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解读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解读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质论文,十六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文献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全党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遵守的纲领性文献。这些文献反映了我们党在十五大以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水平。其中有许多涉及理论问题的要点,是最近13年特别是最近5年来党的新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于这些政治理论问题,既要作为政治任务坚决贯彻,又要作为理论问题深刻理解和弄通。对于这一政治理论问题是否清楚,是直接影响到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事,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党的性质新表述的五个层次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的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个新的表述,把党的性质分为五个层次。这就是:党的阶级性、代表性、功能性、方向性和目的性。这五个层次从各个方面界定了党的性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五个层次的表述,使党既保持了党的本质属性——阶级性,又体现了面对新的时代内容的进取性内容,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第一,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在十六大通过的新的党章中,党的阶级性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然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章总纲部分首先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是党的阶级性。党的阶级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本质属性。对于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只有保持不变的义务,任何人都没有重新概括的权利,否则就是背叛或变质。我们通常所说的“永不变质”这样的话,就是指的这一本质属性不能改变。党的阶级性是最本质的、最根本的,其他的属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作出具体的表述。但无论什么样的具体属性的表述,都不能与党的阶级性这一本质属性相违反。其实,这是检验一个党是否真正懂得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第二,坚持了党的代表性。在党的阶级性的表述之后,新加上了“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十六大对党的性质新表述的表现之一。这个新表述实际上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代表性,指出了它立足的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团结的力量范畴。在十五大修改后的党章中,这一相关部位原来的意思表述为: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十六大的党章这一新表述,更加具体化了。在党的阶级性之后提出两个“先锋队”的表述,决不是对阶级性的修改,而是对党的群众基础的表述,是党作为执政党必然要有的政治立场。我们党决不是全民的党或民族的党,更不是全人类的党,这是肯定的,不容怀疑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代表和考虑人民、民族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理本身就包含了真正代表全人类利益的党,只能是工人阶级的党。

第三,坚持了党的功能性。党的性质中仍然坚持了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功能性的表述。即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无产阶级专政的体现,国内政治的必然。在各项事业中,党都要总揽全局、协调八方,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是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章程中的体现。党的领导的功能性是由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中来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什么时候动摇了党的领导作用,什么时候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第四,强调了党的方向性。将“三个代表”的思想纳入党的性质,是党的理论发展中的方向性的一个体现,也是党的性质新表述的一个重要内容。“三个代表”实际上就是讲党的政治方向性,是政治立场上的总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党的性质方面的规定。这说明我们党只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我们党的政治方向的体现。这里谈的生产力,不能脱离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是我国先进生产力总的要求的结果。这里谈的先进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他科学文化。这里谈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的体现。新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强调党只有代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质是确定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政治方向。

第五,坚持了党的目的性。党的最高理想的表述体现了党的目的性。我们党的目的性一向是明确的,在十六大之前的党章中也是一贯这样表达的。这次,党章仍然保留了这一性质的表述,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里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目的性的坚定性,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阶级性质。在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中,有些原来称为共产党的政党,在社会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侵蚀下,抛弃了最终的共产主义的目标,追求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而蜕化为社会党或五花八门的党。这个变化的关键就是不再追求共产主义的目标了,从而失去了共产党之所以叫做共产党的理由,变质是必然的。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写入党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风骨。

党的性质的这五个层次,全面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其中,党的阶级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是最根本的属性,它决定了其他的属性。其他四个方面的属性,是附属于党的阶级性的性质,是由党的阶级性演绎出来的,是党的阶级性的进一步具体体现。这些附属的属性,是可以按照时代的特点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的。这样,我们一方面看到党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另一方面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又有新的表述,从而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性质。

二、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不能误解为“全民党”的概念

我们党的性质特别是其阶级性没有变。与此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对党的附属性质所作出的新的表述,也没有背离党的本质属性。但是,一些人由于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中“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内容理解不够深透,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想法和说法。围绕党的性质的问题,主要是党的性质是否变成了“全民党”的性质。这些想法和说法在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把这一理论问题认识清楚,有利于加深对党的性质的理解。

早在党的十六大之前,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一种错误的理解,说我们党正在淡化党的阶级性,强化党的全民性,甚至认为我们党应该向“全民党”过渡。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只有把党的性质的表述与“全民党”的提法作出认真的比较,才能认识到我们党的性质与“全民党”的原则差别,从而与“全民党”的说法划清界限。

“全民党”是1961年苏共领导人在苏共22大上提出的,之后被继任的几代领导人接受和发展,最终实现了“社会党化”,使党蜕化变质,及致党亡政息。

当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党”定性的前提有两个。第一,不承认苏联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苏共领导人认为,在苏联,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了,新的政治局面叫做“苏联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不仅没有阶级,而且人民内部也没有矛盾了。既然没有阶级和矛盾,那么,也就宣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苏共领导人认为苏共变成了“全体人民的党”。第二,苏共存在急于奔向共产主义的狂热。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时间表上,当年的苏共领导人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狂热的判断。他在1961年宣布,“20年建成共产主义”,扬言到1980年就要把共产主义的旗帜插上顶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就把党的消亡的时间也提前了。把共产党的性质判断为“全民党”,实际上就宜布了党的消亡。因为在一个没有阶级划分的社会中,任何政党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苏共领导人提出了“全民党”的概念。苏共领导人在判断党的性质上所依据的是两个错误的前提,在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中是不存在的。第一,我们党是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的。对于阶级斗争的存在,党章保留了1982年以来我们党一贯的提法:“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同时,我们党自从毛泽东时代一直承认我们的社会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在党章里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承认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矛盾,就不可能作出“全民党”的结论。第二,我们党对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看法是冷静而客观的,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要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把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定位在“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世界观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目的是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就保证我们党不会出现急于奔向共产主义的倾向,不会在社会发展阶段方面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判断,更不会作出向“全民党”过渡的结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与苏共当年“全民党”的理论的根本区别。两者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我们对党的性质的表述,有创新和丰富,但并没有触动或动摇党的本质属性阶级性,只是增加了党的代表性和方向性的内涵,与“全民党”没有共同之处。

标签:;  ;  ;  ;  

解读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