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手势视觉艺术传达论文_张星

合唱指挥手势视觉艺术传达论文_张星

张星(湖北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湖北 来凤 445700)

【摘要】合唱指挥需要了解作品表达的生意程度,对手势传达的重要性和概念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明确业务和专业之间差异对于指挥传达存在哪些作用影响,结合应当了解的运用、视觉等方面要求设定进行效果控制,对艺术传达进行策略中的原则应用表述和指挥手势要求,将要求上不够明晰的内容进行实际传达阐述。

【关键词】合唱;指挥手势;艺术传达;情感传达

中图分类号:G64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97-01

一、合唱指挥手势概念及重要性浅析

合唱指挥的首要职责是带领合唱团在合唱过程中向观众传达作品情感,整个过程是由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一个是排练环节,在排练阶段合唱指挥需通过指挥手势、语言描述、语言提示等方面综合传达,实现与团员的沟通和互动,进而培养出一种默契。另一个环节为舞台演出环节,此环节不再具有语言表述,由手势指挥为全部指挥手段,指挥通过手势提示队员,为观众带来具有丰富情感、优美动听的乐章。在实际乐队指挥工作中,指挥作为乐队核心而存在,需要对合唱乐队进行组织、规划、训练、曲目编排等工作,在合唱队练习和演出过程中,指挥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还需具备优秀的音乐基础、音乐分析能力、音乐创新能力。在演出过程中,合唱指挥只能通过指挥手势进行信息传达,信息传达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业务和专业的指挥者对于视觉艺术的了解存在差异,由于长期接受训练和进行演出参与使专业者能了解舞台,对于现场的灯光、布置能快速的适应并专注的融入情感,根据合唱曲目要求和实际唱功状况进行指挥时表达要求,能够帮助歌手通过神韵和演唱进行情感表达和唱功提升,业务者的指挥更多是将合唱中需要控制的高潮起伏进行了解,提醒歌手在演唱时应当怎样调整自身状况、进行自由情感发挥,不能根据合唱性质进行较为可行的整体氛围和水平上要求,会影响合唱中的感官表达和视觉美观。许多指挥者能投入工作进行热情而大胆的合唱指挥,但不能带动现场气氛的活跃以及技术方面的成熟,使歌手们需要更多依靠自身水平对演唱质量进行保障。指挥者对于音乐鉴赏的水平不够成熟会导致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十分局限,无法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多么深刻的见解和评论,却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单纯的效仿前辈不懂得艺术传达需要怎样的美感,无法将音乐作为艺术进行必要深刻的自我要求和表达了解。指挥手势的运用能够将大众传达一些信息,向歌手们示意曲目情感阶段和节拍控制内容,向观众们传达演出者们对于曲目的阐述和理解,使大众能够感受艺术价值进行现场指导上的传达了解。

二、合唱指挥手势运用原则

指挥手势经过外在挥动表述到具有运动性和艺术表达性的发展过程,指挥手势根据特点和内容可以分解为点和线两面,围绕指挥点和线进行情感添加,并通过点、线变化进行不同曲风、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传达,引导合唱团员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从识拍、收拍、声拍进出到声音调整、乐句处理、错误纠正等方面全面落实。

线性运动通常由许多点构成,这些点都具有差异性并传达出不同的寓意。在指挥形成过程中,击拍构成的敲击点运用最为广泛,其次是弹上点,这两种基本点运用及其变换形态涵盖了指挥手势的一切。击点前和击点后都相应形成两条线,分别称之为点前线和点后线,这两条线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别。点前线是由主动的加速、加力的线性运动产生,点后线是由被动的减速、减力线性运动直到静止形态产生。演唱者对点的预测通常来源于线的功能及特性,其中涵盖了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速度、力度、呼吸、声音达成等方面的内容及其相应变化形态。常见的二、三、四节拍等图示通常构成元素为击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弹上点没有点前运动,其主要内在构成为既定位置发力瞬间形成的扭矩点,其实质是直接运动产生的结果。弹上点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条线,通常称之为点后线,也称为点后反弹线。

