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张起,王胜男

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张起,王胜男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水利局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100

摘要:水利工程竣工后,可有效调节与分配水量,及时预防洪涝灾害发生。因此,其建筑质量至关重要。防渗技术属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保障技术,不仅遵循资源的节约利用策略,而且符合能源的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剖析了水利工程出现渗水的主要因素,阐述了防渗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探讨了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及其管控措施,旨在为相关水利工程工作人员提供施工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要点;管控

前言:虽然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但是水利工程的好坏牵涉到人民大众的安全,影响到国家的防洪防涝工作,所以要全力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渗工作。在防渗施工时,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实际,采用适当的防渗施工技术,综合治理、防堵结合,达到工程防渗目的。

1水利工程出现渗水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施工过程中的影响

从水利工程渗水的具体原因来看,出现大面积渗水主要是水利工程底板部位的渗水而造成的,而基面周围基坑不具备较强的降水能力,使得基坑无法满足正常的排水标准,终出现了排水困难的局面,这就是出现渗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旦遇到机械故障或者是停电雨水天气,基坑水位迅速上涨,将垫层淹没掉,为了追赶施工进度,进而忽略了混凝土的实际条件,不管不顾的强行施工。后,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搅拌不均匀或者是混凝土振捣不严实,也会导致混凝土中间出现较大的孔隙,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终出现底板大面积渗水。

1.2工程分包形式的出现,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当前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多存在分包现象,虽然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不同施工单位由于技术水平与防渗技术差异,导致各工序间难以实现良好衔接,为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水利工程中模板结合牢固度不够,易导致出现大范围渗水现象。

1.3水利工程施工结构改变,易产生老化现象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水平,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及组织管理等均可能导致施工结构的改变,未达到设计要求。水利工程中,微小的结构变形会导致整体结构的改变,进而造成大面积严重的渗水问题。

2 水利工程防渗处理工作的意义

水利防渗漏与其他的工程是不同的。因为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其具备的抗震性要求较高,需要基础建筑设施防渗漏效果也得以提升。同时,水利工程中的渗漏也是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当水利工程中产生渗漏问题的时候,将给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渗漏问题的产生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勘察,对其存在的渗漏隐患进行分析,以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维护工程的整体效益。

水利工程在现代化社会进步与发展中,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能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从而维护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步进步和发展。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期间,受各个要素的影响,不仅会给社会整体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也会面临严峻的环境考验。所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渗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处理技术分析

3.1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是通过地层或建筑物的钻孔(或预埋的灌浆管)将具有流动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入地层或建筑物的缝隙中,使其充填密实,胶结硬化成整体,达到防渗的目的。

(1)灌浆钻孔。灌浆孔要求直孔,孔壁正直均匀,尤其帷幕深孔,且孔距较近时,应该特别注意测斜工作。在灌浆之前,要进行钻孔及裂隙的冲洗,将裂隙中的岩粉铁砂粉等物冲出孔外,使浆液与岩石胶结良好,冲洗可以通过钻杆用压力或压缩空气轮流吹洗。

(2)灌浆顺序。①一次灌浆法(单级法),即将孔一次钻到全深再沿钻孔全长进行灌浆,适用于孔深小于10m的孔内灌浆,且岩石裂缝较少或透水不大的情况,否则应分段采用不同压力进行灌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逐段法),为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它可采用较高的灌浆压力,因而能获得较好的灌浆质量,并可减少施工中的事故,在岩层倾角比较发育和岩层比较破碎的地区,应首先考虑此法,开始钻孔3~5m深,随即冲洗,压水灌浆,待灌浆凝固后(不少于36h),再进行下一段钻孔和灌浆工作,但较费时间,且须多次移动钻机和灌浆机械。③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孔塞法),钻孔一次钻好,自下而上分段(3~5m)灌浆,灌浆时以灌浆塞分段塞孔,允许上段灌浆紧接在下段结束时进行,不用搬运灌浆设备,加快了施工速度,但质量不易保证,适用于岩层倾角不大,岩石比较坚硬完整的地区。

