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
王楚楚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摘 要]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把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与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有助于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内涵,对于深入理解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本质;以人民为中心;超越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在科学理论的高度揭开了人的本质面纱,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和方法阐述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意蕴,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探究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其新时代意蕴,有利于加强对党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有利于深入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意蕴。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意蕴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内容丰富,从抽象逐步发展到具体,大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维度
马克思非常注重人的本质问题,在各个时期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成果,并逐渐走向成熟。其中,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强调:“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P9)回顾费尔巴哈的思想,他认为:“人所认为绝对的本质,就是人自己。”[2](P555)而且,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产生来源于人的世俗生活,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反映。为此,同费尔巴哈一样,马克思注重从人自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又对其进行了超越。马克思认为人的最高本质是人本身。纵观之前各个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不管是审美、自然、意识、社会等,这些只能是人的本质构成要素,因为一定程度上动物也具有。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对人的本质思想做了进一步提升,认为人的根本是人自身,正是人自身对人的本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统领。
(二)人的类本质维度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马克思进一步探讨了人的本质。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类存在物”思想。回溯过去,费尔巴哈认为:“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 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普通的回答:是意识。”[2](P27)费尔巴哈只看到了意识,忽视了产生意识的根源。但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人作为类存在物是其与动物间的根本区别。他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把外界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最重要的是把自身也作为研究与改造对象。而且在自然界面前,人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现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从而实现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而不是像动物一样束缚于自然。
(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维度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费尔巴哈由于不了解实践的重要性,为此从单个的人这一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而看不到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人有机的联系起来。马克思则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即生产关系。另外,如果仅仅只谈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则不能彻底说明人的本质思想,最重要的还需要探讨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这就需要从人们在实践当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区别,从教育、职业、经历等各个方面具体定位一个人,使人的本质具体到个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现实的人问题。并且,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人的社会关系则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不一样,尤其在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社会关系则逐渐成熟和完善,人们经历了从家庭关系到国家关系的发展,而每一个人在这个大的社会网中又承担着多重的社会关系。
(四)人的需求维度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P5)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都是由生产生活实践产生的,包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虽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与现实性,但究其根源,则在于人的实践性。正是在实践基础上,人们满足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推动了人类社会更加完善。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协作,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马克思强调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为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旨在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预期,人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人类为了延续生命,能够创造性地制造生产工具,以此改造自然界和生存环境,达到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分析,人类发挥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们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6](P383)
二、新时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意蕴——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新诠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P212)党的这一奋斗目标,生动诠释了“为了谁”的问题,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第一位的伟大情怀。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风雨兼程、心怀群众,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各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不渝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致力于关心并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高度重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激发群众的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重点在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亲身询计于田野,虚心问计于人民,坚持从基层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向人民群众汲取分析问题的智慧,始终把群众作为力量的源泉,党把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需要由人民群众评判和衡量党的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把尺子,使党和人民的事业经得起人民的认可和检验。回顾以往,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立足现实,攻坚克难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由中国人民所缔造。
企业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做到知人善用。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理解员工、关怀员工和激励员工。同时也要做到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其所思、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三、以人民为中心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新时代的深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人的主体性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广大人民的主体地位;第二,从人的实践性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从人的类思维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放眼于世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第四,从人的需求性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明确运用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中。
(一)人的主体地位
在CTV牵引常规油船卸油这种应用模式下,常规油船采用单点系泊,在给定的环境下会有一个平衡位置,在平衡位置附近摆动。以CTV的系泊点为转点,调整CTV的艏向,使其与常规油船平衡位置的艏向相同。常规油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偏荡有一个范围,该范围在既定船型下取决于环境载荷。
2.持续提升巡视干部业务能力。从纪委、组织、审计和财务等单位抽调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巡视组。以提高政策把握、调查研究、文字综合等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巡视干部的教育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巡视干部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切实提升做好巡视工作的本领。
“你还想怎么复杂?”苏秋琴笑道,“烂眼阿根的死跟我有啥关系?我家的玉米地不遮不拦的,谁都可以死在那儿。”
同时,也要优化投入要素的比例,根据城市的具体状况、旅游资源、适当的调整资金、劳动力、基础建设、交通建设等要素的投入比例,进而实现城市旅游的高效发展、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人的实践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求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强调和阐述。他认为人类首个历史活动即为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P67)另外,由于社会生产力日益发达,人的需求也必定会发生一定变化。并且,马克思强调:“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3](P514)即人的发展是基于上一代人们所创造的现实条件基础之上的,并通过实践活动,再为下一代人们的发展奠定条件。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放置于具体现实中,从而使其具有历史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要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了党中央伟大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P90)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着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聚焦共享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在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强调要始终坚持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7](P218)广大群众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依靠力量,同时也是党的执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首创精神,把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使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党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丽篇章才会越写越辉煌。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中实践性特征。他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8]在新时代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继续书写辉煌的未来,不仅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广大人民的参与、支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需要广大人民众志成城,互相帮助,共同担当起精准扶贫之重任。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要想突破各种藩篱,需要扎根于广大人民的生活,汲取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人民,坚持群众路线,巩固执政根基,厚植群众基础。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人民是其主体力量,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体人民懂法、学法、守法。
(三)人的类思维
马克思沿用费尔巴哈的术语,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类存在物。但是,马克思所认为的“类”思维是“一种在区别性中同时又试图超越区别性并寻求统一性的思维,而这正是与人的存在特性相一致的”。[9]“类”概念或“类”思维并不否认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而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包括人与人之间,又能通过实践活动建立统一联系。从这个角度看,“类”思维正是强调与他人相联系、与他人开放而与之建立一定关系。“类”思维完全不同于孤立性、封闭性、无矛盾性的“物种思维”,并且强调每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分裂,甚至是共同体间的分裂。从这个角度讲,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方位,除了五位一体外,还有安全、外交等各方面。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整个世界和全球,把各国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实现和维护本国人民利益的同时,关切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虽然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等不同,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与国又紧密地联系着。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和而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并促使这些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在与各国开展外交工作中,我国始终坚持各国一律平等。同时,中国人民也期盼与各国人民一起,共创幸福美好的未来!
(四)人的需求性
马克思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3](P32)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生产实践活动即满足人类自身生存需要的活动,即人类自然需求的满足。人不同于动物,动物自身的生理需要是动物生命的全部,而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需要,如情感、自身发展、安全、归属的需要等。当然,人类的社会性需要基于自然需要之上,失去自然需要,人类社会性需要则是抽象的,而失去社会性需要,人类生存与发展则没有意义。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P11)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给人们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渐多层次化,人们对安全、生态、文化等有了更多的要求。正如马斯洛对人的需求的分析一样,人的需求共分为五类: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即人们在实现其基本需求时,会重新产生其他更高的自身需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人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人民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提出了更高需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结语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重要启示。探索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其新时代诠释,促使马克思人的本质与以人民为中心有机结合,以新的视角对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9]贺来.马克思哲学的“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哲学研究,2016,(8).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Marx ’s Thought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New Era
WANG Chu-chu
(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0,China)
Abstract :Marx’s thought of human n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Marx’s human essence thought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and the search for the joint point between the two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people-centered,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people-centered.
Key words :Marx;human nature;people-centered;transcend
[中图分类号] B03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12.005
[收稿日期] 2018-11-24
[作者简介] 王楚楚(1994-),女,山西壶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12— 0018— 04
责任编辑:秦 平
标签:马克思论文; 人的本质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超越论文;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