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设计方面,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和理论都日渐成熟,这就使得现代建筑的高度、面积、混凝土的用量等都日渐增大,所以,作为建筑重要组成的底部地下室的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地下室的组成,分析了其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以某建筑工程为实例分析了其地下室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施工技术的有着应用能够促进工程整体施工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地下室的组成
地下室一般由顶板、底板、侧墙、楼梯、门窗、采光井等组成。
1.1地下室的顶板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板的厚度按首层使用荷载计算,防空地下室则应按相应的防护等级的荷载计算。
1.2在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的底板不仅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渗透能力和抗浮力的能力。
1.3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上部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土、地下水及土壤冻结产生的侧压力,因此地下室墙的厚度应按计算确定。
1.4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部分相同。当地下室的窗台低于室外地面时,为了保证采光和通风,应设采光井。
1.5采光井由侧墙、底板、遮雨设施或铁箅子组成,一般每个窗户设一个,当窗户的距离很近时,也可将采光井连在一起。
2.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2.1提升工程自身强度
提升工程自身强度是我国建筑工程一直注重的施工目标。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许多高层建筑及其地下室的施工质量也开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2.2缓解工程缺陷带来的影响
通常来说在我国现今的许多建筑工程中都存在着混凝土使用量过大、自身强度较低、容易产生变形、温度耐性较差等缺陷。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还通常具有施工量较大、连续性较强、较难进行操作等缺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地下室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则能在缓解建筑工程缺陷带来影响的同时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有效提升。
3.实例探析某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集商业店铺、写字楼、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建筑项目,地上20层,地下两层,施工周期长、工程项目规模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3.2地基基础施工
3.2.1基础
该建筑工程地下室承台标准高度为―5.5m,其它位置标准高度为-1.55m、-1.4m、-1.2m,附属楼层和商铺基础梁顶标高为-0.5m,基础梁和承台混凝土强度为C40或者C35,基础梁和基础承台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为50mm、60mm,建筑工程基础砌体主要由砖砌组成,水泥砂浆以M8.5标准进行配比。
3.2.2桩基
该建筑工程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深度小于13m,大于10m,选择泥质粉砂岩作为桩基顶部持力层材料,桩身护壁采用强度为C30的钢筋混凝土,桩芯采用强度为C40的混凝土,在钻孔施工之前,要对井点降水,使地下水位低于钻孔底部50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地下室
建筑工程地下室包括消防池和生活水池,水池壁和剪力墙厚度为500mm,板面标高为-6.5m,由于该建筑工程高度较高,底板厚度设置为500mm,地下室抗渗水等级为S12,根据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要求,设置暗桩和暗梁。
3.3基坑开挖
由于该建筑工程在地下室施工时,由于施工控制有限,开挖的土方没有堆放的位置,因此要使用运料车,将大量的土技术运输施工场地,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来开挖土方,及时修正地下室平坡,从里到外进行开挖。在检测地下室基坑支护时,要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建筑工程地下室基坑逐段进行开挖,相对于钢花管的喷锚支护位置,每次开挖深度要小于250mm,开挖长度约为27m,严禁开挖过程中出现超长的问题。对于该建筑工程地下室南面的基坑长度大约为110m,地下室支护壁顶和小区道路之间的高度差要大于1.5m,并且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24小时的管理和看护。
3.4混凝土浇筑工程
该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厚度为650mm,局部厚度为500mm;各单体底板厚为650mm,下翻承台尺寸各异。地下结构设计采用C35防水密实砼,抗渗等级≥S6。地下室基础底板经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和模板等技术复核合格,并办妥手续后,方可浇筑砼。
基础承台、地梁和底板一次性浇捣,外侧一周墙板则一次性浇筑至底板以上500mm。砼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地下室底板砼按分层搭接法施工。墙板砼采用斜面振捣搭接法浇筑。
外墙板砼施工较易出现收缩裂缝,在施工中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墙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墙板外侧迎水面50厚保护层内建议另加Φ6@150*150双向钢筋,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必须做好墙板砼的带模养护工作。
施工拆模后,应马上对外墙板进行裂缝检查,若发现有少许细小收缩裂缝出现应马上进行处理。一般该裂缝仅存在于表面,深至保护层厚度即止,应先对裂缝进行观察和凿开检查,经有关各方同意后,用纯水泥浆补抹平,并继续养护。
3.5底板施工
3.5.1底板模板施工
该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模板施工时,在底板位置安装钢筋,防止模板胀模和内移。并且地下室承台和底板部位的模板采用砖模,底板外墙止水带和台阶分界位置的吊模采用木模。地下室底板承台、地梁和外围采用M4砂浆和MU8.5砖砌筑成型,砖模上要设置保护层和防水层,在地下室止水带吊模施工过程中,在距离底板析面的100cm的位置预留施工缝,同时设置钢板止水带。
3.5.2绑扎钢筋
首先,在施工之前,仔细检查钢筋位置线,先绑扎地梁和承台位置的钢筋,按照地下室底板标出的钢筋位置线,先在底板下面铺设一层钢筋,结合底板的受力情况,确定钢筋的摆放方向,合理设置钢筋的保护层。其次,用砼垫块将底排的钢筋垫起,垫块之间的间距约为800cm,将钢筋马登摆放好,将下层和底部的钢筋交点焊接牢固,在马登上固定横向或者纵向的上层钢筋,最后进行底板钢筋绑扎。
3.5.3底板混凝土施工
根据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要求,科学规划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序,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配置混凝土配比。
结束语:
不同的建筑产品有着不同的生产特点,及其独特的生产工艺、施工方法,即便是相同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它们的施工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便是使用同一种设计标准的建筑物,其在不同的地点建设,它们的施工方法也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施工技术会存在许多的变动,但只要我们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遇到的问题认真的分析并及时做好处理工作,就能提高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覃荣.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3(S1).
[2]韦茂.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3).
[3]杨辉光.关于建筑工程中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分析及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3(01).
论文作者:赵晋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地下室论文; 底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厚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