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刘圣美赵静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大浪社康中心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治疗仪对120例宫颈糜烂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12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治愈114例(95%),有效6例(5%)。用微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的优点。
【关键词】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99-01
宫颈糜烂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宫颈糜烂得不到有效治疗,已发展成为宫颈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不管是患者还是妇科医生,对宫颈糜烂都非常重视。临床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真正能彻底治疗的方法并不多见。本组资料中,我科对120例宫颈糜烂患者用微波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共120例,平均年龄(331±47)岁。平均病程(21±08)年,44例为经产妇,76例为初产妇。患者来院就诊主诉为:白带增多,白带黏稠,颜色发黄或呈脓性或带血,性交时出血,所有患者均感腰酸痛或下腹坠胀,病情越严重,其腰和下腹疼痛越严重。经前及性交时更为突出。所有患者均采用《妇产科学》所指定的分类标准[1]确诊,将糜烂程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120例患者中,轻度糜烂4667%(56/120);中度糜烂3667%(44/120);重度糜烂1667%(20/120)。120例患者均经宫颈刮片或白带常规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排除滴虫、念珠菌、淋病、细菌性阴道炎及宫颈恶性病变。
12治疗方法:患者于月经结束后3~7天之内开始治疗,采用型号为POME-ⅦA的微波治疗仪治疗。安排患者处截石位,对外阴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使宫颈暴露,棉球蘸碘伏对阴道和宫颈分泌的液体擦拭干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置微波治疗仪的照射功率在16~175W之间,将治疗头轻轻放入内窥器,避免与其他组织接触,开启治疗头开关,距创面05cm左右,垂直照射创面,由子宫颈内口向外呈放射状移动,将糜烂面逐点全部辐射一遍,近宫口处组织凝固稍深,时间稍长。近边缘处稍浅,并包括正常宫颈组织2~3mm,至创面改变为黄色即停止照射,一般持续数10s。手术半个月内或多或少有渗出液,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治疗后随访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经治疗后,患者宫颈上皮再生良好,糜烂表获面愈合,炎症消失,宫颈平滑;好转:经治疗后,患者宫颈糜烂的面积缩小,程度变浅,由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症状减轻;③无效:治疗前后糜烂面无变化,自觉症状未减轻。
2结果
120例中,轻度和中度糜烂者均一次性治愈;20例重度糜烂者,14例2个月痊愈,6例好转。一次性治愈共114例,占95%,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宫颈糜烂为妇科常见病。宫颈感染得不到有效治疗,即发展为宫颈糜烂。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局部治疗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以其直接、迅速对病灶症状进行治疗,能迅速缓解病情,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受到患者的临床医生的青睐。目前较为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冷冻、激光、红外线凝结、电烫、冷冻治疗等。而微波是其中较为普遍开展的一种。微波是由高频电磁波产生,产生的微波由特制探头接受后达到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处的分子和离子在微波的作用下,产生高速运动而产生内热,在很短的时间内温度急剧上升,使病变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凝固,最后坏死脱落,该过程能均匀破坏病变组织,对健康组织不产生影响。微波所产生的微热效应还能增加被凝固破坏组织周围基底部位的血液流速,使该区域的代谢加强、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加速组织的再生,能消炎,同时还能杀灭肿瘤细胞[2~3]。
本组资料中,我们采用微波对12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微波对宫颈糜烂处能起到高效的消炎、止血作用,对糜烂面细胞产生凝固性破坏而脱落,加速健康细胞的新城代谢利于宫颈的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使用,我们体会到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一次性治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2]张敏,刘婕.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240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2(4):348
[3]李英,王玉桂.微波治疗宫颈糜烂500例疗效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2):106
论文作者:田艳刘圣美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宫颈糜烂论文; 患者论文; 微波论文; 宫颈论文; 组织论文; 创面论文; 疗效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