3.2防渗墙技术

如今,粒状地层施工的时候使用几率最高的方法就是防渗墙。它是一类垂直的防渗工艺,可以很好的掌控墙体厚度,有着安全稳定的优点。在具体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依据场地的测试结果以及项目的实际状况来明确,确保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1)链斗成墙法。该技术一般被用到砂土以及粘土或者是颗粒比例低于30%的砂砾石层中。具体来讲,它是依靠链斗式开槽设备进行旋转链斗的取土,而且要在设备的前行方向挖掘槽体,将排桩倾斜放置到成墙深度,使用泥浆护壁。设备开槽的深度通常在10~15m之间;宽度在16~50cm之间。

(2)射水成墙法。具体来讲,该技术指的是借助造孔机的成型装置自带的喷嘴喷射出我们所需的高压水流,以此水流来切割土层,修复孔壁,并且不断循环出渣。当生成我们所需的槽孔以后,使用泥浆维修孔壁,通常我们在浇筑的时候使用的多是塑性的混凝土,使之成为我们所需的薄壁式防渗墙。一般来讲,该墙体的厚度要控制在0.22~0.45m之间,垂直精度为1/300,深度为30m。该方法主要适合用到粘土或是颗粒尺寸不超过100mm的砂砾地层中,在具体的施工的时候要用到造孔机以及浇注机等设备。

(3)多头深层搅拌法。多头深层搅拌法的施工技术是将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在施工时一次多头钻进施工,将泥浆和土体混合到一起,然后生成我们所需的混合体,将这些泥桩连接到一起得到防渗墙。一般情况下,多头深层搅拌法形成的墙体的水泥土的渗透系数要小于10cm/s,深度要达到22m,其抗压强度要大于0.3MPa。多头深层搅拌法多适用于淤泥、砂土、粘土以及粒径小于5cm的砂砾层的施工中,它的优点较多,比如所需的成本少、不会产生污染问题、质量好、施工便捷、防渗性能高等。

(4)薄型抓斗法。薄型抓斗成墙法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薄型抓斗挖掘土槽,依靠自凝浆液进行护壁浇筑,形成薄壁式防渗墙。通常来讲,其深度最大不可超过40m。该方法一般被用到砂土以及粘土层之中。

(5)锯槽成墙法。锯槽法成墙技术是用锯槽机的刀杆在先导孔中,沿着一定的倾角方向作上下往复的切割运动,同时保持一定的速度(一般为0.8~0.5m/h)将锯槽机向前移动进行开槽作业,之后用塑性混凝土进行泥浆的浇筑护壁。一般形成的防渗墙形的宽度在0.2~0.3m之间。

4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中的质量管控要点

4.1施工材料、设备的控制

明确施工材料、设备的具体要求,结合施工实际,选择较为先进的施工材料、设备,并且严格把好材料和试验关,对拟在工程施工所需使用的各种材料,都必须提交生产厂家材质证明及其资料进行认可;监督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按规范进行材料质量抽检工作,深入现场随时抽样检测,以确切地掌握各阶段材料的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②在实际施工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施工环节,做好施工材料标记、检查等工作,做好材料、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4.2施工环境的控制

在施工前,施工企业要进行详细施工环境的调查。如地质、水土等情况。而后进行科学性评估,确认施工可行性。如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上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

4.3施工过程的控制

结合项目的具体状况,认真考核有关监理方的运营资质以及业绩和之前的工作状况等,选择综合能力最好的监理企业。完善监理考核体系,强化监理力度。要适当的将权利下放,帮助监理方建立威信,确保监理工作高度公开,绝对公平,使监理机构在工作中更好的体现自身的权责,严格把控项目质量,保证最大程度的体现监理人员在整个项目施工中的作用发挥。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渗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渗透问题的产生,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并增加安全事故。所以,各个地区及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力度,对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技术进行研究,对现代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促进防渗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还能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桑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2):258-259.

[2]杨楠楠.刍议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4):155+157.

论文作者:张起,王胜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1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的探讨论文_张起,王胜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