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会计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所有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目前的审计工作均是一种事后审计,而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不只是事后审计,更主要是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主要是审查系统设计功能的合法性、安全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其中,还特别要求审查以下内容:系统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于防止有意或无意差错的程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保留了方便今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系统是否建立了用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事后审计则是通过各种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算结果进行审计。特别是被审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时更应当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发生改变的系统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人员要全程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调试、检测和验收工作,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尽可能及早发现系统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开发审计通用数据接口设计。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是指为了审计和财会管理的需要,可以由国家审计署以工作规范要求的形式要求各商品化软件和专用软件公司参照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已达到的功能,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对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从而保留可利用的资料以便于审计工作。
3.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维护资产的安全,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主要通过建立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上机操作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在企业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进行企业职能分离控制,对不相容职务加以分设,根据职责分明、互相制约原则建立相应职责分工,或通过制定一套严谨的会计数据处理标准规程来控制数据流程。
4.完善电算化会计审计标准与准则。电算化会计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磁性介质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得被审计系统的可见审计线索逐渐减少,其审计证据极具易逝性,审计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因此,在制定具体准则时要侧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电算化会计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操作规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等方面做出规范。
5.加强审计人员培训。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手工方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原有的账证、账账、账表核对程序已无必要,而电算化会计审计内容又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审计。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审计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