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生态整体论与未来科学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未来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比较
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比较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还原论与整体论主要属于认识思维方式范畴。因此首先应从认识思维方式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还原论主要是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思维方式、方法。近现代科学将认识的对象从其所处的环境、整体中抽离出来进行孤立的分析,追求关于对象明晰、确定的认识。还原论直接承继了近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倾向于将认识对象“拆分”为不同层次的基本实体(托夫勒称之为“拆零”[1]),把事物的整体性质归结为最低层次的基本实体的性质,用低层次的性质来解决较高层次和整体的性质。其所走的主要是从局部到整体认识思维路线[2]。
还原论作为一种认识思维方法,是与主体性思维、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和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一方面,还原论根源于主体性思维和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另一方面,还原论又强化了主体性思维、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和本质主义思维。主体性思维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思维视角,它从人的生存需要、生存目的出发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西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主体性思维片面发展的结果;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是与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思维视角相联系的。由于过分强调人自身的生存目的、利益以及人自身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将人与自然分离、对立起来。人与认识对象一方面构成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另一方面被视作性质不同的存在,只有人具有生命、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其他事物则是孤立的、被动的存在物;主客二分的认识思维方式看不到人与自然万物的有机联系,将人与自然万物看作相互分离、彼此独立的实体性存在,是一种实体性思维。在实体性思维基础上,本质主义思维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确定的不变的本质和规律,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作物理意义上的机械联系,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看作永恒的规律。而认识的目的则是获得关于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明晰、确定的认识。既然世界万物是机械的实体性存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线性因果联系,因此,对事物进行还原论的“拆分”成为西方近现代科学主要认识思维方式。
生态整体论是一种建立在生态科学和系统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等复杂性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有机整体论思维,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关系性和过程性等方面特征:(1)生态思维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它否定整体等于各部分之和的机械观念,认为系统是由内在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的复杂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自身特定的质;特定系统总是存在于更高一级系统环境中,受更高一级系统规律、状况、发展趋势的影响,其整体特性主要是从所处系统环境中获得的质的规定性。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生态整体论认为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决定的,整体是决定性方面。其所走的主要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2];(2)生态整体论思维是一种有机性思维,实际上整体性离不开有机性,肯定存在的有机性或生命性,对存在的整体性才有真正的认识。生态整体论对有机性的认识与古代文化对生命的直观体悟不同,它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发展基础上的。其所理解的有机性具体体现为系统适应环境的自调节、自选择、自组织的生命活动;(3)生态整体论思维又是一种关系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古代直观整体论将存在理解为混沌的不可分的整体性存在,生态整体论则将整体看作系统内在不同要素相互关联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整体论反对将存在整体看作静止的不变的存在,它从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出发,将存在理解为自组织演化的动态过程。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在一定生态环境中的存在,其产生、性质、存在状态、发展趋势,都是在环境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产生、形成、发展的,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复杂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巨网络系统。
概而言之,还原论走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线,生态整体论走的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还原论是一种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维,生态整体论则是一种主客一体的整体性思维;还原论是一种本质主义思维,生态整体论则是一种存在性思维;还原论是一种实体性思维,生态整体论则是一种关系性、过程性思维。
生态整体论思维与古代直观整体论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它作为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体性思维,又具有自身不同的特性,是对古代有机整体论思维和现代科学理性思维的辩证发展,是直觉体悟性思维与科学理性思维的统一,是立足于整体的存在性思维与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思维的统一。古代思维是一种立足整体存在的直觉体悟式思维,它将任何具体事物纳入到自然运化的整体过程中,注重对世界整体运化过程及规律的直觉体悟。现代文化过分强调人理性思维的作用,遮蔽了对人与自然一体性联系的认识。直觉体悟则能够超越理性思维的局限,认识人与自然的本源性、本然性有机联系。直觉体悟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万物一体性关系、人脑反映能力与反映对象的内在相应基础上的存在性思维。我们认为,存在性思维并不必定是排斥理性分析的混沌性思维,而对理性思维同样具有很强的涵容性、整合性。理性思维或人的自主性思维应在直觉体悟思维的观照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理性思维也只有在整体直观的观照下,才能回复其本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理性思维并不单纯是机械的分析、“拆零”,其实质应是使事物内在规律澄明显现,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传达给其他认识主体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思维的自明性。作为直觉体悟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存在性思维与主体性思维的统一,生态整体论既要求从系统整体性立场体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体性关系,又要求从人的需求和目的出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理性分析,肯定主客二分的认识实践意义。作为两方面思维的结合,生态思维呈现出立体性、透视性特征[3]。
(二)还原论与整体论由于认识思维方式不同,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关注不同方面,所形成的世界观也不相同
还原论将事物的存在主要看作实体性存在,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作机械的因果联系,将整个世界看作一架遵循几条永恒的物理规律运行的巨型机器。与还原论对应的世界观是近现代机械论世界观。还原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实体性存在物的内在不变的本质,二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联系,三是线性因果规律。
生态整体论将存在看作系统性存在,从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的高度考察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变化发展。与生态整体论思维对应的是一种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生态整体论视野中的世界是动态的、有机的、立体的、多层面的网络世界。其关于世界万物的认识主要关注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规律,强调系统演化的复杂性、非线性规律、随机性、自组织性。
(三)还原论与整体论是与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相联系的。对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比较还应从其中体现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方面进行
