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与提高是一个具有时代内涵的跨世纪的教育命题。本报告依据对一些国家校长培训所作的考察及所搜集的信息资料,对当今世界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进行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以下4个问题:第一,新时代、新教育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挑战;第二,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成功经验与运行取向;第三,中国与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差异性比较;第四,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新时代、新教育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挑战

当今世界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新特点,着眼于“21世纪可预见的需求对当今教育提出的质量要求”,人们都在思索探讨教育如何迎接挑战,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问题。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人们必然会思索与探讨作为学校管理者与领导者、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的中小学校长的历史使命及其培训与提高的问题。中小学校长是特定的社会角色,是学校管理关系的承担者与创造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物。校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与整体形象。“现代化先化人后化物。”学校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校长队伍现代化,要求校长队伍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美国加州大学学校领导者学院在校长研修班上,专门组织校长们讨论校长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当今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社会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学校组织机构将产生哪些变化,校长将怎样带领学校组织成员去适应社会的变化等。提高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和能力,既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新教育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将提出如下挑战:

——放大校长培训的功能。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社会和终生学习的社会。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应该而且有可能接受教育。校长培训不仅仅是促进个体职业品质的发展,它已成为校长接受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长培训也不仅仅是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而且更有效地促进社区的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校长自身的完善。

——校长培训主体的多元化。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在校长培训中则表现为,一方面充分发挥专门培训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各级教育学术团体等。

——从学科课程为中心的培训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从以培训者为核心转变为培训对象选择的教育。传统培训模式是以课程、教材、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要求比较严格,系统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往往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需要和自身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培训对象的选择学习,能够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促进培训对象的自主发展,更有利于开发中小学校长的潜能。

总之,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呼唤着一代跨世纪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又呼唤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实现具有时代性的转变。

二、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成功经验和运行取向

美国比较教育家坎德尔曾说过,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将在教育目的和课题上越来越趋于接近和类似。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在校长培训中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运行取向,取得一些相似的经验和做法。

1.重视发挥国家能力,把校长培训转化为政府行为。

加强国家、政府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领导,发挥各级行政主体的规制功能,是许多国家共同的经验,无论是集权制国家还是分权制教育体制的国家,都注意到,要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能力,把培训的自发行为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早在1973年,法国教育部就提出关于中学校长培训的指导意见,1981年则再次颁布通知,明确提出了4条具体培训措施:第一,校长职业培训包括职前和职后两方面培训;第二,将职业培训扩展到第一年见习期,接受督学控制并与以后的在职培训联系起来;第三,新校长与邻校富有经验校长要保持联系;第四,定期召开地区性校长会议,以便相互帮助。

英国教育科学部,在1983年采取了对现职校长进行学校管理、经营业务的研修制度的措施,1984年正式公布为校长进行研修的两项决定。一是在大学和其它高等教育机关,开设“学校经营管理”教育课程,派遣现职校长、新任校长、教导主任等前往研修,代替派遣人员工作所需费用,全部由教育科学部补助;二是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创办全国学校管理经营开发中心,为培训校长服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法(第44681条款)规定,提供经费,实施校长培训的3年计划。有的州还规定,校长不仅上岗前要接受培训,任职5年后还要继续参加培训,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澳大利亚1992年开始实施“未来学校计划”。联邦政府就业、教育、培训部为支持这项改革,决定选择“校长领导和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作为全国性首要赞助项目,并成立中小学校长业务培训提高联合会(APAPDC)。

中国“八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从1989年以来,国家教育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召开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培训工作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指导、检查和部署培训工作,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发挥培训主体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

为了促进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专业化,许多国家设立专门培训机构。注重发挥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促进培训机构的专业化。世界各国的培训机构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专门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团体(如校长协会、学校管理协会)等。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教育学院,如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育学院等都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美国的一些州还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英国校长培训工作由教育培训署负责全国的宏观管理。培训单位主要分为高等学校教育学院、地方教育局、专家个人3类,这些单位分别到政府注册登记。培训署负责对培训工作作出评语,再确定哪些机构和个人具有校长培训资格。

