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期待家长学科的重建--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学:期待家长学科的重建--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学:期待母学科的重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之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成人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学科论文,期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9-0067-03

成人教育自产生以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其丰富的、宝贵的实践经验需要得到归纳、总结、系统并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形成成人教育自己的学科——“成人教育”之“学”,以更好地指导成人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然而,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之路却并不平坦。

一、学科建设之初对母体学科的寻找:简单的照搬及面临的危机

成人教育学这一概念从逻辑上讲由“成人”和“教育学”两个概念组成,其中的“成人”是种差概念,“教育学”是成人教育学的属概念即上位概念,具有所有教育相关学科的一般性特征与规律,对其二级学科“成人教育学”同样具有一般指导作用。所以,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二级学科,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以其母学科—教育学为参照,在其指导下进行学科建设的工作。

可是,最初由于成人教育实践相对简单、成人教育工作者缺乏经验,使得成人教育学在建设之初以从教育学那里复制、照搬现成研究成果为多。随着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人教育也随之发生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与变化,以往那种剪贴拼凑而成的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开始漏洞百出,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成人教育学曾被学界批评为是“成人”与“教育学”的简单相加,好像只要把原有教育学体系中的相关术语前加上“成人”二字便是所谓的成人教育学了。这是因为成人教育学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几乎抛弃了能使自己独身立命的特有的研究对象——“成人教育”的整体性和特殊性,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学科独立性与学术尊严。在实践方面,成人教育面对互联网络的发展、知识的大爆炸、成人职业要求的提高、成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强等实际问题,越来越发现对教育学的简单模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例如,在时间上将成人教育限定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在空间上把成人教育限定在学校等固定场所,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等等,其实这样并不一定适合成人的教育、学习特点与要求。

二、对母体学科的反思与再寻找:如今的“教育学”并非真正的母体学科

面对现实的危机与多方的责难,我们开始反思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重新考虑在学科建设方面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寻学科建设之理、探学科建设之源,以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精髓与内理为指导,走出简单模仿之歧途,建立真正的成人教育学。然而,在反思之中我们似乎发现另有玄机,即我们一直认为是母体学科的“教育学”其实并非真正的教育学,至少她还不是完整的教育学,她在产生之初就没有把“成人”与“成人教育”包括在内,对于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不具有母体学科应有的统领地位和概括指导作用。这就好像是正在成长的孩子认错了母亲而无法健康成长一样。

(一)从成人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与“教育学”的逻辑关系出发进行的论证

1.真正的教育学应该有整体的和全面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一门学科存在的依据主要包括:其一,独特的研究对象。其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三,独特的概念体系[1]。其中“独特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理论的主体与核心,全部的理论分析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展开,所有的逻辑论证都是为了说明这一对象而进行的。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开始科学研究,才能形成关于该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起关于该研究对象的严格的科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逻辑顺序也是如此,它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围绕此研究对象建立起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形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教育学应该是以教育现象的整体或教育问题的整体进行研究的学问,而不是只研究一部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而把另一部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拒之门外[2],即“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应该包括人类从古至今所有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从空间上,应该包括一切国家、民族及地域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从教育对象上来说,要包括社会所有个体从生到死的全过程”[3]。

2.如今的不完整的教育学仅是普通教育学,不能成为成人教育学的母体学科

那么,仅从成人和成人教育的角度来看,完整的教育学应该是以“全人”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这其中包括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教育两部分。如今,我们认为是母体学科的“教育学”本身就舍弃了成人教育这一部分,而只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不完整的教育学,这样的“教育学”不能是真正的和完整的教育学,而是属于“普通教育”之“学”的范畴(不同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就其原意,非指“普通教育”之“学”,而是指教育的普通的、一般的原理,是“普通”的“教育学”)。因为“普通教育”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同教育”,即人们都需要受到的教育;二是这种“共同教育”指的是一般教育,是各种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训练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三是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的一般教育,通常称为“基础教育”[4]。

由此看来,我们现在认为是“教育学”的教育学还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自己就是教育学,它其实指的是关于未成年人的“普通教育学”。这一点从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各种《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概论》等教材中可以得到证实:首先,这些教材是以“教育学”为名的;其次,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部分的阐释中,将教育学分为广义教育学和狭义教育学,广义教育学即本文中所说的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学,她是以全人的教育现象的整体或教育问题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狭义教育学则专指以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最后,在教材基本理论之后的关于“教育学”主体内容的论述中,就完全地围绕这一狭义教育学或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展开,从师生关系、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评价,等等,无不如此。

