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实例分析论文_柳溪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300031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特点,指出了其具体的安全目标,结合实际案例,制定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具体方案,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实例

随着建筑防火设计当中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的持续应用,生成了一种更为新颖且更加实用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即性能化防火设计。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型的工程设计实践中,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应用变得越发宽泛,诸如大型商场、机场航站楼、学校图书馆等,在具体的设计建造时,均开展了性能化分析与评估,获得了较好的建造效果。本文以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中原校区汽车专业教学实训中心为例,就其性能化防火设计思路作一探讨。

1.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具体技术特点分析

(1)以目标为基础的设计。在实际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时,安全目标为所有设计人员均需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安全目标来讲,其乃是整个防火设计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或者说是最终目标。当确定好安全目标之后,设计人员需依据建筑物在功能要求、空间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一种比较自由的方式,选择满足防火安全目标的各种防火措施,最终制定出更加实用、有效的总体防火设计方案。(2)综合设计。在进行性能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整个设计方案当中各防火子系统所起到的作用、意义与价值考虑在内,而并非是把各防火子系统机械化、一味性的叠加。此外,如果单纯性的考虑建筑物的设计,那么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同时将施工阶段需体现出的性能要求考虑在内,避免维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下降,并最终达到合理、正确使用的目的。(3)合理设计。在保障建筑物在防火安全水平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对各防火子系统进行合理配置,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2.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目标

针对建筑防火的控制目标来讲,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其主要囊括两大方面,即构建被动式与主动式的火灾防御体系。针对被动式的火灾防御体系来讲,其内容主要有如下方面:(1)提升建筑物耐火等级,强化所用材料的抗燃烧性能,最终达到降低建筑火灾危险性的最终目标。对于原先那些可燃、易燃性材料,对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火处理,使其达到或满足非燃或难燃材料的相关要求,或者是对可燃或易燃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范围施加严格限制,以此来最大化提升建筑自身的阻燃能力,最终达到减少建筑自身的火灾负载,提高其耐火等级,降低火灾对其的危害程度的目的,最终便可达成降低建筑物火灾危险程度的目标。(2)通过对防火分隔设施实施最优化设置,或设置防火间距等,来对防火分区进行划分,有效控制火灾,使其维持在合理、可控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由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在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防火分区进行划分时,需要善于打破以往固化、单一的以楼层、建筑面积为中心来划分防火分区的落后做法,需要将划分范围中被保护物资的具体内容与价值,以及其与经济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进行更加合理、规范的划分。(3)对消防安全疏散出口、紧急逃生设施等进行合理化设置,减少人员伤亡。建筑物所具有的破坏规律、火焰与烟气的危害特点以及火灾发展特点与蔓延规律等,均会对安全疏散出口、紧急逃生设施、疏散通道等工作的最大化发展,起到直接甚至决定性作用。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对上述因素开展全面评估,以此对消防安全疏散出口、紧急逃生出口进行最优化设置,减少人员伤亡的既定目标。(4)积极设置可靠且完善的火灾供电与灭火设施,实现灭火物资的充足供应。确保灭火物资、设施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火灾扑救方面的各种需要,以最短时间完成火灾的扑灭。针对当前现行的规范要求得知,须保障有2条供水管,连接室内外的供水管道,使之呈环状管网,此外,专门设置备用水泵,实现双路供电。现实当中,要想获得更高的可靠性,不仅要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满足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此些乃是保障可靠性的基础因素。

3.性能防火设计实例分析

3.1项目实况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中原校区汽车专业教学实训中心(共计2层),整个项目用地面积为10591.8m2,总建筑面积是8640m2。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嫩江路市光二村57号,是以培养世界级汽修人才的专业教学基地,学校还将承办世界汽车实训操作大赛,建筑需要兼顾汽修厂房的使用性能,又要满足学校的小班教学功能与学生的疏散,既要满足学校师生的平时使用疏散,又要满足举办世界大赛时的集中人流疏散。

3.2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方案

在一般的建筑设计中主要是针对主动式的火灾防御体系进行设计。(1)疏散与防火分区的设置。针对该实训教学中心的防火设计,关键性的安全目标即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本项目设置4个开敞楼梯间,总疏散净宽为5.2米,并按照中小学疏散要求的标准控制疏散距离,地下一层的钳工实训区自成1个防火分区,并设有2个楼梯间直通室外,并在外墙处设置窗井,以便采光通风;二层在世界大赛期间会有集中人流的报告厅,使用人数不超过200人,紧邻疏散楼梯间,并以防火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北侧的实训区分隔。(2)建筑材料的设计。本项目中除了二层报告厅外,所有房间的墙面、地面、顶棚与踢脚均采用A级不燃防火材料,以保证建筑的耐火等级(3)人员疏散时间方面的预测。在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中,一般把人员的安全疏散过程划分为如下阶段:感知火灾、疏散行动准备、逃生性能、达到指定地点(安全区域)等。实际情况见如图1、2。

4.结语

综上,针对建筑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来讲,其从根本上来分析,即构建于火灾安全学理论,仪器为基础而建立的具有更强实用性的设计理念,其通过各种现代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来提升建筑防火设施系统的应用作用与效能,使其达成较好的性能目标,获得更佳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司洪涛.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10):18 -22.

[2]冯志力.某艺术中心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9,31(7):28 -29.

[3]吴柳江.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火灾场景设计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11):7-10.

[4]陆德伟.基于性能化安全标准的建筑防火设计——以上海浦东某家居商业广场为例[J].华中建筑,2010,28(6):46-49.

论文作者:柳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某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实例分析论文_柳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