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海[1]2001年在《江阴大桥地基及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桥梁地基基础的安全监测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安全监测不但可以掌握桥梁及其地基基础的运行性状,而且可以将实测情况与设计预测情况进行对比,从而不断提高桥梁设计水平,为桥梁事业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 本文结合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测,系统地介绍了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在研究了资料管理系统具体内容与组建方法的基础上,作者以Visual Basic5.0、Exce197和AutoCAD R14为主体编程工具,以客户-服务器的编程方案为指导思想,开发了江阴大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在使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陈志坚[2]2001年在《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大跨径悬索桥地基基础及层状岩质高边坡为研究对象,侧重监测技术和监控模型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以大量现场调查研究为基础,首次提出了针对层状岩体的岩性组合类型控制论以及岩性组合类型的分类依据,并在将其分为六大类后,分别阐述各类岩体的岩性组合特征。 2、将多层结构模型引入层状岩体的数值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算例表明,对于含有大量层面和裂隙、岩性频繁交替的层状岩体,多层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适用性,且概念明了、简便易行。 3、构造了各类岩体的样本单元,提出了采用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岩体现场试验的样本单元法。该方法探讨了一条由岩块力学参数和岩体结构类型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的有效、便捷途径。 4、首次将地质学中用于确定最不利滑向的赤平投影法引入干扰能量法,提出了确定最不利潜在滑面的干扰位移法。该方法具有计算工作量小、解唯一、准确度高的优点。 5、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参照水工隧洞设计中考虑外水压力的水力折减系数法,首次提出了将包气带渗透力概化为经水力折减后的面力的简化算法。 6、阐述了监测资料可靠性检查和完整性补充的方法以及VB与Excel混合编程方法在江阴大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建立中的应用。 7、结合江阴大桥南塔区边坡,研究了大跨径悬索桥基础与层状岩质边坡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有限元分区分析法以及监测网点布置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层状若质边坡测斜孔埋设的“跟浆套钻法”和“软管跟管孔底注浆法”,该方法的应用使“硬滑”地层中的测斜孔深度达到82.5m;首次提出了基于外观成果的边坡安全性综合评判模型和基于内观成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预报模型。 8、根据江阴大桥南塔墩基桩轴力64个测点的70次观测成果,分析了桩周摩擦失效嵌岩群桩的传力机理,揭示了群桩中的超载问题和应力调整过程以及最不利滑面的迁移;采用理论计算、定性评价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建立了基桩轴力安全监控模型。实践证明,桩周摩擦失效嵌岩桩基础可有效地降低塔墩荷载的作用面,是一种值得在跨越工程中推广的基础方案。 9、探讨了振弦式压力盒在刚性接触面应力监测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监测成果修正方法;重力式嵌岩锚的传力机理;影响重力式嵌岩锚安全监控模型的因素。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3]2014年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桥梁工程领域(包括高性能材料、桥梁作用及分析、桥梁设计理论、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桥梁基础工程、桥梁监测、评估及加固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成就的同时对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疏理:高性能材料方面重点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CFRP材料,桥梁作用方面分析了车辆荷载和温度,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方面分析了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方面分析了抗震、抗风、抗火、抗爆和船撞及多场、多灾害耦合;最后对无缝桥、桥面铺装、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计算机技术对桥梁工程的冲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陈若男[4]2017年在《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分析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文中指出摘要: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大跨度桥梁的优先选择。然而,由于悬索桥的施工技术、方法、质量问题,材料缺陷,环境腐蚀,车辆超载以及运营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已建成的悬索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病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桥梁的正常运营,而且还会降低桥梁主体结构的安全储备。为了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需及时进行科学的检查、维修和技术状态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发展历史和运营状况,并总结了国内外对钢箱梁悬索桥各类病害的的研究成果。其次,针对钢箱梁悬索桥桥型,将其分为主缆系统、吊索系统、钢箱梁、锚碇、索塔、附属设施、下部结构七大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多个构件。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多座悬索桥病害实例,归纳总结了各个构件典型病害的生成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钢丝锈蚀、钢构件腐蚀和钢箱梁疲劳裂纹是最为常见的病害。钢丝锈蚀和钢构件腐蚀主要是防护措施或防腐涂层失效导致的,有计划地检测和及时维修是解决腐蚀问题的关键。而钢箱梁疲劳开裂的原因较为复杂,往往是设计不足、施工缺陷、车辆超载和交通量过大共同导致的。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工程实例中的典型钢箱梁疲劳裂纹病害进行了精细化建模。采用基于常幅疲劳设计准则的疲劳分析方法和基于S-N曲线的线性累积损伤分析方法分析裂纹产生原因。并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在设计阶段避免该种疲劳开裂的方法。计算表明,实际交通量过大,超载严重和钢箱梁顶板过薄是造成工程实例中钢箱梁U肋过焊孔顶板焊缝位置发生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顶板厚度能有效降低该构造细节的疲劳应力幅值。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及多行业养护评定规范的对比,利用专家经验法,提出了适用于大跨径悬索桥的病害指标取值和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目前我国的养护评定规范主要是针对中小桥梁或是简单桥型,大跨径悬索桥由于结构、荷载复杂,在应用上多有不适用之处。利用专家经验法可以利用多个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对现行规范的病害指标进行修改,并集成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最后,在病害成因分析和病害指标取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病害的养护及维修策略。研究表明,主缆系统和吊索系统的养护维修重点应在于防护层的维修、密封防水装置的维护;钢箱梁的维护重点应注重钢构件防腐的维护和疲劳裂纹的处理;锚碇和索塔的维护重点则应侧重于混凝土表观缺陷的维修及位移、转角的观测。