我国教育学理论体系之建构主要是通过教育学教材的编著来实现的[5],现行的各类教育学教材所具有的这一普遍特征最能反映当前学界对教育学的一致看法,即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教育学体系仍是狭义教育学或普通教育学的体系。她不能代表教育学的全部,不具备作为一门母体学科而应该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和全面性,但是她却仍要以“教育学”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所以,成人教育学等学科很容易会把带有“教育学”之名的狭义教育学或普通教育学认为是自己的母体学科,殊不知本应该与之有平等的学科地位,是“兄弟”关系的学科,而不是“母子”关系的学科。

(二)从教育学发展历史出发进行的论证

1.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不完整性有其历史发展的原因

人们现在之所以会将普通教育学或狭义教育学就约定俗成似的等同于教育学,并不是理论工作者的刻意杜撰或偷梁换柱,而是有其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的。如前所述,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并强调该对象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从中我们发现如今的“教育学”的不完整性,它还不能成为成人教育学的真正的母体学科。然而,如果仅仅是静止地看待这一问题又不免会使我们的眼光和思路过于狭隘和片面,因为那样又会忽视了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另一个特点——历史发展性。

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但是又不等同于客观存在,而是被研究者意识到的那部分客观存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同样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要以教育世界的客观存在为研究依据;所谓主观性是指研究对象要以人的意识为存在条件。教育学研究的是被意识到的那部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就是说,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能力是要依靠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能力又由人类教育实践的程度来决定。所以,随着人类教育实践程度和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视野也不断扩大和成熟起来。

2.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与演进

人类教育实践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发展至18世纪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教育实践发展程度如何,人类的教育总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总量仍然有限,超越不了成人世界的控制范围,成人是掌握着人类生产、生活全部知识的绝对权威。在教育世界里,成人自然就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未成年人只能是接受成人世界知识的受教育者,这就是当时教育的全部内容。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教育始终都是“养成”和“塑造”的意思,其对象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比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赫尔巴特也称:“教育这个词是从训育与牵引两词而来的”。而教育的实践范围又将直接决定着教育学和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

教育学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语中:pedagogy,其原意为“教仆”,是奴隶主家负责孩子学习的仆人,其中包括上下学的接送、帮助携带学习材料和学习用品、监督他在学校中的行为等。照此词源的意思来看,教育学最早仅仅被视为一种关照儿童、监护儿童学习的学问。在近代的16世纪到17世纪,教育学从古代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学校教育也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遍发展。其教育视野严重地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之内,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有所扩大,但仍仅被理解为是关于儿童的教育、教养的学问,限于未成年人的学校教学活动。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分化趋势占明显优势,进入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分化时期。此时的教育学也趋于解体,分化出一大批现代教育学分支学科,这样人们就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认识与界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此时的教育虽然仍是以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为主,但已经开始意识到教育的对象应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是一个包括各个教育阶段、多层教育关系的整体,教育学也要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然而,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短短的2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工业革命、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不断到来,人类知识开始不断地、迅速地膨胀。成人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握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部知识,从而失去了对知识的绝对控制权,成人也需要教育和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同时,人类的教育实践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且发现了成人的教育与学习问题,成人将走下教育者的尊贵的“宝座”而成为受教育者和学习者,这一变化将成为对传统教育的突破和大发展。

三、对母体学科的继续寻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善教育学体系

教育实践的变化要求传统的教育学必须有所变化,即把成人教育也纳入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通过发现成人教育这一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而发现整个“人”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也必须有成人教育学等学科的加入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完整的母体学科。

然而,由于成人与未成年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活动,就使得成人教育与未成年人的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教育内涵与教育形式。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学与传统的普通教育学之间应该分别以自己的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而建立起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成人教育学还没有现成的能够将成人教育涵盖在内的母体学科作为参照,她需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进行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从而不断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这一过程又是成人教育学对母体学科教育学继续寻找的艰辛历程。

标签:;  ;  ;  

成人教育学:期待家长学科的重建--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