前苏联非常重视校长培训与进修。70年代初就制定了《普通中学校长进修工作条例》,在各师范学院与教师进修学校建立“校长进修系。”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近60个校长进修系,形成培训网络。

加拿大安大略省17所大学中,有11所设有教育学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负责校长培训两种课程,即教师资格培训课程、校长资格培训课程。有些大学为使校长进修活动更加组织化,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

泰国教育部直接领导,并在全国设立9个培训中心,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3.适应校长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都十分重视课程的设计和建设。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各国校长培训课程除逐步形成自身特点外,也体现了一定的共同性。

(1)培训课程目标指向的时代性与挑战性。课程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总要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结构。校长培训课程也不例外。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对校长的要求相应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强调校长培训课程要主动适应时代的挑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2)培训课程结构的专业性。校长角色是社会系统水平的特殊成员,是与学校教育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教育管理组织能力的职业角色。他既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管理关系的制约,又是学校管理关系的主体。校长这种角色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特殊行为模式”,必须接受特殊的专业课程训练。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校长培训课程的设置和设计,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适应校长职业活动的角色要求,具有专业性。前苏联教育学博士T·沙莫娃认为,“依靠校长的经验和直觉在今天已不足以解决问题了,要强化管理的过程,需要把学校管理转向科学的水平。而这就要求对学校领导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尽管校长培训课程结构的设计,各国模式不尽相同,有些国家如英国,比较注重校长学习一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有些国家如荷兰、挪威等,比较强调学校管理过程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但是都把管理专业知识作为校长培训课程的核心,建立以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校长培训课程结构。

综观世界上一些国家校长培训课程的构建,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其一,建立由资格证书课程、学士课程、硕士课程、博士课程、校长高级课程组成的多系列、多层次的体系。其二,建立由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政策法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几大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其三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的模式。其四为一般研修课程、资格研修课程、特别研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我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实际,对校长培训课程编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体来说,中国校长培训课程结构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系统课程与专题课程相结合的模式。

(3)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许多国家校长培训课程体现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校长培训一般开设课程发展、学校管理、学校财政、人事管理等课程。江苏省是中国校长培训的先行、试点地区之一,几年来在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根据校长工作岗位与职责不同进行分岗培训,分别举办“一把手”校长、教学、总务、德育副校长等培训班。校长们反映分岗培训针对性更强,培训内容管用、解渴。第二,围绕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先后举办常规管理、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等专题培训班。第三,把课程学习与经验总结结合起来。不少地区以优秀校长的办学经验作为培训内容。第四,重视实践课程,每期校长培训班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参观、考察活动,在考察活动中进行研讨。

(4)培训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美国芝加哥市教育局人事培训部,每年在夏季与教育服务中心协作,举办校长培训班,每次集中5天,每天4.5小时,学习内容有教师评价、学校人际关系、校长与法律等。校长根据自己需要选习。中国校长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课程设置上有统一规定,同时又允许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一些具有社区特点的特色课程。

4.顾及校长学习经验和学习特点,注重培训形式和方式的多样性。校长在职培训究竟以何种形式和方式为宜,在世界上一直有所争议。这是因为校长的年龄、经验、背景、需要和追求的目标差异很大,各国的培训目标也不尽相同。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积极倡导经验中心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指导成人学习似乎最为恰当。英国、南斯拉夫等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经验具有两重性,并非所有经验都是正确的。科学的观点是,既要发挥经验对校长学习的积极作用,又要反对机械搬用经验甚至采取经验主义态度。从许多国家校长培训的经验来看,它们都注重培训形式和方式的多样性,以顾及校长学习的经验和学习的特点。

