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_先进文化论文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_先进文化论文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代表论文,科学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必须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地位,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

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清醒认识江泽民“七一”讲话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它不仅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不仅只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新世纪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故出现了曲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直接指向解决党的建设问题,为什么说它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呢?

首先,党的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深层次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执政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纲领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对党员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把这个党建设好,党就会丧失民族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人民就会失去主心骨。

对党的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初期就高度重视。1979年他重申四项基本原则时就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1980年他又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P170,358,268。)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而由于邓小平同志用毕生的精力着力解决困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难题,党的建设问题在他任期内并没有得到解决。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针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大声疾呼:“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他严肃地提醒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并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P314,380~381,314。)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为了解决邓小平嘱托的党的建设问题。

其次,解决党的建设问题十分紧迫,已成为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从国际环境看,党的建设迫在眉睫。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到和平与发展,但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转向多极,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发展;国际社会国家间的竞争与较量从以军事为主转向以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特别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日趋激烈、曲折。整个世界的“一球两制,西强东弱”给社会主义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大环境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确任重道远。而在两种制度并存中,社会主义若不能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就有被人民抛弃的危险。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世界各国的执政党都有个党的建设的问题,执政70年的苏联共产党红旗落地,日本最大最强的自民党和统治台湾达半个世纪的国民党一朝跨台,这些大党、老党失败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国内情况看,党的建设也刻不容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影响,又有破坏性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都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任何执政党都存在一个如何驾驭市场经济以发挥其积极影响遏制其消极影响的问题。西方国家在数百年实行市场经济的历程中,为驾驭市场经济曾先后提出过“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一系列的理论。我国2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实践调控过程。我们的调控是成功的,但毕竟只有二十多年,与西方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几百年相比时间要短得多。特别是进入WTO后,新情况会层出不穷,我们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是否还能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优于西方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巨大考验。没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举措是不行的。加上我党的现状虽总的来说是好的,但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诸如政治信念问题、理论素质问题、优良传统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很不适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党的建设已刻不容缓了。

再次,新世纪党的建设问题必须解决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正是以社会主义大国政治领袖的宽阔眼界,抓住“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这个党?”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必须认真研读原著,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全面理解其科学内涵

要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认真研读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的有关原著,特别是“七一”讲话,切实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为什么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样才能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永远保其先进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人是生产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第二,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因为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第三,要制定和坚持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逐步地将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落后生产方式转变为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第四,要立足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这是因为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党要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首先必须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因为它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化建设中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其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为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提高国民素质,为振兴中华奋斗;再次,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增强感召力。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呢?这是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党要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清醒认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还需进一步把握其逻辑结构。从内在的逻辑联系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联系密切、相互融通、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辩证的统一。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说是“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告诉我们:任何政党都是实现特定阶级利益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组成,是为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先进部队。因此,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都在于通过政治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既是革命夺取政权时必须遵循的宗旨,更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遵循的宗旨。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逻辑延伸。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利益包括了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利益,社会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组织领导,带领人民建设比资本主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更加繁荣的文化来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否则,人民将剥夺其代表权。

“三个代表”相互融通,不可分割,是经济、文化、政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缺一不可的系统框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经济基础。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就不能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就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灵魂。不代表先进文化,就不能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也不能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人民就会失去信念和理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所在,也是党的宗旨。不能代表人民利益,就不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就不可能使人民认同和支持先进文化的导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源流、整体目标和创新的观点,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

要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源流、整体目标,并准确把握其创新观点。

从理论源流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而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结论,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1]两个“道理所在”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首先,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以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灵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基本原理;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基本原理。

其次,它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80年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又是我党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探索成果。它第一次把党的阶级性要求和时代性要求统一起来,第一次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次把怎么建设党和党怎么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最关键的问题——执政党建设问题。

再次,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阶级由自发阶级向自觉阶级转变的历史阶段,主要解决了“工人阶级应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的问题。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任务已提上历史日程的时代,主要解决了“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列宁已形成的完备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主要是革命党(非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重点放在如何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没来得系统深入探索就与世长辞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程中,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对党建均作出了侧重点不一的贡献。毛泽东针对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的国度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出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邓小平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暴露出来的党的严重问题,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完善了党规国法;江泽民则明确提出,我们党已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已从封闭条件下执政的党转变成了在开放条件下执政的党。[1]这两个重要转变深刻地表明执政党与非执政党的任务不同,作用与功能也不同,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以实现执政党聚集一切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功能。由此可见,“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从整体目标看,“三个代表”既是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又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做到了“三个代表”,我们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三个代表”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整合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人民利益的统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上进一步整合了这一目标,使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更为清晰、鲜明。

“三个代表”提供了完整的价值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两大标准,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标准。“三个代表”又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三个代表”是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去衡量党的建设水平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就从方法论的意义提供了立党、执政完整而明确的价值尺度。

“三个代表”强调从方向上去把握。它不是要党埋头于经济建设,去办几个高新技术企业,埋头于文化发展,建几个学校,而是要站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握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的方向。只有注重方向的牵引,才能使我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左右摇摆,把准前进航向。

要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江泽民“七一”讲话和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观点。诸如“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否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观点,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的观点等。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全党才能更加自觉地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  ;  ;  ;  ;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