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陶怡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患者(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51-0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因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目显著增加,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机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骨质消失严重,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髋关节骨折。人工关节置入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该手术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广大患者以及医生的认同[1]。但是在手术结束后,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血流速度、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原因致使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不仅不利于患者治疗,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的身体状态逐渐变差。因此,对于老年髋关节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做好护理干预,通过控制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5.4±5.9)岁;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9例,骨性关节炎5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4例;其中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52~79岁,年龄平均(65.7±6.0)岁;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7例,骨性关节炎患者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双侧8例。对比2组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生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

中医护理干预:(1)中医康复训练,在患者术后第一天,将患者的患侧肢腿向外伸展,避免内收、内旋、外旋等情况发生。在患者半卧位时,将髋部屈曲角度低于45°。积极鼓励患者深呼吸,每组做10次。指导患者对患侧肢踝关节进行主动屈伸训练,屈踝10秒后放松10秒,重复多次。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将患者保持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并保证大腿前肌肉收缩状态10秒,再放松10秒,重复多次。对于其他非患侧肢的关节,每次活动1~2分钟[2]。(2)术后第二天,重复上述训练内容,并对患者的臀大肌、髂腰肌进行收缩训练;术后第三天至第五天,重复第二天活动内容,对患者髋、膝关节进行屈伸主动训练。术后6~7天,重复上述所有训练内容,并对患者进行髋外展、直腿抬高、站立位平衡训练等,上述所有动作每隔2个小时至少做10次。(3)情志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当中,指导患者家属尽可能多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4)穴位按摩以及生活指导,按摩患者涌泉穴,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告知患者应多饮水,稀释血液粘稠度,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保证日常营养所需的同时减少低脂、低糖、低盐食物,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分析,以P<0.05表达组间数据差异性。

2.结果

观察组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内容见表)。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骨折的发生率非常高,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流失十分严重。临床上针对骨折患者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改善患者病情,但是随着老年人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这就使得很多患者手术后康复缓慢,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且增加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3]。髋关节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发生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皮温皮色发生改变等,相关研究表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峰期是患者术后第一天到第四天。因此,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腿部训练,提高患者的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4]。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腿部功能训练,在患者术前1~7天内进行腿部肌肉、关节功能训练,促使血液回流,避免静脉血栓发生。同时再给予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主观能动性,让患者能够尽量配合护理工作,并加速康复速率。另外指导患者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给予患者涌泉穴按摩,涌泉穴乃肾经首穴,是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重要穴位,按摩涌泉穴具有加快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可畅通血脉,促进血气运行[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

总而言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石瑞芳,王国玉,王想福.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29(4):121-123.

[2]汤丽杰.中医护理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128-129.

[3]张荣.中医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971-973.

[4]王慧.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5):175-176.

[5]罗东.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8):8-9.

论文作者:陶怡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陶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