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中国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重要途径论文,社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农村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社区是包含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的基本社会单位,构成了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关系及活动的基本层面。因此,社区综合发展是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途径。农村社区发展还具有积极的人口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种有利于少生优育的经济因素的发育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子女社会价值需求的社会氛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迅速推进,特别是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区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这种关注有来自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从农村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些社区发展的实践表明,社区发展是中国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一、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仍然有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是在农村,而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应该以社区建设与发展为基础。
首先,社区是包含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基本社会单位(虽然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但其所包含的社会经济关系内容要比社区简单得多)。尤其是中国农村,几乎所有的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由于社区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关系与活动的基本层面和农民生存与生活的基本空间,所以社区的发展也就构成了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社区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不仅包含着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包含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各种服务(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设施和条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等多方面内容。因此,社区发展是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第三,社区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即社区成员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自觉参与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因此,社区发展可以促进社区成员特别是妇女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社区发展是一种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过程。中国农村受旧道德、旧观念和旧习惯影响最深,成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而这些障碍的消除离不开农村社区的发展,因为社区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人们思想、道德与观念的现代化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五,社区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中国农村人口控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7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人口压力依然存在,成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障碍的消除只能建立在人们自觉自愿控制生育的基础上。社区发展可以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对生育的自觉控制。因为社区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种有利于少生优育的经济因素的发育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社会道德、观念与习俗的改变,创造一个有利于少生优育的社会氛围。
二、中国农村社区特点
由于历史、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农村社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与城镇社区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仍处于不发达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但从总体上讲,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村社区仍处于不发达状态,主要表现在:经济欠发达,社区经济力量比较薄弱;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低;教育事业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传统势力和旧的道德、观念、习惯影响较深;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低;社区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缺乏和落后。
(二)人口多,对资源和环境压力大,给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严重阻碍着社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形成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三)社区拥有公共的经济资源和财富。大多数农村社区是以村落形式存在的,而这些社区对其土地及地表资源具有分配和使用权力,这些资源虽然在法律上是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是归社区成员共同所有。此外,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社区成员的共有财富。这种公共的资源与财富使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与城镇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与联系更为密切。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很小,人们社会交往的地域范围狭窄,而且村民们世代相居同一村落,从而使宗法关系、亲缘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社会关系对社区成员之间的交往,以及个人的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力。
(五)在目前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农村社区发展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大的灵活性,为农村社区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农村社区与国家行政区划相重合,因此基层政权对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七)在社区层次上有共产党和一些群众组织的基层单位,例如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等。一方面,这些组织的领导和成员基本上是农村社区的领袖和骨干;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社区内部又形成了各种形式的组织网络。这两个条件都是社区建设与发展所必须的。
中国农村社区的上述特征,既有利也有不利,对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途径和速度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
中国过去的农村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区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更多的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农村社区发展的真正起步还是在改革和开放以后出现的。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社区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出现了一批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的农村社区,并且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人口效应。如果说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促成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次浪潮的话,社区的综合发展则标志着农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从实践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社区发展模式与途径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区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的多样化。例如,农村出现了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发展途径、以扶贫脱困为主导的发展途径、以妇女发展为主的发展途径和以计划生育与增进家庭幸福为主导的发展途径。在比较发达的农村,社区发展还出现了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环境保护与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社会与经济全方位发展的农村社区。