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小语课堂效果论文_陈山

适时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小语课堂效果论文_陈山

陈山(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教育信息中心 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信息技术适当应用于语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将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分别从抓住激发兴趣的时机、抓住创设情境时机、抓住理解需求的时机、抓住感情需求的时机等四个方面探索如何适时融入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64-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可以把课本上枯燥文字、公式转化为看得见的形象,听得见的声音,增强直观性,有效地避免学生厌学情绪,使其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但在现实授课中,有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不分使用的必要性,不分使用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运用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在学科教学中,多媒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积极辅助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下面就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一、抓住激发兴趣的时机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善于抓住激发兴趣的时机,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松脂球”、“化石”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还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抓住创设情境时机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抓住教学内容的创设情境的时机,巧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插图不足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可以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桂林山水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桂林山水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漓江水、桂林山等景点也印象深刻,让学生如亲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面,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轮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三、抓住理解需求的时机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则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其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活动,产生“愤悱”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才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纸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投影出示相关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抓住感情需求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教学情感故事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因学生从未亲身经历过地震,对其各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难以引起情感共鸣。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播放给学生看:5.12 汶川地震后,一位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整整挖了三天三夜,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终于挖出了自己的儿子,可惜已经死了,而这位父亲的指甲全掉光了,食指的第一节骨头也都挖断了。通过视频中的场面来感动学生,让其真正体会到地震的危害及父爱的伟大,弥补教师口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由于作好了铺垫,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必定能感同身受,很快将情感融入课文,教学效果明显。

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但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应针对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适时、适度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最大的辅助作用。

论文作者:陈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适时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小语课堂效果论文_陈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