许多国家校长培训比较普遍使用的大致有校长岗位培训班、校长研修班、专题研讨班、讲习会、评价中心活动、校长硕士、博士课程班等形式。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教育、通信广播、卫星电视教育等形式来培训校长。为了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根据校长学习的成人性、在职性、问题中心取向等特点,各国采取具体的培训方法有专题辅导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组织教学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法、代岗位见习实习法等,培训方法呈现多样化。一些发达国家还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学员传递信息知识,布置作业、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在家庭、学校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与教师进行交流,接受教师的指令,询问学习中的问题。

三、中国与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

1.中国与部分国家校长培训目标的比较。

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工作首先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培训目标的制定及其功能、作用。同时,由于各国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国情等的不同,在校长培训目标上又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比较,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校长培训目标的起点不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基本上是属于一种基础性、补偿性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未实行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对广大中小学校长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性要求,校长的整体素质不尽理想。1989年开始启动的全国百万校长培训工程,是一种任职资格的培训,基本上属于岗位培训性质,具有基础性、普及性、补偿性的特点。“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的继续提高培训,比岗位培训前进一步,层次有所提高。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仍然具有基础性、普及性、补偿性的特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对校长资格就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要求校长必须具有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龄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必须接受教育管理专业的训练。因此,这些国家校长培训的起点比较高,相对来说培训层次也比较高,如为校长开设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及校长高级课程等。近些年来,中国一些比较发达地区,也明确提出培养专家型、学者型校长,培养硕士校长、博士校长,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校长培训的要求和层次也将不断提高。

第二,对校长在素质要求上有所不同。中国校长培训目标比较全面,强调提高校长整体素质,政治与业务并重。《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与岗位要求(试行)》中规定的校长岗位要求包括基本政治素养、岗位知识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在《“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中提出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善管理的要求。在能力方面,比较强调规划、决策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指导教学能力,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校长的要求则偏重于教育见识、公平意识、敢冒风险、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在能力要求上,比较重视的是决策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一些国家还特别重视培养校长适应社会变化的应变能力。

第三,在注重校长个体发展上有所不同。一些国家认为,校长培训是“发展性”的,“而不着眼于补救”,要“极为关注于支持和推动校长们在个人和专业上的发展”,“满足校长提出的要求”。因此,这些国家在校长培训目标上比较强调促进校长个体的发展。与国外相比,中国比较重视校长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最佳目标是把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偏向其中某一方面都是“跛足”的。

2.中国和部分国家校长培训机构与培训体系的比较。

许多国家都重视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但是也有不少国家对培训机构缺乏统一要求和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未形成网络化、层次化的培训结构。一些国家各州(省)校长培训工作各行其事,缺乏统一要求,培训机构设置也不健全。培训机构网络化建设比较好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及中国等。澳大利亚有3类机构参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教育部下设有专门的“培训与提高处”,负责全州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德国校长培训分为4级:州立进修学院、区进修学校、地方教育局、学校。州立进修学院在本州及本州若干地区设置分院,负责校长培训。各州立进修学院每年召开全联邦的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交流、研讨、协调校长培训工作。韩国1964年制定并颁布了《教员研修令》,并分别在国立大学附设初等教员研修院、中等教员研修院、教育行政研修院和综合教员研修院。1972年设置专门研修机构——“教员研修院”和广播函授大学。现在初等教员研修院附设在11所教育大学,中等教员研修院附设在16所国立大学,教育行政研修院附设在汉城师范大学。还在韩国教员大学里设有综合教员研修院,初等、中等及教育行政等部门人员均在此研修。另外,还设有独立的“中央教育研修院”,集中研修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从而使韩国的研修制度更加完善化、体系化。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实践中,中国在培训机构、培训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就,目前在全国已形成两个4级网络体系。一是校长培训管理体系,由国家教委人事司——省(市)教委人事处(或师教处)——省辖市(或地区)教委人事科(或师教科)——县教委人事股(或教育股)组成。二是校长培训工作体系,由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省(市)教育学院——省辖市(地区)教育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组成,各负其责,分工协作。近些年来,一些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也举办了教育管理专业硕士课程进修班,为在职校长提供进修机会。1989年10月成立的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根据国家教委指示,分期分批轮训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以逐步造就一支我国中等教育的改革家和科学管理的带头人,并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起示范、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先后举办了9期中学校长研修班,受训人员达500人。根据UNDP(CPR/91/420)项目的要求,在国家教委人事司直接领导下,江苏教育学院、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为全国边远省份培训250多名中小学骨干校长。不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还与进修院校联合办校长培训班,这类培训班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结合紧密,针对性强。总之,中国校长培训比较规范化、体系化,对提高广大中小学校长素质和能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继续发挥作用。

