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80年_党建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80年_党建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建论文,八十年论文,理论和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A849;D2-0;D26;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97(2001)05-0035-09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众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党的建设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学习江泽民的重要讲话,回顾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贡献,对于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搞好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她的先锋队组织——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策略原则和组织原则等基本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这一理论进行党的建设的,今天也仍然坚持其基本原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的全新课题。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以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正确回答了党的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新课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建党8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集中反映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党建理论中。

一、毛泽东的党建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革命阶级的状况,提出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从而正确地回答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功。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是毛泽东创建的。他在确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其丰富的内涵至今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正如邓小平所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4页。)

毛泽东和我们党面对的是既不同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事革命活动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战斗力很强但人数很少,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把如此众多出身小生产者农民的党员在斗争中教育改造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战员和坚定的党的干部,这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江泽民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都寸步难行。

毛泽东的党建理论首先是围绕回答这一新课题发展起来的。

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明确起来。根据俄国党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着重在城市中从事工人运动,强调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当一系列城市武装暴动失败之后,毛泽东开始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面临着如何在农村建党建军,在农民中大量发展党员,怎样发展党员,怎样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的问题。这在当时是有争论的问题。同时期召开的党的六大强调“所有党的努力都是应当走向大工业中”,要达到党组织的“无产阶级化”、“干部的工人化”。六大还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把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推为党的领袖。当时在一些党组织中还出现了只要不是工人出身的干部一定要免职的偏向。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实践中突破了这一问题,在主要由农民组成的红军战士中,党员人数最多时占到一半。毛泽东同时提出政治思想上教育和改造农民党员的重大任务。他在1929年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就是对红军自创建以来党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解决了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学说奠定了基础。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党特别强调和重视思想建党问题,并成为毛泽东党建理论的突出特色。从那以后,毛泽东先后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以及群众路线,集中反映在《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中,标志着毛泽东党建理论基本形成。

毛泽东完整的党建理论,是在延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中建立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面对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就在“大变动的前夜”,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及时提出: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党要根据这种变化了的形势,重新规定自己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革命的阵营。毛泽东批评了当时党内出现的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批判了长期存在着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同时又提醒全党注意蒋介石必然要破坏革命,要求党在新环境里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形势上和方针任务上的重大变化,必然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现在党所处的环境、所负的任务,比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复杂得多、艰巨得多了。“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在爱国抗日旗帜的感召下,大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纷纷来到延安和各个根据地。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不要放开手脚吸收这些知识分子入党的问题。这又是一个有争论的新问题。毛绎东又一次突破了这个问题,明确提出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党的队伍由此又一下子扩大了许多。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毛泽东同时也看到,由于党内成分和思想状况比过去复杂了许多,党在思想建设、以至于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的任务都比红军时期更加艰巨和繁重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他把这一艰巨任务,形容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2页。)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从抗战一直到解放战争所作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正是为实施这一伟大工程所作的艰巨努力。他结合党的政治路线,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与王明等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经验,针对党内现状,发表了《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和讲话。这些重要文献集中体现这一时期我们党建设的重大成就,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组织原则、优良作风、党员干部的教育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都作出了科学阐述。他指出,党的建设是取得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他系统论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等等。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系统地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了整风运动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形式,并在整风中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风是毛泽东和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的党建理论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由主要领导战争转到主要领导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党如何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毛泽东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及时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要求全党防止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等情绪,防止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这些告诫,都是为了防止党在执政以后最可能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即骄傲自满问题和腐败变质问题。他坚决处理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腐败问题,开展了同高岗、饶漱石因骄傲和个人野心膨胀而破坏党内团结以至于分裂党的斗争。还领导开展了整风和基层组织的整顿。这些措施使全党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党的组织更加巩固。党的八大系统地阐述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着力在党内和社会上创造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二、邓小平的党建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又一次正确地回答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中开始形成的。邓小平直接继承了毛泽东的党建理论。在党的八大上他曾经对毛泽东党建理论做过全面阐发。经过“文革”,毛泽东原来提出的正确的党建理论遭到严重破坏,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拨乱反正、恢复毛泽东党建理论的本来面貌的问题。这是邓小平首先遇到和最为关心的问题。就在决定他复出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他所发表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系统回顾毛泽东党建理论的创建过程和主要思想。提出:我们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那样,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怕”。他针对当时党建中的突出问题,指出:“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6、45页。)他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在《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全面地精辟地论述了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随后,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讲话中,对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并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好接班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强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恢复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强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新时期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等等。

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在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完善起来。经过拨乱反正,党的建设有很大进展,但党的状况还远不能令人满意。邓小平认为,“这里有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消极东西,也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极东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7,48,39,144、146、147,370、371、379、380、382、383页。)为此,党的十二大决定整党。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中特别提醒说:“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我们要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提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7,48,39,144、146、147,370、371、379、380、382、383页。)就在这次讲话中,他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7,48,39,144、146、147,370、371、379、380、382、383页。)这句话成为80年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即席讲话中提醒全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不久,他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党风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他说:“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他提出,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7,48,39,144、146、147,370、371、379、380、382、383页。)可以看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最为关心谈得最多的,是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经过1986年学潮和1989年政治风波,邓小平对党的建设问题更加重视,思考得也更加成熟了。他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等许多讲话、谈话中,提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和指导方针。指出:抓党风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学习和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又要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任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共产党内部,等等。特别是在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中,他精辟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他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7,48,39,144、146、147,370、371、379、380、382、383页。)这样,邓小平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一直到党的最高纲领和远大目标,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理论,同时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困难的时候,给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干部以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三、江泽民的党建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全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一次正确回答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必将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

