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滔
湖南省涟源市白马镇田心小学 417126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受课堂纪律的影响较大,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在课堂上容易搞出各种“小动作”,不仅不利于个人学习成绩的提高,还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对教师的教学顺利推进也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为此,规范课堂纪律便成为了每个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课堂纪律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课堂纪律;常见问题;对策
前言: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大的难题就是课堂纪律的控制,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很容易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使得教学工作难以顺利的推进。为此,在传统的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往往采用“罚站”或将学生驱逐课堂的方式处理,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亦秉承着“生本理念”,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
一、小学课堂纪律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扰乱秩序的现象,笔者根据学生对课堂秩序扰乱的程度进行轻微违纪、中度违纪和严重违纪三个层次,为了切实保证课堂秩序,教师就需根据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扰乱情况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保证课堂秩序。
(一)常见问题分析
1.轻微违纪
轻微的违纪现象几乎在每个小学生的身上都有出现,轻微的课堂违纪并不表现在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层面,多数指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按照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实施,学生不仅随意乱动,还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此类的课堂现象均属于轻微违纪,学生在大部分的违纪行为中没有影响到教师和其他学生,而是影响自身的学习状态[1]。
2.中度违纪
中度违纪在小学高年级中发生比较多,中度违纪多数发生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交头接耳,甚至还会通过彼此传递纸条、零食和玩具等,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认真听讲,其行为还影响了周边学生的学习。中度违纪情况若不能及时得到管理便容易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不良习惯,加之其能够对班级某一个范围内的学生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进行及时控制。
3.严重违纪
严重违纪的行为发生率较少,多数为某个特定的学生引起,其重要表现为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无视教师和课堂纪律的存在,大肆顶撞老师和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哗众取宠使得课堂教学任务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这种课堂违纪情况对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及时进行管理和制止。
(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任何课堂纪律违规都存在着一定的原因,课堂主体主要有教师和学生,其课堂纪律问题亦与两者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具体如下。
1.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课堂纪律不良往往教师要占据一定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教师没有准确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与小学生追求趣味性学习的需求进行对接,从而导致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够重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对学生的小动作给予了漠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小学生只要不严重扰乱课堂秩序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错误观念便让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搞“小动作”,长期如此,使得班级的学风和纪律愈演愈烈,并很难进行规范和管理。
2.学生方面的原因
现代的小学生多数为“15后”,出生在这一年代的小学生的生活圈子十分前卫,几乎每个小学生都会网上冲浪以及运用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娱乐。为此,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亦追求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很多课程的教学模式没有满足与他们的需求和标准,便使得他们难以在课堂学习中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据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大多数10-12岁的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25分钟,而小学课堂的整堂课时为40分钟,这使得他们容易违反课堂纪律,轻则走神、打瞌睡,重则交头接耳、厮打嬉戏,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普遍比较听话,教师当面说的话他们都不敢耍性子或者反驳,在受到委屈之后,只是在老师背后哭。五年级的学生没有那样顺从,老师说了很多次的课堂纪律问题,他们不仅没有改正,眼神中还带着不满和不屑,有的学生还会在背后悄悄骂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一些学生会模仿电视和网络媒体中的人物,受到的负面影响比较多,会表现出较多的叛逆行为。
二、完善小学课堂纪律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制定良好的课堂规范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重点把控课堂秩序的制定,将学生们在课堂中常见的违纪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进行通知,让每个学生了解在课堂上要明令禁止的事情有哪些。需要强调的是,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不仅仅要给其施加外部的约束力,更要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的制定来激发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能一味的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还要对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让乐于攀比的小学生争相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同时也能让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性。
(二)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星星竞赛”的方式进行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表现良好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发放小星星,将课堂管理工作以一种竞赛形式进行实施,若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良好就每堂课颁发一个小星星,若表现不好则每堂课扣除一个小星星,最后在一周评选中选出最佳表现奖得主,并颁发一定的学习用品奖励,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遵守课堂纪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带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前文所诉,部分小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原因是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不够,没有满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求。为此,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要积极革新教学手段,秉承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心理从事教育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性的环境中学习才能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工作,除了日常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以外,教师还可引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即运用多媒体设备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提高注意力,从而减少课堂违纪问题的发生[3]。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课堂纪律的规范对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时要时刻秉承着“生本理念”,无论是课堂规范的制定还是实施都要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对学生的基本权益进行损害。同时,教师要尽可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并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从而减少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双英.如何强化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7(01):212.
[2]高鹏.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管理[J].教书育人,2016(16):71.
[3]张亚平.小学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滔(19892.13-) ,男 ,汉族,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大学本科 ,二级教师 ,涟源市白马镇田心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李滔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课堂论文; 纪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秩序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