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前进的人民军队——党领导军队学习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军队论文,启示论文,军队论文,党领导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建党兴党的重要方略。作为党缔造的人民军队,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成长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回顾总结我军在党领导下学习发展的实践历史,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每一步都源于学习——学习是成长进步之途、巩固发展之基、履行使命之要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邓小平的这一至理名言,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最终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在党的领导下能够始终坚持学习、善于学习。
学习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最主要的特征,是用武装手段执行自己的职能。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而军队的学习,则是提高军队素质、加强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和基本途径。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强敌“围剿”的频繁战斗之中。尽管如此,毛泽东和当时我军的一些其他领导人,仍然创造一切学习条件来提高官兵的军政素质和部队的战斗力。毛泽东提出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并于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亲手创办了第一个红军教导队。毛泽东强调:“为着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必须使红军的政治自觉,英勇与坚决性的巩固和军事技术与战术的进步同时并进。……以现代战术来重新教育我们的指挥干部,从实际战斗的经验与教训来学会更正确地进行战斗的方法。”抗战时期,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我们党把学习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强调部队要“加强教育,提高战斗力,训练自己成为国家民族的劲旅,成为党无战不胜无坚不摧的铁军”。毛泽东亲自为抗大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指出“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少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从事学习的”。为加强干部和骨干培养,八路军、新四军都十分重视发挥各抗大分校、随营学校、教导团、教导营以及教导队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以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等形式,进行投弹、射击、刺杀、埋雷及近战、夜战等技术与战术训练。各战略区还努力办好军政干部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学习,我军不仅在政治素质、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官兵关系,增强了部队团结,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学习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历史上我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军队的管理和教育、训练正规化程度也不高,这种状况成为学习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党提出要通过学习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要克服游击主义习气,务使大家重视学习,关心学习,积极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现代战争发展的趋势和我军实际存在的矛盾,我们党认识到“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所进行的战争,从各方面来说,都和过去不同了。如果不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训练,那么就是有现代的装备,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现代化”。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弥补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除了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外,我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强学习和训练,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1950年11月,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召开了第一次军事学校和部队训练会议,提出用迅速有效的方法,使部队学会掌握现代化的兵器及其他军事技术,使指挥员学会组织指挥各兵种联合作战和协同动作,以加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全军各级干部一批接一批地进入院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训练。他们在院校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现代军事技术,研究军事科学和现代战争,提高指挥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能力,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习是军队履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革命战争年代,我军肩负着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为了战胜敌人,履行好使命,我们党强调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战胜敌人、打赢战争的本领。“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军事技术,要使用新技术来武装我们的红军,才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因此,争取在很短时间内加紧进行红军的教育工作,以提高红军的军事技术,是红军各级指挥员的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国家统一尚未实现,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安全一直受到来自帝国主义的威胁。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我们党认识到,要履行好我军保家卫国的使命,军队必须学会驾驭现代战争,提高指挥现代作战的能力。正是这样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为我军履行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
二、我军学习发展的历程形成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学习要把握规律、求真务实、科学组织
我军的学习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为了把我军锻造成为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党始终把学习作为军队的一项基本任务。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党我军不断探索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推进军队学习的制度和办法。
把科学理论武装放在学习的首位。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强调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放在学习的首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设人民军队的一个创举。红军初创时期,针对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毛泽东提出了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原则,强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抗战时期,他领导全党开展延安整风,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为统一全党思想、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他号召全党全军开展新的学习运动。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我们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了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理论学习要针对新的实际,贯彻“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注重掌握基本理论,防止迷失方向。在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反复强调,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把理论武装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首要和根本的任务,永远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部队、武装官兵。他反复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按照“求深入、见实效”的要求,大力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推动了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不懈的理论武装,确保了我军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以战胜敌人打赢战争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战胜敌人、打赢战争始终是军队的核心任务。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军始终把战胜敌人、打赢战争作为军队学习的目的。革命战争年代,为战胜敌人,我们党号召全军官兵:“任何残酷的战争环境与繁重的工作,不应该放松你们的学习,你们应该在艰苦的长期的战争中学出超人的本领来”。不仅要学理论、学军事,还要学文化,因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我党要求军队要研究军事科学和学习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提高驾驭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海湾战争的爆发,党中央、中央军委在军事战略上实施重大调整,强调军队要着力提高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在高技术武器不断研发、装备部队的同时,全军官兵掀起学习高技术知识的热潮。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指出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全军官兵努力学习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这种强调以驾驭战争、打赢战争为根本目的的学习,确保了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不断提升。