邓小平晚年,已经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的严重性,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这是他留下的一个重要任务。把党的建设问题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关键地位,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江泽民全面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建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执政之始,就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根据当时的形势,江泽民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十三届五中全会、特别是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特别强调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必须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这使我们党又一次面对着与过去不同的新的局面,遇到许多以前不曾遇到过的新的问题。就在会议召开之前,江泽民及时提出,要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现在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变了,因此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或改进。”(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083页。)他说:衡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过去很明确,现在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党的干部怎样以身作则,都需要研究。他在理论武装、克服腐败现象、培养接班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等几个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江泽民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他每年都要讲党的建设问题,每年都要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有力的解决措施。1993年,他在中纪委二次会议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提出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任务。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会上,他提出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同时还要学习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等。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党建问题,他提出要以农村和企业党的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1995年,他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和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提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96年,他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等等。这样,江泽民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逐步深化认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党建理论。

在实践过程中,江泽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党建设好,改造好,其艰巨程度,一点不亚于毛泽东当年为改造和教育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党员所实施的“伟大工程”。于是,他在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他指出,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由邓小平开创的,现在要继续推进。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党建设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975页。)

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也提出面向21世纪党的建设的完整设想。江泽民在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鲜明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5页。)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全党要认真解决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课题,从思想、组织、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从严治党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述这些要求,构成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框架和总体部署。根据十五大的部署,从1998年11月开始,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一活动历时两年左右,使全党受到一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为探索一条妥善解决党内问题、提高干部素质的新路子迈出了重要步伐。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呈现新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生活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党的建设上,尽管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和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如何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如何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现实问题。对这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江泽民经过长期深入的思考,经过“三讲”教育的实践,在2000年初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后,又在一系列讲话、谈话和文章中,做了多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在这次“七一”讲话中,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讲话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三个代表”思想是通篇围绕的一条主线。

可以看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十五大已经取得的理论新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9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建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几点启示

江泽民在谈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指出:“我感到,我们要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集中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这‘三个代表”。”(注: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9日。)这段话,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的精辟概括。按照这一思路,总结我们党的党建理论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从建党开始,我们党面对的形势、任务和党内状况有五次大的变化:从建党初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后,经过“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的这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情况都不同,每一个时期都提出了新的课题,都面对严重挑战同时又充满重大发展的机遇。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根据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既继承前人又开拓创新,表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我们必须发扬我们党的这种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不断根据变化的形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里的关键,是不能根据书本和外国党的经验来决定党的建设,也不能照搬前人的经验来决定今天的党的建设。相反,只能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决定党的建设。这一点,毛泽东、邓小平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如果当初毛泽东只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俄国党的经验,不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那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果邓小平照搬前人的本本和经验,不根据新情况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好形势。今天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按照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我们肯定会被时代所抛弃,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要根据党的最高纲领又要根据党的现阶段的纲领和政治路线,来思考如何进行党的建设,这样才能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也才能吸引革命阵营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的组织里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又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人既是共产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这样才能“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共同抗战。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也清醒地指出同样的道理,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团结革命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也为了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在职工会中为无党工人之最近的要求而奋斗,在农民协会中,为无党农民之最近的要求而奋斗,这便是吸引工农分子入党的第一步工作。”(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46页。)这就涉及党的社会群众基础的广泛性问题。建党80年来,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我们党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争取社会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正确地结合起来,是分不开的。如上所说,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主要强调从工人中发展党员,井冈山时期扩大到在农民中主要是贫农和中农中大量发展党员,抗战时期又注意大量吸收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加入党的组织。这些都说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壮大,我们党越要注意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吸收革命阵营中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内来。这些人应该是自觉接受党的纲领和党章,真正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分子。有些人还要经过长期考验。这样才能做到毛泽东所说的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党。实践证明,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党组织不会涣散,党的性质不会改变,党的纯洁性也不会受到玷污,而党的队伍却更加壮大,党更具有活力,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加强了。正如江泽民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必须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历史上看,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必然给党的各方面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严重的任务。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政治力量,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应该是很高的。但是,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我们现阶段的任务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区别。怎样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时又切切实实地立足现实斗争的任务,使全体党员始终认清这两者的关系,这是一个严重的思想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建国后的一个长时期里受“左”的思想理论的严重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后又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国内迅速变革的复杂环境中,外国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西化”、“分化”,这也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教育任务。这两个方面,决定了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要从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深刻地认识这一点,继续坚持思想建党的方针,按照江泽民讲话中的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改造党员干部,特别是新加入党的队伍的同志。首先要加强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当前,全党特别要学习好实践好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这是对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的新要求。

4.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包括许多方面,但说到底,就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政治路线和一切方针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目的,是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与不好的根本标准。邓小平一言以蔽之: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成功,都在于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感动了人民大众这个“上帝”。我们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取决于能否赢得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能否继续“感动上帝”。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的建树很多,其中,群众路线是最具独创性、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最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理论观点之一。这个问题也是邓小平、江泽民阐发最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当前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群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搞清楚什么是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也要关心最大多数人的具体利益,始终站在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作出决策。特别要关心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江泽民“七一”讲话的每一部分都讲到这个问题,特别强调这个问题。这是讲话的重要特点。

标签:;  ;  ;  ;  ;  ;  ;  ;  ;  ;  

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80年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