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论文_郑丽娟

创新德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论文_郑丽娟

郑丽娟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 158200

摘 要:德育是发展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使高中生实现长远发展的基本措施,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与时俱进,改变单调和滞后的德育教育方法和内容,是每个高中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为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中德育 创新 策略

一、丰富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内容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高中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应该不断地丰富,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稳定发展。高中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像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缓解这种错误的发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该主动接触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与家长相互配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理解与帮助,通过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真正区分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出发,帮助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建立信心,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有助于高中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

二、立足课堂,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学阶段是学生获得良好德育的重要时期,学校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德育的重要场所。但往往各科教师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升华,造成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其实,中学各学科无论是政史地还是语数外,无论是体音美还是理化生,都包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合作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这样,德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班主任或是学生违犯纪律时学校政教处的事,而应是各学科老师共同承担,这符合教学与育人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各学科教师有意识地担当,落实各自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避免德育只是少数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强化德育的实践教育

在全新的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再受限于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开放性德育已经成为潮流。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走向社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学校还要充分地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外德育基地的开发,如劳动锻炼、学习雷锋、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组织学生走市场、下农村、到工厂、送机关,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并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革命前辈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等教育;请模范人物进行成才教育;请企业经理、厂长介绍经济知识;请交警、民警同志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现象等,并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四、利用大众传媒,创新德育形式

优秀的文化作品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就树立起来,达到德育效果。网络、电视、优秀的文字刊物等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新等特点,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大众传媒,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优美的歌曲、优秀的文章,可以让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电影《南京!南京!》,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使命感;电影《高考1977》,让学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时机;还有《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是非常适合高中生的读物。另外,可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暑假,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漫长的。突然少了老师的指导和学校的约束,也少了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教师可向学生公布QQ号码、个人E-mail地址,便于学生在漫长的假期与老师沟通。“亲其师,信其道”,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在QQ上,如果学生允许,可以看到学生的日志和博客,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指导学生。

五、建设德育教育的骨干队伍

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在教学生做人,遵从“要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德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培养,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使学生在高尚思想道德水平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成长为高品德素质人才。对于班级的管理,应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的德育品行。另外,应充分调动各教研组的德育教育积极性,将德育教育作为本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娄淑华 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1,(01)。

[2]孙健 新媒体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策略[D].苏州大学,2010。

[3]王若维 网络时代对德育课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04,(6)。

论文作者:郑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创新德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论文_郑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