院校学习与群众性学习相结合。院校培训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从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办红军第一个教导队起,大力办学就一直是我党我军加强学习的一大特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培养红军干部骨干,各革命根据地都相继成立了红军随营学校、红军大学以及各种专业教导队和培训班。抗日战争时期,将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创办10余所抗大分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训出20多万干部。解放战争期间,各战略区以抗大分校为基础,先后建立了军政大学或军政干校。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时期,更加重视院校建设,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外,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都相继建立了初、中级军事、政治、文化和技术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培训体系。除了办校,我党我军还通过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来推进官兵的学习。从红军时期起,我军就广泛开展识字运动。条件简陋,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还把写好的字贴在背包上,行军途中也在认字。延安时期,我党开展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掀起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潮,到1953年,全军基本上消灭了文盲和半文盲。我军在各个时期还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作为官兵学习战术技术的重要途径。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产生了很有特色的把练技术、练战术和做思想工作结合起来的郭兴福教学法,很快在全军推广和普及。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革命战争服务,学习也是为了战争。战争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习不能“纸上谈兵”,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毛泽东多次讲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延安时期,毛泽东要求学习要从实际出发,要围绕问题来学,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问题去证明所学理论。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上,我党更是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学习要做到“有的放矢”,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僵死的教条,要善于向实践和人民群众学习。
领导带头、制度保障。我党我军的学习之所以卓有成效,在于有一套好的制度作保障,有领导起带头作用。为促进官兵学习,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军的军、师、旅(团)三级都办有教导队,按岗配备专职干部、培养示教教员,并专门设置文化教员岗位。在我军历史上先后制定实施过一系列学习制度,如基层连队的“三个雷打不动(读报、听新闻、过组织生活)”,分队干部每月要完成一次战术作业等。对于领导干部的学习,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为此我们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当时,将4000多名干部编班编组,具体规定了初、中、高级班的学习课程和学习制度,毛泽东亲自担任中央高级学习组组长。1940年3月,党中央把5月5日马克思的生日定为“学习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学习为主题的纪念节日。战争年代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坚持和发扬。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建立的集体学习制度和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可以说是延安时期学习制度的延伸,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军开展学习活动的典范。
三、在加强学习中不断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学解惑、以学铸魂、以学强能、以学促建
我军成长奋斗的历程表明:我军之所以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能够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军在学习上始终走在全党的前列。当前,我军面临着军事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双重考验”,担负着推进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军队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全军官兵要在学习上置身前沿,多学一点、学深一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力素质始终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
以学解惑,理清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实践证明,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越开阔,精神就越充实,思想境界就越高,想问题、作决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军队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具备开阔的战略视野、超前的战略思维、把握全局的统筹能力,才能不断理清目标思路,搞好顶层设计。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军队建设。要学会用党的创新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和处理部队建设中的现实矛盾与问题,使思想认识深刻而不肤浅,使工作指导自觉而不随意,使贯彻落实主动而不被动,使建设发展科学而不盲目。重点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核心、实质和基本要求,立足全局,统筹兼顾,进一步转变建设发展观念,理清建设发展思路,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建设发展质量,着力促进部队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学铸魂,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根本性建设,是军队建设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要的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官兵头脑,通过持续不断的系统学习,打牢全军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基础。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官兵在学习掌握新知识、加强客观世界改造的同时,不断铸牢军魂意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要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识别各种社会思潮,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正确认识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做到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要深入学习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自觉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党和军队建设的奋斗目标中。
以学强能,不断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我军学习成长的历史表明,核心军事能力乃兵家制胜之要、军队建设发展之本。军队是要打仗的。古往今来,不管国际形势、安全环境、战争形态、作战方式怎样变化,准备战争、遏制战争、进行战争、赢得战争始终是军队的根本职能,军队各项建设都应围绕打赢战争这一核心能力展开。军队加强学习,应该把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开展学习活动、考评学习成绩的“核心”。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就是提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在信息化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不论是军事结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发生革命性的转型,还是武器装备、体系构建和作战方式发生跨越式的发展,都需要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我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两个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从某种意义上也可归结为人的能力素质与打赢要求的不相适应。化解这一矛盾,根本方法是加强学习,最佳途径就是把学习力转化为战斗力。只有把学习作为个人生存的第一需要、军队发展的第一法则,以强烈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意识抓紧学习、抓好学习,才能在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把握主动,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实践中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