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宏观效应评价框架_宏观经济论文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出论文,框架论文,效果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理论分析

对公共支出的宏观效果进行评价源于公共财政在宏观经济领域内的职能。公共财政的宏观经济职能,就是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即经济稳定增长,也有人称为“经济常态”;[1]通常由经济增长水平、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各种总量指标以及收入分配状况、产业与地区经济等结构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衡量。(注:经典的教科书(如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等)都认为宏观经济学只关注总量问题,即:产出、就业、价格水平与国际收支等,而没有涉及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本文认为宏观经济分析也应对经济结构予以关注。)

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与收入政策等,而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调节政府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来实现的。对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实际发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就是本文所称的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

只有在厘清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才能建立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公共支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各种总量指标以及收入分配状况、产业与地区经济等结构指标来实现的,下面将予以讨论。

(一)公共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注:可以参考郭庆旺《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I,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中对内生增长理论的介绍。)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公共支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公共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函数关系[2]得以说明:

Y(t)是t时期经济总产出(或称总产出),是t时期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有效资本和有效劳动。它们与经济中物质资本K(t)和劳动L(t)之间的关系是,v是物质资本存量K(t)中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中的比例,u是劳动L(t)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中的比例。A(t)和B(t)分别是衡量资本和劳动在物质部门生产中的效率指数,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它们的生产率来衡量。B取决于生产中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以及健康和营养状况(或称综合人力资本水平),而A反映技术发展状况。G(t)表示公共部门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存量或公共服务水平,可以用公共支出总量来衡量,C为G(t)的系数,表明公共支出直接影响总产出的水平。

总产量Y(t)对公共支出G(t)求导得:

从上式可以看出,公共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有三类,其中前两类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后一类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第一,公共支出影响资本生产率A(t)和有效资本供给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别表示为

(二)公共支出影响就业水平的作用机制

奥肯法则(Okuns law)指出,GNP相对潜在GN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注:参考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第十四版),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在注释中说,在早期的研究中,奥肯发现两者大约是3:1的关系,但更近期的资料和更完善的经济计量技术提示,两者之间2:1的关系(或可能是2.5:1的关系更切合近期情况)。)同样地,GNP相对潜在GNP海上升2%,失业率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如果实际的总产出低于潜在的总产出,经济的增长就会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公共支出影响就业水平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间接带动就业水平的变化来实现的。

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些国家的实证分析发现,通过增加就业公共支出,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影响就业水平。[3]例如,对招用失业者的企业实行就业补贴;由政府出面举办公共工程;对特殊群体和特别困难地区提供就业援助;对培训失业者提供培训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等。这些都是公共支出直接影响就业水平的作用机制。

因此,设就业水平为M,总产出为Y,公共支出为G(其中直接用于增加就业的公共支出为mG),则有:

M=M(Y,mG)

就业水平M对公共支出G求导得:

其中是公共支出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影响就业水平的变化量,而则是直接用于增加就业的公共支出影响就业水平的变化量。

(三)公共支出影响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

不同经济学派对公共支出影响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有不同的看法。从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化不管什么时候都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过度增加,从而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政府制造的”,而货币量的增加是由于:政府开支迅速增加;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联邦储备体系执行的错误政策。[4]因此,从货币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公共支出影响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是,政府公共支出迅速增加(政府开支迅速增加或政府执行充分就业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引起物价持续上涨。

凯恩斯主义观点认为,政府支出的一次性增长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暂时上升,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4]但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则会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这是通过公共支出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影响发生作用的,即政府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外移,使产出量高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总供给曲线内移,从而物价水平上升。

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共同点,他们都认为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会引起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不同点在于他们认为公共支出过度增长引起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不一样。

(四)公共支出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

理论界对怎样的收入分配才是一种好的分配状态有不同的看法。简单的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只是个人效用之和,这被称为可加的社会福利函数:

而且还假定:个人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并且每个人的效用函数都只取决于各自的收入;这些效用函数显示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个人收入上升,他们会变好,但是按一个递减的速率变好;可用的收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在可加的社会福利函数的条件下,政府就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使得完全平等得以实现。

另一类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则为:

在这里,社会福利只取决于效用最低的那个人的效用,这个社会目标称为最大最小原则。最大最小原则意味着,收入分配应该完全平等,除非是偏离平等会提高受损的那个人的福利。

虽然有上述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为,收入差距的绝对和持续扩大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这一不公平的程度可以用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表示。

公共支出的性质不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也不同。购买性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购买性公共支出增加时,由于其对生产的刺激、扩展效应,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都会随之增长,资本、劳动等各种要素的报酬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由于分配机制和在市场中的力量不同,增加的幅度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在购买性公共支出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有所变动,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和劳务提供者的资本利润和劳务报酬,从而对不同企业和就业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5]

转移性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转移支出,该转移支出的支付对象就是直接收益人,如养老金等;另一类是间接转移支出,该转移支出的收益对象不明确,支出的归宿或影响可能被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如对企业的财政补贴等。

