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的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论文_杨玉凯

试论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的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论文_杨玉凯

云南省红河县博物馆

摘要: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灵魂,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等古建筑群作为不可移动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体智慧的产物、现实生活中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祖先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在如今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由于文化遗产的特殊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时,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物资源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红河县以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等古建筑群为优秀代表的古文物资源,其优势及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日渐凸显。在现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针对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文物旅游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红河县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

1、文物资源概述。红河县境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18幢,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个,博物馆、文管所有馆藏文物294件,是红河州边疆五县中文物较多的县份之一。在所有文物中,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古建筑群是红河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的优秀代表作,2013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由红河县文物管理所管理,其文物“四有”工作已完成。

2、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的基本情况。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的一种商贸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红河人民与雏形国际贸易的结晶;是我国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象征。其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又有中原明清式传统四合院楼房,是研究红河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和建筑史发展最好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其雕刻艺术手法精湛,图案纹饰非常精美,装饰艺术有椿木雕刻、青石雕刻、砖石雕刻,其中以木雕最为丰富;建筑的木雕多用于斗拱和梁枋结构及格扇门等,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纹饰有花鸟、山水、人物、博古、草木、鱼虫、走兽、云霞、山石、水榭楼台、几何纹饰等,堪称民间木雕艺术博物馆。

3、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地理位置。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位于县城迤萨镇东门街,是县城所处地理位置东部的一片最具代表性建筑群。红河县城北靠红河南岸,南靠勐龙河北岸,东望元阳县,西朝元江县,迤萨镇以大明塘子为中心,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跑马路、白脚马、三棵树、大寨、小寨等街区。大明塘子、跑马路曾是明朝军队驻扎营地和练兵场所。一座座民居四合院成片相连,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建筑艺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迤萨侨乡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函工艺建筑群,是我国清式传统土木结构建筑和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它从一个侧面见证着红河六百多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

4、旅游交通条件及发展基础条件。红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南岸,国土面积2057平方公里。县境东面和南面分别与元阳县和绿春县接壤,北面与石屏县隔红河相望,西邻思茅市墨江县,西北面与玉溪市元江县相连。县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红河绕县境北缘奔流而过,立体气候较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红河县拥有华侨之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江外名邦等美誉,红河县既古老,又年轻。她是那么古老,曾为建水、石屏、元江三县领地,民风民情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她又是那么年轻,1951年设置为县,正当盛年。侨乡红河著称于世,江外名邦有口皆碑。早在19世纪,红河人就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开辟了东南亚“马帮之路”,建造了赫赫有名的马帮之城,雄称云南的“迤萨帮”至今威名依旧,现全县仍有在外华侨10000余人,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

二、红河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红河县文物旅游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和红河州内其他县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方面

(1)文物旅游资源中知名度高的景区少。近年来,全县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文物等级申报,但是,红河县旅游景区知名度和认同度相对较低,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宣传有限,致使有较高价值的文物旅游资源不为外面所知。

(2)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文物旅游的发展。由于红河县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资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社会投资的数额也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文物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南门街古建筑群至今还未“露脸”,结果直接影响到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影响到文物旅游系列促销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到文物旅游的发展速度。

(3)旅游服务设施水平较低。与周边旅游发展较快的市县相比,红河县的宾馆、旅行社、交通等硬件设施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文物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以“红河县长街宴”为例,长街宴期间,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由于游客承载量有限,导致全县旅游业发展受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软件方面

(1)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近年来,红河县已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着手开展旅游规划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文物旅游规划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

(2)经营管理水平低。红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以发展农业为主,近年来在区位上又日趋边缘化,人们观念相对保守,加之引进人才的机制尚未完善,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

(3)文物旅游和休闲旅游融合不够。旅游是人们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由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组成,全县在旅游各环节发展相当不平衡。