指挥手势传达的信息需要根据作品见解进行传达上要求,明确微小动作中的内涵才能使歌手根据指挥完成要求,指挥者应当结合事先进行的作品了解和技术预见,为自己的表演设定某种概念依据适应状况进行手势设定,将手势传达在跟随节拍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的运动、位置、形态等视觉艺术上了解,能够结合情感传达进行力度、节拍上的指挥要求和动作规范,根据点、线等运动要素进行传达时的具体内涵状况认识。对指挥中应当尊重的作品内涵进行不断的熟悉和体会,明确运动原理进行手势动作上的前后呼应控制,结合视觉艺术支持进行专业上运动形态指导,根据指挥中应当进行的有力表达实现旋律、曲调上理念尊重,在不脱离作者表达的状态下进行合唱中高质量传达释义,以落实艺术传达为主进行视觉上手势控制效果要求。

三、合唱指挥手势艺术传达策略论述

不同指挥手势的达成效果在视觉艺术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为点和线之间在获取位置和获取角度之中的差异,不同的击点角度取决于不同位置点的选取情况,不同的角度还能产生不同的图示。通过本人指挥实践经验分析,击点选取的最佳位置为手臂最便利、最省力、最自然、最便于和合唱团成员交流沟通的位置,通过最佳位置选取,可以实现省时、省力、扩大运动空间。手臂前伸位置需挑选为指挥者感觉最舒适、最灵活的位置,并满足双手外向平伸后身前180度范围内,作为指挥活动的运动空间。击点位置通常由击点方向决定,指挥活动中常用的击点位置有下击点、外侧击点、内侧击点,这些位置通常位于肩膀水平线以下。通过这样的范围选取,创设出的活动空间省力舒适,发力便捷又不过度,有利于实现合唱过程中自然美、艺术美的有力传导。在击点时指挥者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是两手前伸不够舒展,紧贴外肋,导致运动范围受到限制,整体指挥不够简洁大方。另一方面是击点的点位偏高,容易产生肌肉酸胀,导致在音乐高潮处指挥传达力度不足。最后是对肩平线以上的点位运用过度,造成演出过程中观众审美疲劳,还导致指挥过程平铺直叙,缺乏波澜。

下击点作为自上而下的零角度垂直点,在指挥过程中不可产生偏离角度,一旦发生偏离现象将导致内、外击点混淆表述,不利于合唱指挥中的信息传达。内击点和外击点向内、外、下方的击点应保证在锐角范围之内,这样指挥者选择的余地就会很大。45°角范围内的点用力程度较小,作为最为省力的角度范围,在合唱指挥中运用频率最高。随着角度不断提高,大于45°角的点,对大臂支撑的力度也会随之增强,将会导致指挥容易疲倦,不利于指挥效果的有力达成,内、外击点的最佳角度范围应该保持在25°至45°的角度区间范围之内,保持在此范围之内的指挥手势力度容易控制、挥动舒展自然,适用于长时间的使用。45°至90°角度范围内的点,因所需支撑控制力度较大,不易于过多使用,只在大型对比空间内放入短时间使用,更利于增强指挥手势的艺术传达。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指挥者作为合唱团或乐团核心存在,其指挥手势直接影响到团队对作品的呈现程度。在实际指挥过程中,指挥者需通过对指挥理念和音乐素养的不断填充,并通过实践经验进行创新性运用,才得以实现指挥信息的有力传达。本文通过指挥手势分析,相应引出合唱指挥手势运用策略,在运用中实现指挥手势艺术传达,希望上诉论点能为广大合唱指挥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简述合唱指挥手势中的视觉艺术[J].应玫.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浅谈构成合唱指挥手势的几点要素[J].王一凡.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3]浅谈合唱指挥手势的重要性——以《香格里拉》为例[J].谭安权.戏剧之家.2015(13)

论文作者:张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合唱指挥手势视觉艺术传达论文_张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