肖汝诚, 程进, 葛耀君, 李建中, 石雪飞[5]2006年在《桥梁工程篇》文中研究说明一、桥梁工程建设发展概述 1.桥梁建设十年发展成就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跨径悬索桥和斜拉桥。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最大规模公路建设的展开,我国积极吸纳当今世界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的最新成果,桥梁建设得到极大发展, 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沿海海域,建成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桥梁。目前,在187万km的公路上,有各类桥梁32万多座、1337.6万延米, 其中长度超千米的特大型桥梁有717座。总体而言,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蒋凡[6]2017年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基础选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公路建设和高铁建设迅速进入快车道,在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震惊世界,成为世界桥梁行业的风向标和最前沿。桥梁,作为跨越大江大河、不良地质区域甚至海峡的有效形式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桥梁技术已从最初期的形式单一和技术、器械落后发展到现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江面宽、水深、水流湍急,其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这一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下进行桥梁建设,基础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的代表,假设存在损坏,不仅发现困难,更难以恢复成最初状态。桥梁基础作为将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岩土部分的特殊结构,是控制桥梁结构安全的中流砥柱。而桥梁基础安全稳定性主要受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控制。所以本文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大跨桥梁基础选型及在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的工程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我国目前桥梁技术的发展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将其归纳为以下四方面:①不断突破超大跨径;②新式桥梁形式和结构不断涌现;③设计理念和意图、施工技术能力和高性能材料、新式技术得到创新突破;④使桥梁结构实用性得以体现的同事兼具美学特征。2、系统分析了桥梁基础选型所需考虑的主要控制因素要确保桥梁基础稳定性,则不得不考虑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结构所受荷载及其耦合性质、构筑物用途及布置形式、原材的使用成本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及投入产出比等因素的控制,结合使用安全可靠,技术简便可行和经济合理高效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方案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优化确定桥梁基础选型方案。3、论文对沪通大桥的地基进行工程地质方面分析研究,并作出评价与定性、定量持力层的选择针对长江下游地区新建南通至上海铁路沪通长江大桥(公铁合建)在工程场区内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场区内的场地特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场区内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的岩性、新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条件构造、主要断裂情况及其活动性、地震和岩土体特征及其参数)、场区内地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其检测结果、水文地质的特性及特殊性质土层或岩层和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等方面在工程地质方面作出评定。通过勘察结果并结合工程地质评价以及考虑现有基础型式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各类拟采用基础的持力层选择。4、深水基础选型优化分析通过收集整合国内外几百座已建和在建桥梁的深水基础形式和设计意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遴选跨江、跨海等深水桥梁基础有效、可行、经济的基础类型,建立给出天生港专用航道桥深水基础可采用的基础选型库。再从工程地质学、力学角度及经济学,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桥梁基础选型优化,给出某桥梁深水基础类型。本文结合长叁角地区某新建的跨江通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从地质勘探、地层分析、该地区类似大跨桥梁相关资料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通航要求,确定持力层,根据设计意图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可采用基础形式,并通过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选择了最适宜的基础形式并作出了岩土工程评价。我国现阶段处在桥梁尤其铁路(公铁合建)桥梁的飞速发展时期,桥梁发展逐步从内陆小河、城市立交、沟谷深壑、黄河长江、近海的中小跨度到现在不得不征服外海、海峡等的深水大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纷杂多样以及使用功能要求等因素的存在,促进了我国桥梁基础及结构和施工都向着全方位、多领域的方向发展。如平潭海峡、港珠澳海域、琼州海峡、浙江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胶州湾、台湾海峡等都需要修建桥梁深水基础,最深可能达300m。跨越外海、海峡等的大跨、重载桥梁超深水下基础必将遇到:深水急流、风大浪高、地基软弱、勘测手段不足、地质条件复杂甚至未知等的恶劣环境。筑岛法和目前普遍采用的桩基础难以满足需求,将遇到超强水平荷载、深水施工平台、防浪消能设施陈旧的制约。这就是我国桥梁从业者今后所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这些纷杂多样的桥梁基础设计和施工的挑战和克服,必定使我国在桥梁行业迈大步,综合国力也得以体现,也为国外同行者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江阴大桥地基及基础安全监测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D]. 李军海. 河海大学. 2001
[2]. 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 陈志坚. 河海大学. 2001
[3]. 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4
[4]. 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分析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D]. 陈若男. 东南大学. 2017
[5]. 桥梁工程篇[C]. 肖汝诚, 程进, 葛耀君, 李建中, 石雪飞.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6]. 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基础选型研究[D]. 蒋凡. 南京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