1.还原论与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还原论思维一方面根源于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思维;另一方面,还原论思维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客观上也助长了近现代文化中主体性思维的盛行以及人本主义取向的确立和发展。具体而言,还原论的认识思维方式确立了机械论世界观,而关于物质世界的机械认识,对于论证和确立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人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是崇尚人的理性。在它看来,理性不仅是认识主体,而且是价值主体,它不仅是人的价值之所在,而且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判断其他事物是否具有价值的根据。现代人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对于解除古代社会自然、社会对人的束缚,提高人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人的内在本质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现代主体性思维片面强调人的生存目的和物质需要,将人与自然、社会分离开来,带有自身的局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物质欲望日益增强,认知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发展逐渐发生偏颇,人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也逐渐为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取向所取代。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人自身的物质需求,无视自然生态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制约,它否定自然万物自身的内在价值,认为其他事物只有在能够满足人的物质欲求时才具有相对于人的工具价值。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助长了人类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和占有,导致了人自身理性与肉体的分裂,是生态危机、人性异化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与还原论思维的内在关联,也决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同时也是还原论思维的局限。
2.生态整体论与生态文化价值取向。生态文化是在生态危机和人性异化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对近现代文化范式反思的产物,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文化思潮。同时,生态文化也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理论发展基础上,与生态整体论相互关联,是生态整体论思维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的产物。
生态整体论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的自组织演化的系统整体,人-社会-自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整体协调。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对系统其他层面有着广泛的复杂的作用,而系统的不同层面以及系统整体自身的性质、存在状况及其变化发展对人和社会的生存质量和未来发展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就要求文化价值取向不能单纯考虑人自身的生存需要,还应考虑系统内部其他存在、系统整体存在状况、规律对人的制约,追求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短期来看,人的生存利益和系统整体的要求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但系统整体作为人生存的场所和基础,系统本身的平衡、和谐及优化,是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生态整体论与古代直观整体论不同,它并不主张将人消融到自然或社会整体当中,看作从属于自然、社会整体的存在,否定人的主体性,而是肯定人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认为系统内在要素的相对独立性、主体性是系统本身保持活力、自组织进化的动力。因此,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生态文化并不像古代文化一样弱化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单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还原论与整体论比较与科学未来发展
(一)还原论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1.对科学发展的消极影响。(1)世界万物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一个自组织演化的过程。还原论不能如实地认识世界万物的本真存在状态。生态整体论对还原论的转型,符合认识发展的必然趋势。(2)还原论片面强调“拆分”的理性分析方法,导致学科发展日益分化的倾向,同时由于忽视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之间壁垒坚厚。随着各门学科知识的日益丰富,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不相干上,自然科学各领域之间同样互相隔阂,难以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2.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由于不能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系统整体,片面强调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利益,片面发展人的认知理性和科技理性,导致在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中,人的力量片面增强,导致生态系统失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力量的日益强大,人改变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拓展,自然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反馈也日益明显。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还原论的认识思维方式不仅阻碍对客观世界的如实认识,而且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到人作用自然的方式,也因而影响到人和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整体论与科学未来发展
1.从科学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来说,生态整体论注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学科的发展。生态整体论作为在生态科学、复杂性科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思维方式,不仅对自然科学各学科,而且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均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生态整体论对于现代还原论思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思维范式的转型,可以预料,围绕生态整体观,我们不仅可以将自然、社会存在看作一个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而且可以建立以生态整体论为指导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兴学科群。
生态整体论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意义是,对于涉及面广泛、复杂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大型工程设计,它注重多学科参与,共同攻关,以追求最佳整体效益。如三峡工程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综合利用枢纽。三峡工程建设不仅涉及巨大、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防洪、发电、经济、移民、生态环境保护等众多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对三峡工程建设的论证必然要求众多学科参与集体攻关。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的决定。在此后的3年内,全国各行各业共412位著名专家,分14个专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科学论证。全国300余个单位,3200余名科技人员,围绕论证有关的45个课题组织了科技攻关,取得了400余项科研成果[4]。
学术界也有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学者刘华杰在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逾层凌域”的研究方法即体现了这一观念。所谓“逾层”,是指注重不同层次之间的贯通。所谓“凌域”,是指打破学科界限和空间界限,鼓励进入其他层次领域和其他学科门类,由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由还原论扩展到整体论[5]。
2.从科学研究内容来说,生态整体论要求既要认识与人自身的生存利益密切相关的线性因果必然规律,又要认识生态系统整体的有机规律,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生态系统整体规律协调线性因果规律的范围,限制其对生态系统整体的消极作用。
3.将科学研究纳入到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中进行考察,将科学研究纳入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高度进行认识。
生态整体论有助于我们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科学不仅是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同时还是人与自然联系的方式。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只看到实现人自身目的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到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只有从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认识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才能发挥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外从维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如英国学者舒马赫提出发展介于发展中国家本地技术和发达国家工业技术之间的“中间技术”,强调适应生态规律,缓和地使用自然资源,倡导发展适合第三世界国家的易于分散的小型技术;丹皮特·杰克逊、罗宾·克拉克提出“替换技术”,主张以利用再生资源、低污染、低能耗的技术替换现代工业的巨型技术,根据自然生态规律确定技术发展的界限;印度雷第提出“实用技术”,主张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与自然生态系统融洽相处;绿党提出发展自力更生和劳动密集型的“软技术”。“软技术”与工业技术对自然的暴力性、破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温和、柔软、有弹性和缓冲余地的技术,它不仅不破坏、污染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健康,增进繁荣。星野芳郎反对发展单一性技术,而主张发展“多样性技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6](190-200)。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关于科学技术的探讨,均开始考虑科学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注重从整体论视角探讨科技发展理念,体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还原论论文; 主体性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自组织理论论文; 科学思维论文; 生态系统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人与自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