新活力逐渐远离3M。

为此,2001年后,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在全球推行目标管理,明确财务目标;将主营产品重新定位,专注于成长领域;削减成本,裁减冗员;终止一贯的平均经营法,提留研发资金与市场拓展费用(6%比例就是这时定下来的);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培养员工的程序性和数字化概念,进行严格纪律与强化责任感训练。业务流程的确立对于3M专注顾客需求、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起子重要的保证作用。

经过变革,3M恢复了健康的创新活力,创意落实提高了一倍甚至更多,新产品推出周期缩短了一年半,利润大幅攀升。2003年销售收入182.3亿美元,净利润增加35%;2004年,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排名中,3M位列第一;2005年运营边际利润率从2001年的17%提高到了23%;2006年销售额230亿美元,利润1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3M变革之前的1999年,惠尔浦公司为了促进创新,也开始了深度的流程变革,重组公司的核心管理流程。2005年,惠尔浦公司的创新产品收入为7.6亿美元,而2001年,这一数字是1000万美元。

正如陈劲教授所指出的,在一个颠覆性加剧的世界里,企业必须同时具有战略适应力强和营运效率高的特征。强调规范的作用让3M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不过跷跷板在某一个支点取得的平衡,显然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核心能力论提出者、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在其新著《管理大未来》中指出,现代管理强调的精确流程,营运的规范性,使商业运转更有效率,但是,它同时将具有创造性的、有主见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们置于一个标准化的、规则化的体系内,这就糟蹋了人类最美妙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这实际降低了组织的适应能力。

严苛的规范制约下的员工如何能保证其天才的创意呢?缺少宽容与对风险的包容,有多少人愿去冒险呢?当每一个创意都要先经过市场潜力分析、客户调研、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程序时,创新的动机被压抑了,创意被扼杀了。

流程提升了3M的效率,提高了创新的针对性和创新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成功率,但过分严格的程序也损害了3M的创新精神,过去那种有创意随时申报且能获得支持的做法被程序所替代,这束缚了3M的创新活动,严重的是,过去4年中开发的新产品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甚至降到了25%。到2007年,3M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的排名降到了第七。

2006年后,3M对程序进行了重新思考,再次变革流程,在研发部门取消了六西格玛。因为,根据六西格玛的程序评估,不开发暂时没有市场的产品,但是3M先前的研究成果20年后才应用并取得极大成功的范例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六西格玛仅限于研发部门,而不在生产部门,一旦涉及到生产,他们就又变得相当谨慎。如今,3M将项目开发程序由“7大阶段6大门槛”变为“3大阶段2大门槛”;对于创新的管理,时刻保持着追求提升创新效率的目标。2007年,3M总销售额244.62亿美元,净收入40.96亿美元。

规范地创造

3M前CEO沃尔特·詹姆斯·迈克纳尼(Walter James McNerney)对于“创新活动”的解释,更能帮助我们清楚3M创新活力的根源:创新不是偶然,也不是运气或意外,创新的灵感源于客户,将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应用到有序的流程中,就产生了创新;创新是管理的结果,是流程的产物,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必须按照适当的程序分配资源,才能发挥更强大的创造能动性。没有规范制衡的创造,能否创造出产品呢?创造出的产品是否有市场呢?答案显而易见。

3M公司正是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创新文化和机制,微妙地平衡了规范与创造的关系,打开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之门,成为世界创新企业的典范。可以说,3M创新的秘诀在于“规范地创造”。

标签:;  ;  ;  

“创造”与“规范”_创新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