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330500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治疗,15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疏血通;纤溶酶;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应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均为初次发病,年龄41~78岁;病程6~70h;患肢肌力<3级。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机制异常者。
1.2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6mL联合纤溶酶100u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纤溶酶200u静脉滴注。2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按规定进行康复锻炼,并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抗凝。
1.3疗效标准
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包括无变化、恶化和死亡):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组治疗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15±5),治疗后(7±4);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4±5),治疗后(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未见皮肤黏膜、颅内及身体其他部位自发出血现象。
3讨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传统中药水蛭与地龙的精制萃取液,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样物质。天然水蛭素是从水蛭及其唾液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是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3];天然蚓激酶是从地龙中提取的具有纤溶活性的多酶组分,蚓激酶有类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的作用,与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与纤维蛋白结合后可使其迅速降解,有很强的纤溶作用。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平衡是维持血液畅通的基础,凝血功能增强或/和纤溶功能下降都可导致血栓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4-5],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及纤溶活性的显著降低,这是导致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tPA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它对纤溶酶原的精氨酸(560)-缬氨酸(561)肽键有特异性裂解作用,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启动纤溶系统,促使血栓溶解。
目前特异性治疗是指针对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治疗。近年研究主要为改善脑组织血循环及神经保护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其中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脑血流措施,但由于溶栓药物对时间窗(急性发病3~6h内)有严格限制,且禁忌证较多,单用溶栓药物很难达到良好的疗效。通过上述临床疗效观察及比较可以看出,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后的治疗,使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同时降低溶栓药物的使用量,极大地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疏血通及纤溶酶能通过多重机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血循环,建立侧枝循环,改善患者预后,未发现出血性转化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陈华友,黄静,蒋芝君,等.抗凝良药水蛭素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3,38(3):3.
[4]王元业,王峰,李林文,等.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D2二聚体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J].神经疾病和精神卫生,2003,3(1):70.
[5]姜建东,吴惠毅,吴芳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tPA和PAI21水平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6.
论文作者:万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水蛭论文; 脑梗死论文; 评分论文; 程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