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湖北 武汉 430300)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59-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子宫内膜在子宫体腔面以外的部位生长,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发病率约为10%,可造成一半左右的患者不孕不育[1]。目前,我院多采用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出血较少,对患者身体伤害小,术后联合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2]。此次研究回顾性选择我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2例,比较术后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及不使用药物各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为今后临床更好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2例,按照术后使用药物的不同分组,其中术后使用孕三烯酮的患者69例(A组),使用米非司酮82例(B组),术后未使用药物91例(C组),要求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均随访两年,有明确的妊娠情况记录。
1.2 研究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给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宫腔镜手术,去除病灶,恢复盆腔基本结构,同时给予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在盆腔放置透明质酸钠,以防粘连,术后为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C组患者术后不使用除抗生素以外的药物。术后五天开始,A组患者每周均口服两次孕三烯酮,每次2.5mg剂量;B组患者每日口服一次米非司酮,每次10mg剂量。按照r-AFS分期,I期和II期患者及不孕患者服药时间为三个月,III期和IV期患者服用六个月,两年内每隔半年复诊一次。
临床疗效判定:无痛经、不规则腹痛或月经紊乱等症状,无盆腔肿物,判定为有效;痛经、不规则腹痛或月经紊乱等症状减轻,无盆腔肿物,判定为好转;继续存在不规则腹痛等症状,B超再次发现盆腔肿物,判定为复发。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年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等比较,均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42例患者年龄在18~44岁范围,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FS分期情况见表1,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患者间存在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A组B组C组F/c2P
年龄(岁)34.32±3.4135.01±3.4734.93±3.530.870.42
r-AFS分期
I期2531360.400.10
II期212627
III期141518
IV期 91010
2.2 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2.86,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10)。三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80%、6.10%和30.77%,术后未使用药物的C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使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其他两组患者。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比较
A组B组C组X2P
有效4958462632.860.00
好转161917
复发 4 528
2.3 三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比较
A组和B组患者在停药月经复潮后,C组在术后三个月开始,均给予促排卵规律治疗。术后两年内,三组患者中分别有39例、41例和46例要求妊娠,其中19例(48.72%)、20例(48.78%)和22例(47.83%)成功妊娠,经统计学检验,三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10)。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30-40岁女性,临床症状以月经周期、月经量改变,以及不规则腹痛等为主,且多伴有不孕,需要患者高度重视,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育[3]。目前,临床多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有研究显示[4],术后联合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复发率,近些年在临床逐渐推广。
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2例,其中术后使用孕三烯酮的患者69例,米非司酮82例,未使用药物91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80%、6.10%和30.77%,术后未使用药物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与其他研究结果[5,6]相似,说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独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但是,术后两年内,三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联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情况未有改善,术后不孕仍是临床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秦.腹腔镜下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251-251.
[2] 王宁宁.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16):1910-1912.
[3] 李纯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9):265-266.
[4] 李焱,张震宇,刘崇东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53-56.
[5] 杨露,修瑞杰,刘金舫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疗效观察[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9):765-768.
[6] 项燕.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z2):21-22.
论文作者:方杏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疗效论文; 异位症论文; 三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论文;