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齐宏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
摘要:市政道路同基本道路相比,有其独特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市政道路发生沉陷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路基的压实不够或是路段的土质太松软在地下水的浸入下,地面逐渐下沉。沉陷现象给公路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养护工作中应作为即刻处置的对象尽早的改善,避免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应对措施
一、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产生的原因
1、桥头沉降段的结构设计不够科学。我们在进行道路建设时,对路基的处理基本上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搭建法或者粗料填筑法,使用这些方法的主要原因是降低道路桥梁段的刚度差异和沉降不均匀,进而能够十分有效的避免车辆运行中的跳车现象的发生。但是,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建设时,我们采用的是搭板结构,这种方式对于跳车现象的避免则不是十分的有效。
2、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充分。在进行公路的设计时,在桥梁与通道的地方我们基本上都要求必须采用桥台背填土处理,然而客观上来说这种处理工艺十分的复杂,在进行中极易受到工艺流程、施工人员经验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影响,这就使得道路桥梁沉降段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十分的常见。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公路的流量和承载量都比较大,加之一些自然现象的影响,使得公路桥梁易产生沉降现象。
3、桥头引道地基处设计不合理。进行地基建设时,工作人员一般设置的地质钻孔都偏少,而且钻探的深度也太浅,使得其对地基的软土层的位置深度以及性质的分析都不是十分的科学全面,因而所做的处理方案也不是十分的合理。另外,工作人员对软土基地的防治理论以及科学计算模拟都不是十分的充分,使得工作人员的设计与实际的地基现状存在一定的脱节,加之雨水等的腐蚀冲刷,使道路的路基受损害的速度加快,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和抗剪切的功能,然后导致道路桥梁在使用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
二、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处理技术
1、结构设计.在进行沉降段的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沥青混凝土结构轻强度、填土路基强度以及桥台混凝土进行充分的考虑和估计,对于沉降段的路堤和软土层地基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设计出能够承受不同强度的沉降段。通常情况下,渐变段十分的重要,一定要科学的进行设置,我们通常设计的路堤和桥台之间的渐变带必须要在50cm以上,而值得注意的是,道路桥梁的沉降段的沉降起伏最多不能超出5cm。
2、高填方下沉控制。如果要降低沉陷现象的发生率,可以对高填方的下沉进行控制,使用分层填筑技术控制填土高度、虚铺厚度,最好控制在30厘米左右,并且在设计宽度标准上将填土以及压实施工宽度适当的提高。在路基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水淹问题,因此,选择良好水稳定性优势的原材料是必须的。为了更好地高度保证市政道路沉陷病害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就必须以良好的地质勘察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土体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的填筑方案,保证不会因为混合填筑而引起一系列其他通病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在高填方下沉控制过程中应该系统综合的对填挖结合部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填挖结合部要设置台阶,在机械无法彻底夯实的部位选择小型设备进行夯实补充,最大限度避免路基发生沉陷。
3、软土地基超限沉陷控制。通常情况下路基沉陷在软土地基上的发生率较高,要想避免沉陷的发生,可以使用换填的方式解决软土地基稳定性差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换填时,必须要注意换填的土体渗水性要好,这样可以在路基基底加固中保证地基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除了使用换填技术,还可以使用抛石挤淤的方式减少沉降的发生,但是在抛石挤淤技术的实施中会受到地理条件的局限,这种技术只适用于洼地、河流、池塘或是沼泽区域,如果发生沉陷的区域满足不了以上条件,那么可以使用挤密桩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软土地基的沉陷控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4、实时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进行观测。对市政道路路基进行沉降观测能够及时的发现道路问题。目前可供使用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较多,通常情况下使用地面沉降观测技术、分层沉降观测技术以及深层沉降观测技术等进行观测,在实际作业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几种技术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对路基所处底层的压缩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除了能够对路基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观察之外,也可以对措施实施之后的沉降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提高路基沉降控制的效果。
三、提升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处理措施
1、桥台软基的施工技术和方案。第一,就桥台软基的施工技术来看,水泥喷桩地基法是最为适合的建设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对道路桥梁的软土层的地基产生良好的加固效果,而且这种工艺所花费的时间相对也较少,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质量,还可以办证施工的速度,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造价相对来说比较高。第二,就桥台软基的施工的方案上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避免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为此应对桥台地段实行长时间的预压,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保证地基的牢固性和承载力,最终减少道路桥梁沉降现象的发生。
2、合理的选择路堤填料。在选择路堤填料前,工作人员应首先对相应的施工段的土壤进行充分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真实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在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进行路堤的填充。正常情况下,提地填料的填充性能好一般具备以下的特点,渗水性比较好、含水量比较少,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沙石类的材料。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密切关注,在进行路堤填充时,一定不要选择淤泥、杂物以及沼泽土等一些含水量太多的材料进行路堤的填充工作。
3、填筑台后的施工。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道路桥来那个的沉降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固结沉降、次固沉降以及瞬时沉降,其中前两种是促使跳车现象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基于此,我们在进行后台填筑时,对于填充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十分的合理,通常我们要选择压缩性能比较强的材料,这样的话,填充材料被压实后,就能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道路桥梁的长期承载而形成的积压变形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所用的后台的填充材料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透水性能一定要十分好,二是填充材料的刚度要在桥台材料的刚度和路基的刚度之间。
4、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施工组织。桥台的施工完成后,就必须马不停蹄的对路堤进行施工,而且应该密切关注的是,在对路堤进行碾压时,一定要注意压实轻度和压实方式,它必须与桥台的压实强度和压实方式保持一致。另外,需要尤其注意的是,路堤和桥台的连接段在填充和压实过程中也要保持同步。
5、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排水施工。降水量的问题是公路桥梁施工时必须考虑的,对于一些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必须加强防水工作。具体来说,在施工段必须准备充分的沟槽和排水管,有效的防治雨水的积累,避免雨水积累对填土结构的侵蚀,以及路基坍塌的发生几率和沥青路面损毁的可能性。另外,在施工时,我们应该以地下水位作为参照物,应尽可能的将路基的高度进行提升,进而有效的避免雨水的侵蚀。
结束语
城市道路是一个地区核心的部分之一,道路一旦出现了问题,不仅给经济带来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了解道路通病的病害,并且使用一定的应对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让市政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为社会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张明昊.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7(15):167-168.
[2]王一博.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3):97.
[3]郑凯.市政道路湿陷性红土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7(21):248.
论文作者:刘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路基论文; 桥台论文; 路堤论文; 道路论文; 桥梁论文; 病害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