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情放在小花园里--2005年高考语文运用新题综述_高考论文

占尽风情向小园——2005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占尽论文,语文论文,风情论文,语言论文,新题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第六大题中出现的拟写一句话新闻、警示语、对对联、广告词、串场词、新闻衔接词、采访词等等,就是有意识地提醒考生要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关注语言的实用性。2005年高考已尘埃落定,许多值得广大考生注意的新题型又在第六大题这块“自留地”里纷纷“亮相”,这些由命题者精心栽培的奇葩异草各呈风骚,“占尽风情”,引人注目。本文在此作了初步归纳并对其各自特征作一总结,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到,它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要求考生从一段文字中提取出关键词,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大致把握关键词的意思,否则解题思路就会受阻。

【例1】全国卷Ⅰ第18题: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文段主要有两层意思:①有太多的古籍需要修复;②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不足。从中提取最重要的词语,无疑应该是: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词是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中心语,基本反映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二、人物介绍

在某种特定场合对某人作介绍,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还要讲究语言的简洁、准确、得体。这一题型较为新颖,显现出创新性,但究其本质,与压缩语段类题型有近似之处。

【例2】福建卷第20题:

“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5分)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分析】邀请高明回母校的目的是给大家做演讲,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就必须省略掉。鉴于此,关于高明的出生、家庭、身高、长相等信息皆可删去。

【参考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三、对对联

对联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2004年它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传统文化与现代仿句终于在对联这个点上结合到了一起,这是高考语文给人们带来的一缕扑面清风。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汉语的特性,而且具有多种检测功能。2004年对联题出现的范围很广,而今年只有福建考查到了对联题。这种每年由各省市命制一两道对联题的情形可能会延续下去。

【例3】福建卷第19题: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福建卷)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

【分析】古老而传统的形式,推陈出新的内容,既有所限制又有所拓展的题型特点,都说明了这道对联题的价值。上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十一字主谓短语,考生必须要辨析清楚其词性和结构特点。要求考生写横批是本题的一个创新。横批就形式而言应该是一个四字短语,就内容而言应该是对上下联内容的概括。所以考生想拿全分还是要动一番脑筋的。

【示例】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振兴中华。(平仄可不论)

四、生日贺卡

节日或生日贺卡,是祝贺亲友节日或生日的,印有图画、写有文字的卡片。贺卡一般要注意一定的格式,感情要真挚、自然,语言要准确、得体。

【例4】江西卷第24题:

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6分)

【分析】写贺卡必须要注意双方的身份,一般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在此基础上应讲究文采,要注意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再有精巧的构思,定会让人过目不忘。取得好分数也就很自然了。

【示例】

表姐:

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幸运的丝线缠绕。

祝端午节快乐!

表妹:×××

五月初五

五、拟写请柬

请柬,即请帖,它是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拟写请柬,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它与生活的距离很接近,对拟写请柬的考查,体现了语言实用性和工具性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大语文”概念在高考试卷中的具体落实。

【例5】全国卷Ⅰ第20题:

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 恭请

六月七日

【分析】解答本题有如下要点:①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②表达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③措辞文雅,有礼貌(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注意了上面这些因素,评卷老师即使想扣分也无从下手。

六、解读漫画

漫画指的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它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漫画由于具有其它题型无法替代的特点,因此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颇高。今年有三套试卷使用了漫画材料来对学生进行考查,且都出现在语言运用题中。由于漫画题的思维空间存在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阅读漫画时不可一笑了之,一带而过,而要多加用心,多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例6】浙江卷第23题: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分)

附图

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幅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中间巨大的“毒”字构成了全图的主体,也彰显着漫画的主题。上面有个人正带着好奇心张望,“吸一次试试看”体现了他当时的心理。下方是一个骷髅头正在坠落,暗示了吸毒的必然结局。读懂了漫画,其反吸毒的主旨就很清晰了。

【示例】①一次的尝试,无底的深渊。②白色的诱惑带给你永远的黑暗。

【例7】天津卷第23题:

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4分)

附图

【分析】读懂漫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你一定要看清上一幅图中的第四只小盲狗正是下幅图中安然前行的胜利者。长着好眼睛的小狗都落进了窨井里,小盲狗却安全地避开了危险,是什么原因呢?聪明的你一定已想好寓意了吧!

