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李敏

(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422900)

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5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急诊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毒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实验组的首次吸液时间与洗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产生虚脱、口鼻涌液、洗出血性液体、腹痛等并发症情况,实验组的总发生率(17.85%)低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时应用循证护理,能够用减少洗胃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患者病症的治疗。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毒;洗胃

口服中毒在急诊中较为常见,对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抢救是首要选择。大多数口服中毒患者都存在严重负面情绪,或意识模糊,缺乏配合度,无法口服催吐,因此要进行电动洗胃[1]。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催吐,此法效果不佳不能达到完全清洗胃中毒物的目的,所以使用电动洗胃。虽然电动洗胃可以达到预想效果,但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这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所以,在洗胃过程中进行循证护理,缩短患者的洗胃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和预后。本文选择了本院急诊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效果的进行探究,详细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5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急诊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毒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43.0±4.7)岁,食物中毒有9例,药物中毒有1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6有例;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1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年龄(44.5±4.3)岁,食物中毒有11例,药物中毒有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7有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毒类型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将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确定,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检查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确定中毒类型

准确评估患者中毒的类型,能够根据中毒类型选择洗胃液以及洗胃方式,确定插管深度,是否要进行多次洗胃等。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情况,有利于准确评估。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症、实际情况、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精准的判断出中毒类型。

1.2.2 选择洗胃方式与洗胃液

在进行洗胃时,一定要注意洗胃方式,以将反复洗胃联合间断性胃肠减压为原则。需要特别注意手法轻缓,确保不伤害患者的其它器官,随时观察患者肤色的改变,判断毒性的在体内的变化。在临床中,常用的洗胃液是3%NaHCO?溶液、或者38℃至40℃的NaCl溶液,要特别注意不可以单用清水,因为要避免出现低钠血症。

1.2.3 插管护理

在插管过程中,可以应用触摸疗法,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共同完成,一名操作,另一名对额头与双手触摸,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同时安慰患者并予以鼓励。一些咽喉部敏感的患者进行插管时,在插管前要先对患者局部麻醉,进而减少咽喉部的刺激,防止气管平滑肌产生痉挛现象。

1.2.4 洗胃护理

进行洗胃时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始终保证无菌标准。保证插入胃管的长度在44至55厘米之间,在胃管进入胃内时将胃管固定,之后使用一次性灌洗器将胃中毒物抽取,实时观察上腹部情况[2]。要保证患者左侧头处于低卧位,与自动洗胃机相连并设置循环模式,保持液量平衡。在出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反方向按摩上腹部,同时调节胃管的长度,使用液状石蜡对胃管进行润滑。随时观察体液的颜色,当出现清亮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可以将毒物全部除去,也可以防止洗胃液潴留胃中,进而产生呕吐和反流症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首次吸液时间、洗胃时间)、并发症(虚脱、口鼻涌液、洗出血性液体、腹痛)发生情况,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输入20.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整理和分析,用( )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存在明显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实验组平均首次吸液时间为(0.31±0.18)分钟,平均洗胃时间(23.81±3.43)分钟;对照组平均首次吸液时间为(1.67±0.31)分钟,平均洗胃时间(34.76±4.89)分钟。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7.8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急诊中毒患者通常应用洗胃进行抢救,这就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吸收体内毒物。在常规护理模式中,通常应用清水对患者洗胃,当大量的清水进入患者胃部时,在短时间内胃部的吸收量较高,极易产生低钠血症,使患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3]。与此同时,水温控制不当,会引发胃痉挛症状以及病情严重情况,常规护理无法满足现今急诊护理,所以要引进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也称为实证护理,这种护理方法是根据循证医学发展而出现的。现今,在临床上循证护理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方法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优势,可以予以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水平和效率。进行循证护理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主,把患者病情和护理经验、理论实践结合[4]。循证护理在急诊应用中具有显著成效,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首次吸液时间和总洗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7.8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中毒患者洗胃应用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洗胃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和预后。

参考文献

[1]赵文凤,伍红菊,李祖敏,等. 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677-1679.

[2]胡单华,高艳丽,孟亚超. 试析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79-379.

[3]李芬. 急诊中毒患者洗胃治疗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J]. 医疗装备,2016,29(21):175-176.

[4]邓爱华. 循证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分析[J]. 医学信息,2016,29(31):122-123.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