3.中国和部分国家校长培训课程的比较。(见表一)

表一 部分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比较表

国别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1.组织管理;2.教育领导;3.组织领导;

协会“学校校长专业发4.教育管理;5.文化管理;6.政治领导;

展优先领域”课题研究7.领导反思。

德国莱因茨——法耳茨州 1.领导艺术;2.开发新的教学方法;3.

教育管理;4.学校发展;5.学会交流。

美国(高等学校教1.行政管理学基础;2.督学基本原理;

育学院校长选习) 3.学校法律;4.人事管理;5.教育中劳

资关系;6.教育变革过程;7.教育管理

研究;8.组织理论和设计;9.学习和教

学理论;10.校长学;11.计划和革新策

略;12.电脑学;13.学校建筑等。

加拿大1.组织和行政理论;2.教育人员的视导;

3.加拿大的教育;4.选修科目,如中小

学组织和行政,教育的社会、经济、法

律及政治背景;5.教育计划及系统分析

等。

加拿大安大略省 1.不同领导模式和领导者、管理者应具

(校长任职资格指南) 备的知识、技能和见识;2.校长不同角

色的领会和把握;3.有效地进行课程管

理的技能;4.增强课程效果的创新技术;

5.学校社会关系及其调适;6.促进教职

工走向成熟和对教职工的检查指导;7.

当前教育上新问题和教育发展趋向;8.

种族平等的教育政策;9.学校有效管理

及其对校长的要求;10.校长分析、总结

、决策能力等。

英国(校长协会)1.发展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视野及领导

能力;2.对学校的分析;3.教学管理;

4.学校管理策略;5.学校政策;6.财务

管理;7.和上级机关、社区、家长的关

系;8.如何迎接挑战等。

英国(西北教育管1.当今学校和社会的研究;2.学校课程

理中心) 及其评价的检测;3.对于面临生源减少

的学校收缩计划的实质性练习;4.时间

管理技巧;5.教职工挑选、训练和评价

;6.学校组织和决策;7.法律;8.人际

关系;9.学校工作重点次序以及长期未

来计划等。

美国加州大学学 1.校长如何办好学校;2.校长自我评估;

校领导者学院3.校长集体的建设;4.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5.移民学生的教育;6.组织理论;

7.学校发展的预测;8.学校组织文化;

9.如何帮助抵触改革的领导者;10.校长

语言技术等。

中国(“八五”期间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教育政策法

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规;3.学校管理;4.教育学科知识讲座

(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思想史、国外教

育情况等专题);5.教育管理实践。

中国(“九五”期间 必修课程:1.教育思想专题;2.教育法

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制专题;3.学校管理研究专题;4.中小

学教育科研;5.中小学教育评估。

选修课程:1.学校管理心理专题;2.比

较中小学教育;3.现代教育技术;4.国

情与教育专题。

特色课程:本地区的教育经验和教改理

论、教育管理实践。

从表一不难看出,部分发达国家的校长培训课程基本上是以专题设置为主,是一种菜单式、选择式的专题培训的课程模式。课程及内容不拘形式,不追求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菜单式、选择式的课程模式,既能适应并促进校长职业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并促进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当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校长培训工作也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模式。一些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是一种高学位的培训,更加注重理性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协会以及专门的培训机构比较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注重适应校长职业发展、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强调针对性、实用性。中国“八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本上是属于基础性的培训范畴,比较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在许多地区基本上是系统性的培训课程模式。相对来说,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难以贯彻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中,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注重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发展的同时,注重满足校长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水平校长的需要,不仅规定专题的必修课程,而且规定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既有统一性规定,又有灵活性要求,赋予各省市一定的自主性,结合本地区实际设置课程。