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二)经济发展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虽然农村社区发展具有不同的模式和途径,但是所有社区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发展,或者说,经济发展是社区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展开的,土地经营方式的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崛起给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三)集体经济在社区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但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社区发展的充分条件。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集体经济薄弱的地区,社区发展的水平并不高;而发展较快较好的社区基本上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社区。这是因为一方面集体企业是社区成员共有的财产,因而可以直接为社区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利益,集体经济可以增强社区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四)妇女的发展受到重视。在农村社区发展中,妇女的发展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以计划生育及其综合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社区发展中(例如陕西洛川和江苏盐城地区的社区发展),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更是社区发展的重点。这是因为妇女发展本身就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妇女积极和广泛的参与不仅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人们思想意识和观念转变的酵素。
(五)社区领袖和骨干以及组织网络的作用突出。在农村社区的发展中,社区领袖(一般是村镇党和行政领导)和社区骨干(一般是在社区成员中具有威信和威望的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实践表明,凡是发展好的社区,都有一批有能力、有威信、公正无私的社区领袖和社区骨干。因此,社区领导人的素质高低会对社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实践还表明,党和群众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江苏盐城地区为例,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网络和会员在“少生快富文明工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六)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社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是以自觉自愿为原则、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这一特点与过去的人民公社形成了鲜明对照。
上述特点反映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是与农村的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分不开的。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农村社区发展还很不平衡。但是可以肯定,社区的建立与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
四、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人口效应
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政策以来,人口的增长率已大幅度下降,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社会发展政策(如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人口流动政策等)还不完善,因此人口增长率下降的积极后果在微观(家庭)上的表现还不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了人口控制政策进一步执行的困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原来的人口控制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却显示出在人口控制方面的特殊意义。社区发展之所以可以产生积极的人口效果,是由社区及其发展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只有在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直接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而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则取决于各种层次上(如社会、社区、家庭)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换言之,人们的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都是有其特定的社会、社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在农村,人们最直接体验的是社区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因此,社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如何,对人们的生育抉择和生育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一般而言,人们的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是基于三个方面的需求,即感情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价值需求。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是一种感情需求,是一种美好人性(父爱和母爱)的体现。从这种需求出发,生育的决策更多地表现为是否要孩子,而不是孩子的数量和性别。严格来讲,夫妇对孩子的感情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微观层次上的,并且较少受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相比之下,后两种需求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并且要受到各个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干扰。
就经济需求而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异化为一种经济关系,即夫妇把养育子女当作一种投资,孩子成为父母的一种经济资源和保险资源。农村子女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男孩的经济价值,对父母和家庭来说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对子女经济价值的高度依赖和农村劳动力的低水平收入相结合,必然会刺激人们对子女数量的需求和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要削弱人们对子女经济价值的需求,发展经济与提高收入水平是关键因素。中国农村社区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一,社区经济发展可以直接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夫妇自己的经济收入对子女预期的经济贡献的替代;其二,社区经济资源和经济机会分配对低生育水平家庭的优惠有利于降低子女的经济价值,并提高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其三,社区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功能与设施的发展可以促进对孩子保险功能的替代;其四,社区发展可以促进妇女的经济参与,提高妇女的经济收入,因而有利于缩小孩子经济价值的性别差异。从一些社区发展的实践看,社区在削弱人们对子女经济需求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但是,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人们的生育行为在许多情况下仅用经济因素是难以解释的。例如,在中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人们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旧的生育观念仍然支配人们的生育行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子女还有第三种需求,即社会价值需求。所谓子女的社会价值,是指子女在血缘和姓氏的延续、亲缘网络的扩展和家庭势力的增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成就感的满足等方面的价值。例如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许多妇女把生育子女,特别是生育男孩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在家庭与家族中的地位保障。子女的这种价值往往可以演变出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利益,因此夫妇的生育决策就异化为一种受他人意志支配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中,对男孩的需求就会特别强烈,从而导致高生育率。要削弱人们对子女社会价值的这种需求,就需要更高层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发展可以在两个方面降低人们对子女社会价值的需求。其一,社区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既包括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包括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等。这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孩子在人们特别是在妇女的人生成就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夫妇在生育问题上科学决策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其二,社区的发展可以通过社会传统道德、观念与习俗的变革,即社区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创造一个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孩子这种社会价值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生育观念形成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和感受到计划生育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福利与幸福。因此,社区的发展是中国农村计划生育与人口控制政策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