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共产党员正义观研究_义利观论文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正义观研究_义利观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义利观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利论文,共产党员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共产党员义利观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大量涌现。有的自然也反映到我们党内来,尤其是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越发突出。这里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各观原因,也有着共产党员主体价值取向选择变化的深层思想因素。

1.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的影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深刻、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这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有利于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共产党员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在改革和建设中展示身手,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有利于消除一些党员干部的长官意志、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作风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极易越位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把党内生活商品化、市场化,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使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党员把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转变为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法则,容易刺激少数党员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化,损人利己思想抬头;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使一些党员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滋生本位主义思想;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一些党员有更多的机会受到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个人本位,“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突出。而许多事实表明,市场经济双重效应对党员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又往往突出地反映在党员的义利观问题上。

2.相当部分共产党员在价值观特别是义利观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困惑或心态失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单一的公有制和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相适应,整个社会崇尚劳动、鄙视剥削;崇尚俭朴,鄙视奢靡;崇尚集体主义、鄙视利己主义,形成了一种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接受社会本位和集体本位价值观,义和利的观念是线性的,简明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效应,往往过去崇尚的变成了今天的放弃;过去鄙视的变成今天的认同;过去接受的变成今天的否定。这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人生价值观的震荡和义利观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从而出现许多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与追求利益目标的矛盾。从理性上讲,共产党员一般都承认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科学、最美好的理想。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追求往往并没有得到社会上应有的认同和肯定。相反倒是追求理想的人似乎活得很累,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低层次需要的人反倒“萧洒”。这种强烈的反差,常常导致一些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价值取向由过去偏重于理想信念而转向于偏重利益目标。

二是树立集体观念和崇尚个体价值的矛盾。坚持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相当长的时间里,广大党员对此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觉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强化起来,并且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的个体价值、个人本位,给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两难选择。

三是开拓创业精神和注重物质享受的矛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曾经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讲“实惠”和“现时幸福”等价值追求影响下,这种思想和精神往往受到挪揄和嘲讽,而追求物质享受和及时行乐倒成了时尚和“懂得生活”。这种轻精神重享受的价值追求,使不少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在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讲实惠之间徘徊不前,“天平”摇晃,甚至明显后倾。在金钱和道德、利益和道义,以及权力和道义面前产生心理失衡,出现了利益错位,往往是急功近利,或者先利后义,甚至见利忘义。

3.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党员义利观的研究。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从事着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同时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共产党员要用党性来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时又要用党性抵制市场活动中的消极因素。这既是共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义利观的教育。因为义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价值观的核心。广大群众能否确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员的价值取向正确与否。如果党员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失范,那么,对广大群众而言,不仅谈不上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且实际上会对他们的价值选择产生误导。事实上,一些党员中存在的轻政治重经济,轻精神重物质,轻崇高重世俗,轻道义重利益的倾向,既是市场经济负效应作用于党员思想的直接结果,又是社会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党员义利观的研究,对党员进行正确义利观的教育,引导党员正确处理好道义和利益的关系,是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对党员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义利观的基本要素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员义利观的基本要素,我们认为有两个前提必须进一步明确:一是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和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评价共产党员义利观的价值指标体系。

关于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和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已有明确的表述,这是我们研究共产党员义利观正确定位的客观依据。根据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和共产党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共产党员义利观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义利认同的价值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共产党员应认同的“义”和“利”。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成经济文化繁荣的中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到小康再到比较富裕,这是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把它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之上。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既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又符合共产主义的精髓要义;是利益的根本所在:既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又符合社会每个成员的个体利益。共产党员只有认同这个“义”和“利”,才能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决择自己的正确行为。

二是义利取向的价值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从政治上讲是区别衡量国家的方针、政策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标准,从伦理上讲,也是判断共产党员义利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产党员应立建国之大志,举富民之旗帜,立市场之潮头,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服务并作出贡献,这是当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义利观的重要内容。这里有一点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讲“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评价各项工作是与非的标准时,“三条”标准前面都有“社会主义”作为限制性定语。这个修饰限制特别重要,因为离开社会主义而谈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抽掉了现代化的政治内容,而且是非的衡量标准,义利的评价尺度,价值的取向依据也失去了重要前提。现实生活中,不少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在上述问题表现出的思想上的种种困惑和迷惘,与此不无关系。

三是义利选择的价值定位——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个人利益服从党和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当前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摆脱贫穷,实现四化,这是高于其它一切利益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也只有在实现党和人民最高利益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包括个人在内的其它利益。也只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党的性质,从而实现个人的利益。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机制应当是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为原则的利益机制,承认建立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基础上的一切追求最大效益、利润和成功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同时,应当承认以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前提的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从而保护共产党员的正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然,从根本上讲,党和人民的利益与共产党员的利益原则上是一致的,党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利益和职权外,没有别的私利。但是,现实生活又是复杂多样的。常常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场合、事件中,党和人民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不仅表现不一致,反而显出矛盾,有时甚至很突出。这就要求党员根据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最大的道义所在。

三、对共产党员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几点思考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共产党员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要自觉树立并坚持实践科学正确的义利观,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又有很多现实问题,既关系到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关系到社会舆论的导向和社会心理的认同。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不渝地实践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利益机制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利益机制,特别是重视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对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与集体价值观念,应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这体现了辩证统一的义利观。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义”和“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难以统一,而舍义求利。而要正确理解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义利观”的辩证统一,又必须澄清目前已经出现和存在的种种认识上的误区。据调查,目前社会上流行,一些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也感到迷惘甚至信奉的几种典型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反映在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或者说爱好)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中。有的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公开提出要更新观念,将“干一行,爱一行”的口号改为“爱一行,干一行”,认为这样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体现人的价值。也有的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念应颠倒为“小河有水大河满”等等。对此,各级党的组织和舆论宣传部门应理直气壮地加以引导和澄清,做到理论先行。

2.敬业奉献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关系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多作贡献是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前提。在古今中外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最耀眼的是忠于职守赤诚奉献闪烁的光辉,最醒目的是大公无私的杰出人物。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凡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个人的价值也往往会得到充分地体现,即对社会的奉献越大,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也就愈多。因这种由于个人建功立业,努力奉献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获取的个人利益是符合社会道德和道义的,应当得到舆论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那种认为只有“爱一行”才能“干一行”而否定“干一行、爱一行”和少奉献多索取才有效益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是以为社会奉献为前提的,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只有坚决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岗位,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自身价值,我国核基地许多党员工程技术人员扎根荒原,心系祖国,“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事迹,就是生动地写照。

3.改造主观世界与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关系。

要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关键在于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因而也决定着人们理想的选择和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强调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在提倡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新意识的同时,不能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置之脑后;在重新审视以前的一些陈旧认识和做法时,不能把我们应该坚持的要求自我放弃;在承认个人作用和个人利益时,不能淡化集体和责任意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复杂的情况和许多难下结论的事物,但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思考。分清什么是政策允许的,什么是应当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什么是应该禁止的,什么是一般群众可做,什么是共产党员应做的,商品交换有市场,党内不能有“市场”;市场经济要商品,党的生活不能有“商品”;商品可交换,党的原则不能“交换”。这些都是在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中时刻必须正确把握的。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还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实践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升华。

标签:;  ;  ;  ;  ;  ;  ;  ;  ;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正义观研究_义利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