4.中国和部分国家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

综观一些国家的校长培训模式,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第一,一些国家通过教育立法对校长的任职资格、任用、选拔、培训、进修给予明确规定,并把这种外在规定转化为校长自身内在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第二,一些国家基本上是一种主体参与式的培训模式,把培训对象——校长看作培训的主体,十分重视发挥校长主体能动作用;有的国家甚至把校长培训校长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

第三,一些国家提倡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注重实效性。鼓励学员多提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尤其是注意培训学员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倡不同观点、看法的讨论,不一定要求有统一的结论性意见。

第四,培训方式方法比较开放,灵活多样。有的国家不仅提倡培训单位培训校长,而且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协会等方面作用,有的国家还让校长参加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这是校长培训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远距离教育、电视等提高校长培训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和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特点是:

第一,十分重视培训工作的政府行为。“八五”校长岗位培训基本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其优点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统一要求,有利于加强领导,把校长培训作为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效率比较高。但是要把这种政府行为转化为学员内在需要和自身行为,则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这种政府行为必须要和广大中小学校长内在发展要求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中国的校长培训比较注重发挥各级进修院校的作用。进修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校长的实际比较了解,容易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此同时,在校长培训工作中还注意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和教育学会的作用。

第三,中国校长培训工作比较规范,对培训目标、内容、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有利于保证培训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与一些国家相比,校长培训缺乏开放性,培训工作局限于学校系统内部,往往容易出现就教育论教育的现象。同时,对培训对象的主体能动性重视不够。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改进完善我国的培训工作。

四、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教育立法,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制度化、法规化。校长培训是一项长期久远的工作,是功在千秋的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像有的国家那样,通过教育立法形式加以规定,使校长培训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法律地位,并依据立法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通过立法规定校长每隔几年接受一次较长时间的培训,也可结合平时工作进行短期培训,把长期培训制度与短期培训制度结合起来,还要通过教育立法来保证校长培训的经费来源,保障校长切身的经济利益。

2.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教育学术团体等培训主体的作用,形成校长培训的合力。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是培训校长的主体力量,他们各自在培训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放大培训的功能,增强培训的效率,还需要协调几方面的力量。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又要发挥整体优势,使几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在这方面有些国家协调配合较好,有些国家则存在“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的现象,需要加以整体协调。

3.注重学员的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促进校长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校长培训的首要职能不是授予学员学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培养学员学会在多变的需求中“确定最迫切的首先应满足的需求”,这是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考察、了解中小学校长的学习需求应成为校长培训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工作依据,这也是校长培训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4.改革校长培训课程,提倡课程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课程多样化、综合化是普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适应了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既分化又综合的潮流,也是校长培训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根据校长在职学习的特点,培训课程设置宜体现少而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主导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校长培训课程的综合化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减少课程门类,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第二,合并相关学科,形成几门大学科;第三,开设综合性专题。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训的实效性。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将促进校长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校长培训中,一方面要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另一方面又要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行动研究法、专题讨论法、咨询法等适合成人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

6.加强校长培训的研究,提高培训的科学水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要能适应社会发展与学员个体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就要开展教育研究。要探讨新时代校长培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怎样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中小学校长向教育管理行家转化的内在机制等。只有加强研究,校长培训工作才能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7.促进国际交流,缩小地区之间差别。1990年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所发布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责任,它需要国际团结和合作,以加强其教育自足能力”。当今世界校长培训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各国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国家发展有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发展也有差别。缩小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协作、互通信息、沟通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发展机构应采取倾斜政策,更多地援助发展中的国家。

(执笔人 王铁军)

标签:;  ;  ;  ;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