(五)公共支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

产业结构问题的实质是全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政府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利用财政政策(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政策),通过私人经济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资源转移以及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的分配,最终在公共部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促进私人部门的资源合理配置,这是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因此,公共支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是公共支出通过影响资源在私人经济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以及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的分配,进而形成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支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重点包括加强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不合理的产业重复建设状况等。

(六)公共支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将式(1)稍加修改,就可以构造一个分析公共支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的基本理论模型。

将一国经济分为发达(developed)地区与不发达(undeveloped)地区,并设不发达地区的总量生产函数为:

二、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框架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是考察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整体评价框架,该整体评价框架由多个模块组成。

从上述公共支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来看,公共支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就业水平、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协调等发生作用的。因此,评价公共支出宏观效果的几个子模块就应该是评价公共支出对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作用、评价公共支出对提高就业水平的作用、评价公共支出维持物价稳定的作用、评价公共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评价公共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评价公共支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确立的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框架

1.模块一:公共支出经济增长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一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由于经济增长自身的目标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此评价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评价公共支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及公共支出对维持经济合理增长的作用。

2.模块二:公共支出就业水平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二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就业水平的作用效果。维持失业在自然率水平左右或实现较高的就业水平是宏观经济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评价公共支出就业水平的作用效果,就是评价公共支出对维持自然失业率或实现较高就业水平的作用。

3.模块三:公共支出物价稳定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三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物价稳定的作用效果。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7]物价偏离稳定的状况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评价公共支出对物价稳定的作用效果,就是评价公共支出对抑制通货紧缩或维持通货膨胀在一定的限度以下的作用效果。

4.模块四:公共支出收入分配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四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果。收入差距的绝对和持续扩大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也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社会正义和“无知的面纱”[8]等都要求收入分配尽量符合公平的要求。评价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果,就是评价公共支出在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或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效果。

5.模块五:公共支出产业结构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五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产业结构优化是资源宏观合理配置的标志,产业结构状况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的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中薄弱环节的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重点突出、产业重复建设少等。评价公共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就是评价公共支出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即评价是否加强了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减少了产业重复建设状况等。

6.模块六:公共支出地区发展效果评价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第六个子模块是评价公共支出对地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效果。地区协调发展的表现在于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以及各地区居民享受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因此,评价公共支出对地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效果,就是评价公共支出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保证各地区居民享受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

7.公共支出宏观经济稳定效果综合评价

上述六个子模块只是描述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各个侧面,这些子模块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这些模块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公共支出宏观经济稳定效果的总体结论。总体结论虽然以各模块评价的结论为基础,但又不是各模块结论的简单相加或归纳,而是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综合判断。

三、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特点

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就是对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实际发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具有多维性,且公共支出对宏观经济稳定作用的机制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所以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事后性、长远性等特点。

1.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上所述,宏观经济稳定可以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区域经济变化等多个角度加以衡量。因此,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就是要考察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考察公共支出对维持较高就业水平、维护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的作用,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中所发挥的作用。宏观的经济稳定性由多项指标共同决定,而且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例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可能发生冲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另外,效率(经济增长速度)与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等等。在进行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而必须将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因此公共支出必须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

2.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上文所分析,公共支出影响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的机制有直接性的也有间接性的,这些作用机制有的完全不同,也有的互相交叉,这些因素在进行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时必须予以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是衡量宏观经济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则包括三个方面:通过影响资本生产率和有效资本供给间接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和有效劳动供给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在评价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必须甄别公共支出通过各种机制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2)就业水平也是衡量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共支出影响就业水平的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影响就业水平;通过直接用于增加就业的公共支出影响就业水平。在评价公共支出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时,这些都要加以区分。

(3)综合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等的观点,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会引起通货膨胀,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支出的过度增加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公共支出的过度增加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在评价公共支出对物价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这两种机制。

(4)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购买性支出与不同的转移性支出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果必须综合评价。

(5)公共支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资源在私人经济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以及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的分配,进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的。评价公共支出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必须明确公共支出如何影响资源在部门间与部门内部的分配,以及该分配是否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6)公共支出的区域经济协调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不发达地区物质生产部门的有效资本和有效劳动以及资本和劳动在物质部门生产中的效率指数,进而改变不发达地区的总产出来实现的。这些因素增加了衡量公共支出区域经济协调作用效果的难度。

3.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具有事后性的特点。由于公共支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各种机制之间可能相互作用,因此很难在作出公共支出决策之前或在公共支出进行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或预测,只有在公共支出发生作用以后才能对该作用的效果进行确切的评价。

4.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具有长远性的特点。公共支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效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而且会由于各种机制的不同,效果显现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所以公共支出的效果必须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内综合进行评价。

标签:;  ;  ;  ;  ;  ;  ;  ;  ;  ;  

公共支出宏观效应评价框架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