【参考答案】

内容:四只小狗一起走,领头的拿着望远镜看远方,后两只昂首阔步紧跟头狗,最后一只盲狗小心地自己走。遇窨井了,结果前三只全掉了下去,只有盲狗安然无事。

寓意: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优势若不加以正确利用,反而可能成为致命陷阱。

【例8】湖北卷第23题: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4分)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分)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附图

【分析】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密匝。下面的小树一棵细小瘦弱,一棵歪斜倾欹。由于这幅漫画运用了象征手法,所以答题难度较大。考生要通过大树与小树之间的关系,联系到当代家庭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问题。而这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否则你就只能面对图画抓耳挠腮、无所适从了。

【参考答案】

(1)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2)小树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七、广告词

我们生活在一个情感世界,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都少不了情感的交流。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广告词便成了某些公益机构或商家达成自己目的、实现与对象有效交流的方式手段。去年夏天,广告词以一副谨慎严肃而又突出实用的面貌走进了高考,今年全国卷Ⅰ、卷Ⅲ、山东和湖北又将之纳入了考查范畴。其中湖北卷体现出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更值得我们关注。

【例9】湖北卷第24题:

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请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应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不超过40个字)(5分)

【分析】广告词必须要凸现主旨,要能给人以鲜明的主题感。既然题目要求“内容中应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所以你必须按照执行。另一方面,广告词还应有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既实现了考查的目的,又借高考的舞台为本地旅游业造势,此题可谓一举两得。

【示例】

游长江三峡,赏水天美景;上武当名山,入空灵仙境;登黄鹤高楼,事业更上一层楼。

八、熟语仿写

仿写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宠爱,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题型有较强的考查功能。但它的缺点是“出道”时间早,大家对它的面孔比较熟。下面这道题型则颇有新意,它将生活中的熟语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是对仿写题的一种变革与创新。

【例10】北京卷第23题: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4分)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_______,_______意在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__在_______。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分析】此题要求考生既要从知识积累中提取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又要求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还要与前面的句式结构保持一致。难易度适中,区分度适宜。

【示例】

(1)“妇女顶起半边天”,既表现出社会对妇女作用的赞许,又体现出女同志们的自信自强。(2)“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意为成功往往不是孤立的,离不开配角和他人。

九、课文推荐

向别人推荐一篇课文,其侧重点应该是推荐理由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既要讲清楚这篇课文与众不同的特点,又要阐述明白自己喜欢的理由。当然,语言的文采也与得分密切相关。

【例11】全国卷Ⅱ第20题:

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您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分)

附图

【分析】这道题的难点在“推荐理由”。它可以是作者、写作的题材、文章的体裁、文章结构形式、情感的抒发、语言风格等诸方面因素。有了思路,解题就不会困难了。

【示例】

课文题目:《离骚》。

推荐理由:《离骚》是我国第一部抒情长诗,是屈原毕生心血的结晶,是《楚辞》的压卷之作,更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理由表述连贯给2分;符合课文特点给4分)

十、总结寓意

总结归纳一则寓言的寓意,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查到语言的表达能力。这种一箭双雕的题型,是有可取之处的。

【例12】辽宁卷第24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分析】一则寓言,自有其特定的寓意,考生在阅读时要认真辨析二者的对话以及最后的结语。同学们曾经在中学教材中接触到许多寓言故事,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是篇个性化阅读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思考寓言,学会建立自己的主张。所以,上面这则题目不该难倒我们考生。

【参考答案】

身教胜于言教。

回眸审视,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我想,随着自主命题权进一步下放到各省市,语言运用题可能会更加受到重视,占有的分值可能进一步增加(如今年福建卷为16分,全国卷为15分),一些勇于创新的特色题型将继续得到体现。总而言之,第六大题这块风情万种的“小园”不仅将显现出无尽的青春活力,而且还给那些手持长缨缚苍龙的考生提供了一试身手的崭新天地。

标签:;  ;  

把风情放在小花园里--2005年高考语文运用新题综述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