三、红河县发展文物旅游的对策

大力发展全县文物旅游,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全县“一体二翼”工程(即一体:建设旅游综合体。两翼:将旧城区改造成生态宜居的马帮山城、宜商宜游的风情古镇;将新城区建设成山水田城、品质新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特别是要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

1、准确定位,形成保护文物的舆论共识。红河县有历史厚重的马帮文化、历史多元的土司文化、神奇壮观的哈尼梯田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节日等文化,都是全县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尤其是哈尼族及其支系奕车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旅游开发地。红河县具有大力发展文物旅游的条件和优势,在应该充分认识到文物优势资源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在政府、文物界和旅游界、社会各界人士中形成,文物是发展旅游的灵魂和支柱,发展旅游必须以保护文物为前提的共识。

2、政府主导,市场运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政府主导首先表现在宏观管理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红河县文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红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已通过评审的《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保护规划》、《红河县甲寅作夫民族特色村详细规划》、《红河县宝华龙甲民族特色村详细规划》加强落实贯彻,制定《红河县文物旅游发展规划》或《红河县文物旅游发展纲要》,以及《红河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发展文物旅游和保护文物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文物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运作就是围绕发展抓招商,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利用外资、外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补充延长地方发展短板、短腿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招商引资,招人引智、招游引资、招贤纳士,加快城市要素配置、区域性生产生活资料空间要素培育、资源性开发、生态保护、产业培植和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形成领导带头、行业牵头、部门主体、乡镇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实现城市经济、旅游经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域招商,通过大招商加快红河县文物旅游业大发展。

3、推进整体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可持续性。推进整体规划,以全县“一翼两体”为抓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全省、全国旅游接轨。一是建设旅游综合体。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思这十个旅游要素,加快要素的优质培育,将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娱乐、购物等主要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建成产业互动、功能互补的旅游综合体。真正把旅游综合体这个“龙头”舞起来,把旅游综合体这一“强大引擎”发动起来,拉动产业加速发展。二是将旧城区改造成生态宜居的马帮山城、宜商宜游的风情古镇;将新城区建设成山水田城、品质新区。原始的是最珍贵的,自然的是最美的,历史的是最有价值的。在旧城改造上,按照规划,通过市场化手段,下决心推进城市拆迁、改造、提升工作,同时要保护、保留、保存好红河历史文化古迹,做到城市现代化进程与历史遗迹保护有机统一,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交相辉映。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三高、三化、三精”战略,即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工程管理精细、精心、精品的城市建设标准,将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文旅商一体化”的城市旅游综合体。

4、挖掘文化内涵,深度旅游开发,推进红河县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红河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深入挖掘和利用。特别是作为旅游活动的终端产品——景区景点,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景区,如大理、丽江景区的思路和做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结合马帮文化、土司文化、侨乡文化、梯田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继续开发能反应和表现出红河县特色的民俗风情的旅游产业,提高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另外,抓住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历史性机遇,认真实施《红河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主动融入“昆玉红旅游经济带”,形成“元江傣族风情、热带水果;红河人文、红河生态”的二区联动格局,构建和谐的哈尼梯田旅游区。突出抓好红河哈尼梯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围绕旅游十要素来构筑大通道、组织大物流、培育大市场、培植大产业、实施大开发、实现大发展,扎实推进红河县绿色经济走廊建设。

5、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整体营销,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不一样,宣传的目的是促销,保护的目的是持久。旅游宣传促销和保护的受益者不仅是旅游业本身,还包括受益的景区(点)所在的整个地区吃、住、行、游、购、等各个行业。通过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良好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每年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宣传和保护,进行整体营销,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长,或成立旅游发展基金,部分作为每年宣传和保护的专项经费。在市场开发上,注意有针对性地细分客源市场,着重针对文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红河特有的景观资源进行宣传促销。在地域结构上,应走立足省内,走向全国,进而走出国门的路子,把红河的各种优势有机整合起来开发旅游产业才是红河的旅游亮点。

论文作者:杨玉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试论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的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论文_杨玉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